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狄青挂帥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權利的交替更換數不勝數,其中積累起來的謀略手段數不勝數,而徐德善,擇其優點而學習,擇其缺點而改之,毫無疑問是其中的大成者,你看他去到儂智高這裏轉了一圈,不僅救下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性命,而且在不經意之間,就擺了文彥博一道。
徐德善的這個計劃好嗎?當然好,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他為儂智高等人找的借口簡直完美,可以說,這個借口退可守進可攻,按照宋朝的一慣的德行,儂智高怎麼都不會吃虧。
當然,徐德善也說了,朝廷會在乎你儂智高這個理由的真假嗎,只要你有實力,就算你說自己只是在打着玩都沒人敢說什麼,所以,儂智高現在要做的,就是趕在禁軍到來之前,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拿出一個不錯的籌碼來和朝廷談判。
在得到了徐德善的全方位指導之後,儂智高與他的左膀右臂連夜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前方儂建候儂志忠帶領作戰部隊迅速東進,直撲潯州,龔州,藤州,梧州,封州,康州,端州。其中各州各府之中,鮮有抵抗之人,儂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連儂志忠都有些不可思議,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自己便已經兵臨廣州。
出了儂志忠和儂建候兩人在前推進,黃瑋和黃師宓在後方也忙活起來,兩人分工,黃瑋負責尋找合適的官員扣帽子,給文彥博潑黑水,並且向佔領區域內的光大百姓宣傳自己的新口號,為自己的政治導向造勢,而黃師宓則負責安撫攻佔州縣的官員,給他們說明了自己苦衷,在一番巧妙的思想教育之後,便把他們放到了宋朝州縣,叫自己的新口號吹向開封。
而這時候,得益於過往州縣的不抵抗政策,徐德善給儂智高指出的三條辦法幾乎都實現了,第一,儂智高占理,若不是陳珙耽誤,恐怕現在的儂智高已經成為了宋朝官員了呢。第二點也差不多,你想想看,這裏的官員對於儂智高部隊簡直到了聞風而逃的地步,幾乎儂智高的馬能跑多快,儂智高就佔領了多大的地盤,這樣的擴充速度再叫做慢的話,那麼也沒誰能夠叫快了。
至於最重要的第三點,黃師宓也已經做好了安排,他在過往的州府官員人名單裏面,找出來了一個叫丁寶成的人,丁寶成乃是端州知州,在儂志忠破端州的時候,丁寶成略做抵抗便要棄城逃跑,可是馬匹受傷,被儂志忠抓住。
這個丁寶成本來沒什麼本事,貪生怕死,可是翻查丁寶成的履歷之後黃師宓發現,丁寶成竟然和文彥博是同科的進士,這樣的話就好辦了,丁寶成,就是聽從文彥博指使,逼迫儂智高造反的那個人了。
其實用腳趾頭想也能想到,人家文彥博乃是天之驕子,名門望族,而丁寶成呢,混了半天才混了一個偏遠地方的知州,兩人但凡有點關係,丁寶成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地步,但是還是應了徐德善的那句話,我這是誣陷,還管你是誰不成,只要有點關係,屎盆子就能往頭上扣!
本來丁寶成看敵人抓住自己,不打不罵,還好吃好喝,心中高興,可是過了一天,和自己一起抓住的那些人都沒事,可就是偏偏把自己抓了出來,拿着一張紙叫自己畫押,丁寶成仔細一看,媽呀,這上面的罪名,打死自己也不能認啊,鬧了半天儂智高造反是自己逼的,這個要是畫押了,那皇帝知道了還不得氣得把自己抄家滅門。
不過丁寶成也沒有想想,自己一個書生,想當連守城的勇氣都沒有,現在被人家抓住了,還能在人家手裏玩出花來不成?黃師宓還沒有給丁寶成用刑呢,丁寶成就已經嚇得屁滾尿流,搶着在紙上簽字畫押,認了這個冤枉罪。
說起來,也是可憐了這個丁寶成,這人也就是貪財了點,好色了點,膽小了點,懦弱了點,其他的還真沒有什麼缺點,被黃師宓當成了替罪羊之後,為了把罪證落實,叫他翻不了案,黃師宓直接給丁寶成設了一個局,叫丁寶成當眾承認了黃師宓給他編好的故事,還沒等丁寶成有什麼反應,黃師宓安排好的人就在丁寶成後面一刀砍下,結果了丁寶成的性命。
丁寶成死了,但是這個屎盆子卻牢牢的扣在了丁寶成的頭上,同時,也濺了遠在開封的文彥博一身騷。
