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金陵城和自己產業

第三十七章 金陵城和自己產業

存完了錢,李憬帶着大家先到自家在金陵的店鋪安頓好行李住處,李家的店鋪在秦淮河西北岸邊,馬上就到內城(京城)西水關城門了,這塊地方。沿着河岸道路,面積不小,但位置有點太偏了,在秦淮河快流出城牆的西水關附近,這裏不是繁華的商業區,離夫子廟一代也很遠。但是好在有一座石拱橋溝通兩岸。河東倒是繁華的城區,從這個下浮橋沿着秦淮河往東南就是傳說中的十里秦淮了。但是隔着這條河地價就天差地別了。和內側是南京最繁華的地區,三山街、大功坊裏邊住的都是勛貴、官員、高級武官。

安頓完畢李憬找來金陵地圖開始仔細研究南京的城市佈局。這裏將來將是李憬未來發展的重要支點。未來二十四年,長江以北將會天下大亂,長江以南則會一直和平無事。直到清兵南下攻破揚州后,兵鋒直指江南。

明代的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不規則形的城市,分成外郭、內城(京城)、宮城、皇城四個部分。外郭很大大致上是一個正方形,只是西部和南部城牆是波浪形的。東部和北部長江邊的城牆都是筆直的。內城因為城內有鐘山,玄武湖和莫愁湖,兩邊擠壓,內城呈現一個葫蘆嘴沖北的葫蘆形,兩腰就是莫愁湖和玄武湖。葫蘆底部比較大些,東面城牆角靠着鐘山。皇城就在玄武湖和鐘山中間向南的位置而建,十分方正,宮城在皇城內,和北京一樣。

皇城正門叫做洪武門,出了洪武門筆直向南就是正陽門,這也是南京內城的正南門。秦淮河上游在這裏從東南流向西北。在正陽門U形城牆的正南方流過。河上有一座橋,叫中和橋,過了中和橋就是京城的正門正陽門。

可以這樣理解,先不管外郭包圍的外城,內城的東部大概占內城五分之一的面積是十分規整的,從正陽門進內城,沒多遠就是皇城正門洪武門。再往裏走就是宮城和後宮,皇城、宮城都是嚴格的長方形城牆。皇城南側和東側離內城城牆沒有多遠,內城東門叫朝陽門。皇城的西側沒有多遠有一條和皇城西城牆平行的南北大街叫太平街,這條街是如此之長,直接把內城的其他區域和皇城這邊直接分開。皇城因為北邊有鐘山和太平湖沒法向北邊拓展所以很小。而內城的西半部分則一直可以延伸到長江邊。這內城看起來就像一個懷孕的孕婦,太平街東側那小部分地區,也就是皇宮和朝廷中央官府集中的部分就是那個凸起的肚子。

秦淮河在內城正南門外繼續向西南通過水關流入南京內城,形成了一個U字形,然後又從西水關流出了內城。在內城流程正好十里路所以被稱為十里秦淮。這十里路河北依次流經南京貢院(科舉考場)、南京國子監(清代江寧府學)、錢作坊等。這些讀書的先生們住河北,河對面則是十里秦淮的青/樓一條街。相當於明末三里屯或后海酒吧街。

內城的西側才是主體,這部分的正南門叫聚寶門。進了聚寶門西側是鳳台,一直走正好是秦淮河在內城U形的頂端。這裏有個橋叫錢淮橋,過了橋是一條和太平街一樣的南北長街。這條街才是內城的中央大街,這條街的北部盡頭西邊是金陵的市政府應天府,東邊是承恩寺。

內城的大小大概只有外城的四分之一,皇城的大小大概只有內城的十分之一,宮城南北長5里,東西寬4里,呈四方形。有午門,東安、西安、北安門。外有護城河圍繞。南面的正門叫“洪武門”,後邊是一條縱貫南北的寬廣的御道。御道的盡頭是“外五龍橋”,橋北是“紫金城”。“紫金城”的正門是承天門。接着是端門和午門。

