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生物設定

第十三章:生物設定

從《生命模擬及分類》中得知,其實現在的科技,還沒有辦法編出生命模型,連完整的理論都沒有,當然也就無法真正意義上用數據模擬出生命。但是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相比,有個奇怪的特性,那就是黑箱模擬。

它能在不違反基本邏輯的前提下,越過原理,直接從所有的可能性中挑選出結果,即只給出答案,不解答過程,就像人類不知道生命的原理,但不妨礙我們生出孩子來,難怪伊娃說什麼探索世界原理。

相對兩個宇宙來說,第二世界的主要生物與現實世界的生物差別極小,這是因為它們都是在後者的藍本上拓展出來的。

在第二世界創建之初,就將各種地球生物通過掃描輸入到了這個世界的數據庫中,並進行複雜且隨機的演變,從無數可能中篩選出現有的這種結果。這非常不可思議,不過也算是合理,傅斌真的是很佩服這個項目的科技人員。

另外就是第二世界的生物種類劃分,比較奇怪,首先分四類,第一類是常規生物,就是跟地球上的普通生物差不多,完全符合人們經驗認識的那種,最多只是外形上比較新奇。

第二類是奇異生物,這個分類中還是有些與地球生物重合的部分,比如有劇毒的、會噴火的、會爆炸的、放電的、變性的等等。不過它們的能力雖然顛覆,卻也不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地球上也有很多類似的生物。

第三類就真的比較奇特了,這類生物天生就能夠利用熵能,發動奇特的能力,比如召喚閃電、改變環境溫度、身體變得無比堅韌等,甚至有的能發射激光。這就完全脫離了地球生物的範疇,被稱做熵能生物。

它們的能力也有強弱之分,戰鬥力差距很大,有些普通人也能夠獵殺,而有的種類卻強大異常,哪怕是最頂尖的戰力也難以對付。不過熵能生物大部分生活在海洋和天空,以及一些特殊的地貌中,在陸地上比較稀少,想找到都不容易。

更違反常識的是第四類的超級生物,它們甚至都沒有人見到過,只是知道它們肯定存在,不過並不存在於這個星球上,而是分佈於星空之中,以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的形式存在着。

它們也許是一片星雲,一個天體,也許只是一個微生物種群,又或許是一個基本粒子,以及其它人類甚至都沒有想像過的生命形式。

它們只是一種可能性,或者是這個宇宙的意志體現,總之在現階段,不太可能與人類相遇。不過從邏輯上說,它們不太可能是文明生物,更不可能違反這個世界的基本邏輯。

另外,這四個等級的生物也不一定就是越高級越強大,這個等級只是按照它們的特殊性來區分,但不一定是戰鬥能力或者生存能力強,比如有些一級的普通生物對人的危脅可能比二級三級的生物更高。

又比如說鬣鼠吧,戰鬥力幾乎為零,但它們憑着感知放射性的能力,算是一種二級生物。不過大體上,越高級的生物還是相對比較難對付的,比如熵能生物,基本上都不好惹,不過這種生物數量很少,想遇到也不容易。

最後,熵能生物又根據它們對熵能原理的運用,分為S、A、B、C、D五個等級。像之前模擬器上見過的電蛭就屬於最低的D級熵能生物,它們只能單一地運用熵能,而且威力和熵能轉化效率較低,二級戰力也有辦法對付,說白了這種生物地球上也有,比如電鰻、電鰩,也可以算是D級熵能生物。

C級以上就完全超出地球人的認知了,它們對熵能有更高級的運用,能夠發揮出魔法般的力量,乃至於呼風喚雨,詭異地讓普通人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除一些特性外,不同等級熵能生物主要的區別在於能力的功率大小。

除了種類的劃分,還有根據生物體型大小的分類,這是為了便於區分它們做為資源的價值。這種劃分就很簡單了,一公斤以下的叫微型生物,一至十公斤的叫小型生物,十至一百公斤的叫中型生物,一百公斤至一噸的叫大型生物,一噸以上的叫巨型生物。當然,這也只是個參照,比如那些幼體就不好劃分,所以這只是做為幫助統計的分類方法而已。

這篇文章只闡述了這些概念和設定,並沒有具體例舉各種生物的名稱和能力,所以傅斌雖然看得如在夢中,卻不太盡興。不過提到人類自身的模擬方法,又讓他眼前一亮,與生物的模擬原理完全不同。

人類的身體和意識是組合而成的,身體根據DNA複製,但卻是靜態的,就是除了完整的感知能力,只有新陳代謝和應激反應,不會衰老,不會長大,就連毛髮只能保持剛“復活”時的長短,剃掉后就沒了,不過可以花一些貢獻點來定製復活后的毛髮長度。

男性的精都是沒有活性的,女性也沒有生理周期,不過慾望和相關的生理反應還是有的,只是慾望明顯沒那麼強烈了。而精神意識是運用人工智能的剪切技術,從現實世界中剪切過來的,因此現實中的人也就是死亡了,而且只有重傷、重病、壽命將盡的人,才能進入第二世界。

這裏的其它生物都能夠繁衍,只有人類不行,還沒有聽說,有誰能在第二世界生出孩子來的,這是因為兩者的模擬方式根本不同,人類更像是強行嵌入的信息,並不完全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傅斌陷入了沉思,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裏與一般的遊戲世界有很大的區別,有嚴格的物理規律,但意識本身卻又不完全受規律的束縛,更像是一種投影,身體只是一具容器,意識處在更高的維度上,類似於玩家控制遊戲角色,只是無法退出遊戲罷了。

雖然所有物理定律都是概率統計的結果沒錯,但在宏觀層面上,物理定律還是很牢固的。模擬事物的存在和感官容易,但要嚴格地模擬物理規律是極難的,因為物理規律是所有事物的基礎,差之毫厘,在宏觀層面就是謬之千里。

那些網游小說里,扯什麼擬真度百分百,同時又是數據化的人物屬性,刷怪和技能還是傳統遊戲那樣,這根本是不可能的。真要這麼設計,必定錯漏百出,到處都是不合理的現象,比如一刀砍下去,不是血肉橫飛,而是一串傷害數值,哪來的百分百擬真度?