在當文彥博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文彥博心中這個氣啊,心說自己是什麼身份,莫說自己剛剛升任宰相,現在的權利已經夠自己享受半天的了,哪裏還有時間去拉幫結派,就算是自己拉幫結派,自己拉攏的也要是朝中大員,王公貴胄,就算再不濟,自己也要從各州路的三四五品的官員開始拉攏吧,可是那丁寶成算個什麼玩意,端州知州,廣西一個自己趴在地圖上都要找半天的地方,自己瘋了
要上趕着跟他聯繫,自己也太不開眼了吧。
這個道理,大家都能看的明白,但是看明白是看明白,但是按照中國人傳統的思想來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家憑什麼說是跟你文彥博有聯繫而不說其他人呢,你們之間定然是有些聯繫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嘛,人家只要賴上你了,你就有錯。
文彥博心裏這個鬱悶,自己現在可是冤枉死了,想說理都沒處說去,更何況自己是誰,大文人,而聖人不是教導我們,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嗎,解釋就是掩飾,所以文彥博還不能開口為自己辯駁,只能裝作一副清高的模樣,每天被人們參觀。
當然,被人們看也就看了,文彥博就當沒看見,可是最讓文彥博感到不爽的,就是這兩天皇帝趙禎看向自己的眼神也變了味道,雖然趙禎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文彥博已經感受到,趙禎開始已經有點不信任自己了,而不說話,正是趙禎處理政事的一貫風格,恐怕現在正在已經在心中盤算怎麼換掉自己了。
雖然猜出來了,但是文彥博能說話嗎,當然不能,宋朝的宰相,向來是大家輪流當著玩的,自己要是出口辯駁,豈不是顯得自己談戀權貴了,更何況宰相這個位置,實在是扎眼,掌管全國大事,皇帝要是連換一個宰相都要受到阻力,那麼文彥博面對的恐怕就不只是崗位輪換那麼簡單了。
所以,聰明的文彥博選擇了忍讓,而文彥博忍讓的後果,就是原本文彥博主張的剿滅儂智高的主帥,不知不覺中就換人了。
現在文彥博已經是宰相了,不可能再次挂帥南征,所以文彥博就要從自己的親支近派中挑選出一個來擔任主帥,而一開始文彥博推薦的平叛人選,是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路安撫使,孫沔。
這個孫沔,是天禧三年的進士,頗有些才學,再加上能夠迎合上司心意,當了幾年下層官員之後,便從監察御史起步,一路做到了安撫使的位置上。
不過孫沔官雖然升的不慢,但是手段是手段,能力是能力,你看聚在京城裏的那些大佬,雖然看上去都有些缺點,但是人家自身就是有能力,無論放在哪一個崗位上,都能把這一任事情處理的有條不紊,乾脆利索,而孫沔,顯然距離這樣的境界還差着不少,所以孫沔做了這麼多年的官,卻都是外官,連一任的京官都沒有做過。
同樣是安撫使的名號,但是安撫使和安撫使可不一樣,孫沔的這個安撫使,看上去地盤不小,足足管轄着四路州縣,可是再看看實職,孫沔連一個知州的官銜都沒有,能夠做的,恐怕只有“安撫”而已了。
在宋朝,什麼安撫使節度使這樣的虛銜一大堆,想想人家賈昌朝,那是安撫使的俸祿知大名府的事,真正的隻手遮天,而孫沔呢,掛着一個安撫使的虛銜,恐怕只有朝廷開年會發福利的時候花名冊上才會出現孫沔的名字。
人在享受過權利的滋味之後,怕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再能從中脫身,所以孫沔對於自己的現狀也很不滿意,正在積極尋求改變,這不是文彥博剛剛當上宰相,手下還沒有多少可用之人,孫沔看準機會,急忙送上一封書信,言語之間,稱頌文彥博天下無雙,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忠心之情。
文彥博對於孫沔還是有些印象的,孫沔長的身材高大,有幾捋鬍鬚,讓人看上去頗有些英武之姿,文彥博把孫沔叫過來談論了一番,孫沔暗中拍了文彥博幾個馬屁,頓時叫文彥博感覺孫沔的才學也可堪大用,於是這一次儂智高造反,文彥博第一時間就想到孫沔了。
為什麼是孫沔?沒辦法,誰叫孫沔身上還有廣西廣東安撫使的虛銜呢,哪怕是虛銜,也是有聯繫的不是,廣西叛亂,不正應該是孫沔前去平叛嗎,而至於孫沔也沒有真本事,能不能勝任,乖乖,那叛軍能有幾人,而只要中央發過去幾十萬禁軍,就是只豬坐在椅子上,也能把功勛撈到手,而一旦功勛到手,這不就成了孫沔的本事,看誰還能說三道四。
所以,自從戰報傳到朝廷之後,文彥博帶領自己手下的一眾官員,力推的就是孫沔,在趙禎面前把孫沔說的天上少有,地下無雙。
在平常處理政務的時候,宰相的建議絕對是皇帝的第一選擇,可是這一次平叛必定是事關重大,所以趙禎便猶豫了兩天,而這一猶豫,從南方傳來的流言就傳到了趙禎的耳朵里,趙禎本來就是一個多疑之人,有點風吹草動就回起疑心,現在好了,文彥博牽扯上這麼大的事情,趙禎怎麼能夠看他順眼,於是孫沔為帥的事情也就這麼拖下來了。