在承天門、端門和午門以東,有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廟,以西有祭祀主宰國家命運之神的社稷壇。午門以內是“前朝”。位於中軸線上的三座主要大殿是“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通稱為“三大殿”。三大殿的東邊是“文華殿”,西邊是“武英殿”,還有左右對稱的“文樓”和“武樓”。文華殿的東側,有“東華門”,武英殿的西側,有“西華門”。

三大殿以北是“后廷”——皇帝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奉先殿、柔儀殿、春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和御花園,直到后宰門的玉帶河為止。

但皇城和宮城的位置位於內城整體這個葫蘆形的底部東側邊緣上。屬於內城幾角旮旯。不過太平街把皇宮和中央官署和內城主城區東西分開,倒也顯得肅靜。也便於管理。老百姓散亂雜人沒事少往太平街東側溜達。

內城、皇城、宮城的城牆是真正的夯土包磚的堅固城牆,雖然不規則,但是都是依靠地形、山勢,湖泊、河流修建的。外郭則是土城,大多依靠天然形成的小山、丘陵等聯綴而成,只是在薄弱的部分才包磚和修築城門。其中內城(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併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牆,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為世界歷史之最。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元至正26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明洪武26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37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同時在五省燒制城磚,使用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8年,終完成京師應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本來修建好了內城是沒有準備在修建外郭的,明太祖朱元璋耗費二十多年時間,使用二十餘萬工匠修築城牆,建成面積43平方公里,京城城牆全長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時的建康城和南唐時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寬最窄處2.6米,最寬處19.75米,下寬14.5米左右,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的雄偉堅城。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後,朱元璋與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臨鐘山,觀察南京城的形勝,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對準紫禁城”的潛在擔憂。

同時,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對都城防守極為不利。

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牆,以彌補京城城牆之缺憾,外郭號稱180里,實際上大概60公里左右。各段用磚砌的部分加起來約40里,外部土城高度約在8-10米,上寬6-8米。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牆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李家畢竟是不入流的地方士紳,和江南的大士紳沒得比,所以在金陵城內城的正邊角上找塊性價比高的地方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這地方過了河就是核心城區。向東就是紅燈城區。往南就是鳳台。這塊三角形的地方有一席之地,也算是李家能搞到手的最佳選擇了。

李憬把菜油交給老掌柜,由於到了年根底下,菜油零售已經漲到三錢五分銀子一斤,十萬斤油三錢銀子一斤批發給各大糧油店和走街串巷的小販,銷售火爆,這時代產量低,逢年過節的物資供應就比較緊張。所以三天時間就銷售一空。兩萬兩的凈利潤已經到手,三萬兩銀子通過李喆存入錢莊。

之前向大小商販以李家的信用做背書,賒購了三萬六千兩銀子的半年庫存菜籽,這次李憬自己加上一萬兩,一共四萬兩一起匯回桃花塢,三萬六千兩歸還貨款。四千兩作為榨油坊的流動資金交給老吳管理。

李喆激動的眼前全是元寶,這個大腿才抱上不到五天,就又有四萬兩的生意,李喆這回把其他客戶都交給手下的夥計和跑街,自己專門什麼事也不幹就跟着李憬服務。

李家的產業是一排臨街小樓,每座都是門臉三間,進深三間。沿着秦淮河北側的臨河小路,河堤上綠柳成行,環境優雅。李憬數了一下,一共十一棟,棟棟緊鄰。李憬很奇怪,幹嘛不蓋成連排的還節省材料,非要三間一棟的緊貼着,使用兩道牆。

老掌柜李得水介紹道:“我朝在第宅等級制度方面等級森嚴。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製:一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六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正門一間三架;下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庶民廬舍不逾三間五架,禁用斗栱、彩色。庶民正廳不得超過三間五架。”

“洪武三十年重申:房屋可以多至一、二十所,但間、架不容增加。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稍作變通,架數可以加多,但間數仍不能改變。住宅的等級主要是限制間數和架數,至於建築層數,則可因地制宜。”

李憬爺爺做過京師翰林院從五品官,父親京師順天府推官是從六品。李憬略一思索也大概明白李家在這南都藏龍卧虎之地低調的意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興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興亡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金陵城和自己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