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金國之哀
對於新登基不足一年的完顏宗峻來說,心中是十分煎熬的。父親完顏阿骨打已經被擄去了宋國,就算自己可以不顧他的生死,與宋軍決一死戰,將大宋使節團高家軍主帥靖北王高檻扣押,但又怎麼保證金國能抵擋住高家軍的進攻?
金國建國十餘年至今,每一年都在打仗,國力空虛不說,現在還失去了大部分的國土,就連他們的發起之地會寧也已經被高家軍包了餃子。
談判?現在金國還有什麼資格來談判?他都可以想像得到談判桌上宋國使臣的嘴臉,無非是要金國臣服,成為他宋國的藩屬國,歲歲朝貢,年年納捐而已。
大安殿燈火通明,雖然已經是深夜,金國君臣依然聚集在大殿之中,就連重傷未愈的完顏撒改也被抬到了大殿之上。
這次的決定,牽涉到了金國的存亡,也牽涉到了女真各大部落的生死存亡。
戰、必敗;降、屈辱。
大殿之中充滿緊張、悲哀的氣氛。誰也不願意成為亡國之君,誰也不願意成亡國之臣。就算是完顏必詹、蒲古里有演、兀林答蘭等反戰之人,也不願意成為亡國之臣。
“陛下,如今宋國大軍兵臨城下,卻還派遣使節團前來我上京,其目的十分明顯,是想讓我國臣服成為宋國附庸。太上皇帶領我們各部落艱難創業,建立不朽王朝,豈能就此葬送?只要陛下下定決心,臣等定率軍與宋軍決一死戰,保住金國基業。”
首先說話的是完顏婁室。作為全國兵馬元帥的他,從內心沒有甘心就這麼承認失敗。
完顏宗峻臉色蒼白,精神萎靡。一隻手支着額頭,無力的坐在龍椅上,雙眼也顯得渙散無神。他聽完完顏婁室之話,並沒有立即表態。
完顏必詹說道:“元帥,宋軍數月時間便兵臨會寧,我軍近五十萬大軍都無法阻擋其北上。如今上京可戰之兵不足十五萬,而宋軍足足有三十萬圍城。如若再戰,元帥有幾成把握能擊潰宋軍?若會寧城破,則金國亡,元帥斷不可意氣用事,拿金國國運做賭注啊……”
完顏宗望微微慍惱的說道:“以左丞之見,我等該當如何?”
紇石烈蘭托說道:“左丞言之有理,宋軍雖然兵臨城下,但又派遣使節前來,說明他們並非想要亡我大金。如今上京雖有十五萬大軍,但城中糧草不多,如今又是嚴冬,真要打起來,只怕是支撐不了多久。臣以為,宋國既然誠心談判,不如便在談判桌上解決,只要能保住大金國號,便是做些讓步也未嘗不可。”
完顏宗望冷哼一聲道:“尚書大人的意思,是讓我等不戰而降?”
紇石烈蘭托絲毫不畏怯的說道:“各位大人,當初以完顏宗弼為首,堅持要伐宋,說宋國如同綿羊一般,只要我大金鐵騎到處,宋人無不臣服。可結果呢?先後近百萬大軍,數次南下,最終連長城都打不過去!反倒因此驚醒了宋軍,遭到宋軍的反擊。先是丟了中京,跟着便是北京、東京相繼失陷,而號稱戰無不勝的大金騎兵卻被你們視作綿羊的宋軍打得節節敗退,丟城棄地!國家新立,不思國內發展,勵精圖治,一味窮兵黷武,以至招來今日亡國之憂!如今宋軍三十萬大軍圍困我上京,各位還拿什麼去打?難道當真要打到亡國滅種才甘心嗎?”
說到後面,神情激動,竟痛哭出聲。
完顏宗望尚要反駁,完顏宗峻忽然喝道:“夠了!”
群臣一驚,齊齊看向完顏宗峻,只見他緩緩站起,看向眾人。
坐在軟椅上的完顏撒改輕輕咳嗽幾聲,說道:“大勢已去……大勢已去啊……尚書大人所言沒錯,如今戰必敗,敗則有亡國之憂。既然宋國要談判,事情便有緩和的可能。我等以前屈從於遼國,最終還不是崛起於此,並滅了遼國,建立大金。今日我等只怕要效仿我們的前輩,暫時屈從於宋人,只要保住我大金命脈,他日東山再起,終歸是有希望的……”
他聲音微弱,所有人都仔細的聽着。誰都知道,他是完顏阿骨打最器重的人之一,他的決定能直接影響完顏宗峻的決定。
完顏婁室也神情黯然,說道:“也罷,當務之急,的確是如何保住大金命脈,想辦法迎回太上皇。忍辱負重,以圖東山再起,才是上策。只是明日談判,但願宋國不要提出太多過分要求才是……”
完顏宗望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得忿忿然說道:“既然願意承擔屈辱,哪裏還怕他什麼過分不過分?”
如今金國軍心喪失,群臣也無鬥志,人人都明白,真要開戰,會寧府早晚城破,到那時,金國的國號都可能保不住。完顏宗望、完顏婁室、完顏撒改等人縱然再想決戰,也不敢輕易做出這種決定。
完顏宗峻頹然坐下,無力的擺擺手說道:“明日談判,便有勞國相大人了。”
完顏撒改以手按胸說道:“臣當竭盡所能,為我大金利益多做爭取。”
在一片搖頭嘆息聲中,幾十位大臣紛紛散去。
次日清晨,高檻等人用過由宣徽院提供的早飯,宣徽院右使完顏流蘇親自前來他們下榻之處相迎,將他們引到宣徽院正廳之中坐下。
而在他們對面的座位上,早已經坐了一排金國大臣,依次是完顏撒改、完顏婁室、完顏宗望、完顏宗朝、完顏必詹、紇石烈蘭托、兀林答蘭、完顏流蘇等人。而宋國使臣以高檻為首,其次是宿元景、李綱、鴻臚寺少卿郭保天共四人。在他們身後站着魯智深、武松、燕青、石秀、楊雄、史進等六員武將。他們的兵器在進入宣徽院正廳時便已經被解下,全部存放在廳外。
這樣的場景高檻倒是在電視裏見過,兩國隔桌相望,談判起來,吹鬍子瞪眼,拍桌子罵娘,無奇不有。
他們進入大廳時,所有金國大臣的目光都注視在高檻身上。他們對這個將他們金國擊敗的大宋靖北王既充滿着仇恨、又充滿了敬畏、還有幾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