西南叛亂,儂智高叛軍橫掃廣西,多大的事情,可是趙禎就是不說話,事情
就是這麼拖着,以文彥博的聰明不會不知道,這麼拖一天,趙禎對自己的不滿意就會多一分,自己以後的日子就會難過一分,所以,自己不能再在宰相的位置上坐下去了,於是文彥博隨便找了一個借口,像趙禎請辭宰相之職。
宋朝時候,從宰相啊樞密使啊等等這些要職上下來是常有的事情,並不丟人,更何況文彥博正處於風口浪尖之上,而趙禎眼睛都沒有眨一下,就同意了文彥博的請辭,叫文彥博當龍圖閣大學生去了,而接任文彥博的,則是趙禎的老丈人,龐籍。
說起龐籍,朝廷上下,尤其是君子黨對於龐籍的態度簡直是深惡痛絕,沒辦法,誰叫龐籍的老師是叫整個君子集團整體批判過的夏竦呢,哪怕龐籍也是正統的進士出身,與范仲淹也有些交情,可是平常也就罷了,現在當上了百官之首的宰相,這些君子門生怎麼能夠看的過去。
但是,不得不說,人家龐籍絕對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而龐籍上任之後面對的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儂智高的叛亂,而龐籍給趙禎推薦的人選,則是百官又不願意看見的一個人物狄青。
在宋朝,文人集團向來都是鄙視武人的,之前的幾十年裏一向如此,可是最近的,有一個人打破了這樣的這樣的局面,這個人就是狄青,狄青乃是配軍出身,連武夫都不是,而偏偏就是一個武夫,在西北征戰多年之後,竟然一路坐到了樞密副使的位置上,現在好了,除了朝里少數的幾個頂尖人物,其餘百官,見了狄青之後,竟然要向這個配軍行禮,百官這個心啊,別提多彆扭了。
至於狄青與龐籍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想當初狄青在西北當兵,而龐籍則是當時的延州知府,觀察使,正是狄青的頂頭上司,龐籍賞識狄青,對狄青多有提拔,而現在更是一個身為宰相,一個身為樞密副使,兩人可以說掌控了一半的朝政。
正是因為如此,在龐籍提名狄青作為平叛人選之後,遭到了來自君子集團的大範圍攻擊,從龐籍狄青的生活到作風,從政治到文化,把兩人批了一個體無完膚,最後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狄青不能去廣西。
對於百官的這個結論,趙禎沉默了半天,然後輕輕的問出了一句話“你們說,除了狄青,還能有誰把儂智高給我抓來,現在的儂智高,可是已經把廣州圍了啊。”
此言一出,已經表明了趙禎的態度,於是百官也沒有話說了,因為他們實在是不想得罪趙禎,同時,也想不出有誰能夠比狄青更勝任這個工作。
不過,哪怕狄青為帥的事情已經定下,但是那些文人也沒有就此善罷甘休,有三司使韓絳出班,當著狄青的面道“皇上,我朝自古以來從未有武人為帥的先例,若是以狄青為帥,臣以為必要再選一監軍,監督狄青一言一行,莫叫狄青獨斷專行,壞了軍紀!”
狄青聞言,兩眼冒火,義憤填膺,死死的瞪着韓絳,可是楊絳身為三司使,偏偏就在那幾個位在狄青之上的幾人裏面,所以對狄青的怒火充耳不聞。
狄青是龐籍推薦,龐籍急忙上前奏道“陛下,此次儂智高造反,聲勢浩大,短短半個月時間,已經橫掃廣西,圍困廣州,十萬火急,而狄青起於犬馬,自知道如何應對,若是再排監軍,怕是二人不和,政令不一,到時候貽誤戰機,白白便宜了儂智高叛軍。”
現在好了,有了兩人開頭,朝堂上頓時又吵成一片,百官各自找好了目標,自由開火,半天的時間,便又這麼過去了,到最後吵的狄青的主帥也沒有當成,只能拖到明日再說。
在朝的官員不着急,那儂智高的叛軍再厲害,也就是在兩廣那鳥不拉屎的地方轉悠轉悠,他能打過長江嗎?他能打過黃河嗎?自然不能,所以兩廣怎麼樣,跟自己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但是趙禎就不一樣了,兩廣雖然偏僻,但那也是自己家的土地啊,自己大臣這麼胡鬧,別真的把兩廣給儂智高奪去了,於是趙禎連夜把什麼宰相樞密使三司使御史等最頂尖的大佬叫入皇宮,擺明了一副你們今天商量不出結果就別想走的樣子,於是叛軍與韓絳商量了半天,終於互相妥協了。
狄青,仍然為大元帥,征南節度使,平叛期間可以節制湖廣一切軍政,而作為龐籍的妥協,之前被文彥博提名的孫沔,則成為了狄青的副帥,這個副帥雖然不如監軍一般可以節制狄青,但是凡有軍情,孫沔也必要知曉,並有直接上報的權利。
這是雙方最終商議的結果,不管狄青願不願意,事情也隨着趙禎的一聲令下而一槌定音,接下來,就等着在兵馬司點齊人馬,踏上南去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