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是時候改變了
每一年因為得病死了的人還是非常非常的多,疾病這個東西,它也是在不斷的發展之中,所以想要說徹底戰勝它,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
李昀答應了李豫之後,李豫自然是得把自己的重心暫時給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就是現在的李昀想要的。
其實李昀自己也明白,自己在大唐已經算是到了另外的一個階段了,之前自己一心的想着把大唐給扶起來,讓大唐在世界上都得是第一號的國家,不管你是倭國還是什麼別的地方,都得讓大唐稱霸才行。
但是現在,大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區域之內已經算是完全稱霸了,李昀知道,要是他在後面推動的話,大唐說不定在別的大陸也能有一番作為,但是鞭長莫及就是鞭長莫及,就算是大唐的將領在歐洲大陸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了,那麼他面對着那片大陸上面的一切和權力的時候,還會不會聽從李豫的指揮,還會不會把自己當做是大唐的將領?
這個問題就算是李昀也是回答不了的,他就算是自己去了那邊,那肯定都是不想回來了,在那邊自己就是帝皇,為啥要回來受一個人的節制?這就是所有人的想法。
所以李昀知道,這個時候大唐應該開始全心全意的搞內政了,雖然之前也搞了不少的內政了,但是李昀知道,其實相比於大唐在軍事上的成功,大唐的百姓在生活質量的提升上還是有着相當的空間的。
而在這個時代,你想要搞內政,讓百姓的生活質量都提升上去,最最基本的一個事兒就是對農業的發展,因為畢竟在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的百姓都是在種地的。
自從貞觀年間到現在,大唐的農業推行租庸調製和均田制,總體來說,唐初的那幾個皇帝還是很開明的,對待農民的問題,不斷減輕他們的賦稅徭役,農民在豐富的生產經驗基礎上發明曲轅犁,利用水利帶動的筒車等新的引水提水工具,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但是到了開元,天寶年間,換句話說也就是李隆基開始推崇他的那個所謂的無為而治的時候,均田制就開始被破壞了,百姓們的負擔也開始加重。
到了開元中,均田制已名存實亡,面目全非。
經歷了安祿山的反叛和李亨當政的這幾年,均田制已完全破壞了,李昀和別人正在帶着大唐的將士們打仗的時候,各個州郡的不少地主豪強卻在趁機瘋狂兼并和掠奪。
而當時這幾年朝堂賦役剝削日益沉重。讓百姓們着實是過了幾年的苦日子,直到李豫當了皇帝了才好了不少。
前幾年劉晏的變法也的確是對百姓們所起到了一定的緩衝作用,但是在李昀現在看來,這還是有點不夠的,而在他看來,均田制就事相當不錯的一個制度,而且在他的封地以及整個河東道,基本上土地已經都是百姓們的了。
但是在一些個其他的州郡上,不少官吏還是在那鋌而走險,跟當地的一些個地主勾結起來。
在李昀的眼睛裏,這樣的情況那肯定是不能在他這存在的,所以李昀已經決定了,這就是他這段時間主要要管的事兒之中的一個。
而百姓們有了土地了,種地的技巧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之前李昀的注意力還真就從來沒有往這方面上放過,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關注關注這些了。
這種地,其實除了改變不了的天地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這水源的事兒了,大唐政府其實從始至終也都是非常很重視農田水利灌溉。
據李昀這段時間的了解,在大唐前期的一百多年中,興修的水利工程達到了驚人了接近二百項,分佈於大唐南北的廣大地區。
如貞觀年間,在莆田築諸泉塘、永豐塘、橫塘以及國清等塘,總溉田1200頃。
又如,開元二年在文水引文谷水開甘泉、盪沙、靈長、千畝四渠,溉田數千頃。這些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要知道,這些個工程可都是在李昀過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修建並且投入了使用的工程了。
隨着水利的發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應的進步。當時,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轆轤、翻車還在普遍使用外,人們又創造了連筒、桶車、筒車和水輪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這一點其實還是相當的讓李昀能夠滿意的。
雖說之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整個華夏的農業發展幾乎已經到了停滯的程度,但是大唐自統一全國以後,農業生產開始恢復,到開元年間發展到高峰。農業生產發展的結果,使糧價越來越便宜。開元十三年,洛陽的糧食價格已經達到了“東都斗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此後直到天寶年,物價長期穩定,一直穩定到了安祿山的反叛,糧食的價格才漲起來了一些。
而經過了李豫這些年的努力,價格雖然跟最低的時候還是沒法比,但是百姓們至少已經能夠接受得了了。
李昀知道,糧價這個事兒,其實十分好解決,你要是讓糧食的產量上去了的話,那糧食的價格自然而然的不就下來了嗎?
除此之外,李昀也知道,對於大唐來說十分合適的兩稅法,其實現在已經具備了條件了。
兩稅法,即大唐朝堂以當地現有的男丁與田地數為依據,劃分等級,規定分兩次於夏天、秋天納稅。而商人是以貨物總值的三十分之一,於所在的州縣納稅。其稅額,原本用錢為單位,但是可以以布代替。這樣,官僚、貴族、地主和商人都要合理納稅,減輕了平民的負擔,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李昀知道,這個辦法一旦說出來了,李豫是一定會同意的,但是誰說出來卻是個問題,他是不能說的,所以這個事兒,還得是在劉晏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