這個世界能表現得與現實毫無差別,那麼說明它的理論模型基本已經是真實世界的本質了。不過由於黑箱效應,這個模型卻是不得而知的,就像很多生物可以進化出超凡的能力,卻未必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基於什麼原理。

在傅斌的觀念中,所謂的文明,其實就是建立秩序,降低自身熵值,從而突破自然規則,典型的以勢阱中和勢壘。人類制定所有的規則,也都是為了實現原來無法實現的目的,在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下,打造大勢,引導整個社會的力量,推動文明進步。

在現實世界中,很多人感慨宇宙之大,人類不過是塵埃般渺小的存在,傅斌卻不以為然。這些人的觀點看似客觀,實際上還是站在一個狹隘的主觀視角上,根本沒有體會到自己的存在對整個宇宙來說,意味着什麼,突破了多少物理規律。他們面對宇宙,竟然只感覺到自己的渺小,雖然謙虛是好事,但過頭就成自卑了。

從宇宙的最高視角來看,人類是做為最特殊的存在,一直就在突破自然法則,在發現更高級的文明之前,我們就是宇宙金字塔的頂端。至少在已知的宇宙中,如果說宇宙是個舞台,那麼主角無疑是人類,只不過這個舞台有點大而已。

想到這裏,傅斌好像發現了什麼靈感,但又把握不清,只好收起了思想,抬頭看向外面。

現在外面的天已經有些蒙蒙亮了,溫度似乎有點回升。不過傅斌從日曆上知道,看過今天的日出之後,接下來就是為期八天的極夜,這八天會一天比一天冷,最後一天,基地外面的氣溫將接近零下80度,而基地由於穹頂能量罩的調節,裏面的氣溫能一直維持在零下20度以上。

極夜之後還有一周左右的寒冷氣候,那幾天的氣溫會逐日回升。這十五天加上極夜之前的五天,就是這個星球每八十天一次輪迴的冬季。

在極夜開始后的十天內,基地里的人幾乎都不會外出,因此所有的崗位和安全任務都會很搶手,自己必須早做準備,否則僅剩的貢獻點透支額度用完,就什麼都幹不了了。

想到這裏,傅斌提起短劍,打開了玻璃門。一陣刺骨的寒風湧進來,崗哨室內僅存的熱量煙消雲散。傅斌沒有在意這深隧的寒意,反倒心中燃起一股火熱的意志,這是對生命全新的期待。

迎着寒風邁出門外,讓傅斌又想起了大學時冬天起床晨跑的情形。說起來,那時之所以能起得來,最大的動力其實是他暗戀的女生喜歡晨跑。

只可惜從頭到尾,自己也沒有勇氣跟她說過一句話,只在每一次繞過她身邊的時候偷偷地看她一眼,為了能多看對方一眼,他每次竟不知不覺地跑了十來圈,至少超了那個女生三次,以致於後來他的長跑成績一直在班裏數一數二,要不是他自己拒絕,差點就進了校隊。

而且他堅持了整整三年,也沒有一位同學知道他為什麼喜歡晨跑,卻都表示佩服他的毅力。

傅斌不禁為自己的悶騷感到可悲,也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可能已經嫁做人婦,甚至已為人母了,但願她的歸宿是幸福的。想到這裏,傅斌心裏沒來由地冒出一股氣,狠狠地激發了劍刃,然後在生物實驗室門外的空地上瘋狂地揮舞起來。

毫無章法地亂舞了大概兩分鐘,傅斌終於在寒風的幫助下冷靜了下來,開始回想初級戰技上的內容。這篇指南上除了武器的基本用法,還有一些基本招式和經典戰例的說明,以及對熵能最粗淺的控制和應用。

傅斌發現,自己剛剛對能量的的激發太狠,幾乎達到了一級武器的極限,就這樣自己也能堅持兩分鐘,現在還有餘力,看來這一晚的修鍊效果確實很明顯。接下來他控制了一下能量輸出,又堅持了七八分鐘,將初級武器技能熟悉了一遍,才感覺熵能有些不夠用了,連忙停了下來。

其實就算不修鍊,人體本身就是低熵體,含有不少熵能,因此一來就能激發一級的熵能武器。初次修鍊之所以效果明顯,倒不是熵能增加了多少,而是初步理順了身體的熵能,使之完全與熵能武器相契的關係。

回到門衛室喝了幾口營養液,休息了十來分鐘,感覺身體裏的能量又回來了。傅斌知道,修鍊的過程就是給身體減熵,同時也就恢復了消耗的熵能。

根據初級資料上的說法,身體死亡一次重新復活后,會失去修鍊來的熵能,不過修鍊中獲得的感悟和記憶還在,重新修鍊會快很多,二級水平兩三天就能重新恢復,三級水平完全恢復也就十來天。

如果缺乏晶石的話,當然會慢一點,損失裝備也要花幾百點貢獻去補充,這樣的損失還是很大的,所以輕易還是不能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熵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逆熵論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生物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