喋血邊城 引子

喋血邊城 引子

鳳凰古城,這座用紅石頭堆砌的小小城池,如今已成了世界文化名城,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兩個小城之一。

鳳凰似乎總是那樣美麗如畫:蔥蘢的青山抱着紅城,吊腳、廊橋、石板街、漾動着水草的清波、還有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擺脫冗雜事務,免卻繁文縟節,群賢畢至,遊客蜂擁沓來。那些浮凸風景中的鳳凰似乎遠遠未能滿足遊人對於榮光和古迹的遍尋,人們品味它的美麗,更欲探尋它的神秘。

鳳凰又叫鎮竿,簡稱竿城,清末是辰沅永靖兵備道道署所在地。竿城憑藉了當時地理優勢,如道台衙門左右轅門匾額所標榜的那樣,它“屏翰楚尾、疆理黔邊”,憑藉無數次對內對外的流血戰爭,建立起自己的繁華和淫威。它指揮着靠從土著民族手裏沒收的15萬畝屯田贍養數萬綠營兵士,又靠他們以及延綿數百里的南方長城控制苗疆,管轄四省邊界的大小22廳縣廣袤遼遠的土地。

湘西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偏遠了,曾被**同志稱為“中國的盲腸”。可為什麼遠在六百多年前,卻在這退化無用的器官中聳立起一座巍峨的城池,和一片穿山越水,橫亘千里的南方長城?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也許知道,這座小小邊城,在歷史洞穿20世紀的門檻時,竟然出現了一次令世人震撼的軍政大爆炸:清咸同之際的20年裏,這裏竟然連續出了幾個如今軍區司令一級的顯赫人物,及至20世紀上半葉,小城又出了一個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還出了22位將軍。他們像絢麗的禮花驟然迸放、瞬間熄滅,留下無數問號。這裏還出了沈從文、黃永玉那樣的大文豪、大畫家,以及許許多多鬼才般的民間藝術家。

如今許多行色匆匆的遊人背着畫板、挎着相機穿行出入在那些鑲嵌着古老花窗的狹仄巷子,驚訝它的古樸美麗,更想追問:在那繞城一匝的小小石板街上,為什麼能擠得下那麼多重大的人物?有一位蜚聲中外的音樂家不是鳳凰人,但他固執地把這方山水視為故土,從靈動的風影,從巫師的夢囈中獲得靈感,譜寫出一曲又一曲神秘的天籟之音。

這裏到底有一方怎樣靈性的山水,一片怎樣遼遠的歷史天空?人們探尋它的歷史,想打開謎一般的大門。但新一代的鳳凰人對這些全不了解,也不屑顧及。他們都在忙碌自己的生計:在臨河的吊腳上掛上一塊客棧的號牌;卸下沿街鋪面的壁板,開起火辣辣的飯鋪……對榮光的漠視,對逝者已逝的漠然,或許是一種平實的生活態度,然而這更是對歷史的揮霍和浪費。

老一輩的鳳凰人談起他們的祖先,總是興緻盎然,如數家珍。我有幸聽過他們滔滔不絕的講述,從而觸及到了隱藏在城牆根下厚重的歷史。但鳳凰的歷史是一團厚重的絛絲,繁複的故事,繁複的人物交叉糾纏,剪不斷,理還亂。竿城美麗的景色、厚重的文化底蘊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貪婪地收羅那裏的歷史點滴。我多次嘗試講述蟄伏在那方山水的故事,希望把自己的感動和驚奇與大家分享,卻又像狗咬烏龜無處下手。

鳳凰城依山傍水,夏夜多風,納涼人傾城而出佔據着河畔山灣,棕葉大蒲扇搖曳着流螢星光,大把的陳年故事便四處流溢。鳳凰城人皆善談、話多,是因為有講頭,他們的祖先都是活得很滋潤的角色,如今還活蹦亂跳在他們的腦海里。他們以自己有綿長的歷史為榮。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也是一個夏夜,我去拜訪一位老人,一位被稱為“鳳凰活化石”的老人。他給我講了一個驚馬的故事。震撼之餘,突然頓悟,這分明是一個極好的契機。一貼方子,君臣佐輔諸葯都齊全了,還得有味藥引子。

這驚馬的故事就是個好引子。那事發生在1908年,也就是宣統元年。牛bb小說閱讀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喋血邊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喋血邊城
上一章下一章

喋血邊城 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