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倭寇之患捲土重來了
“紀大人這麼說是不想和下官做朋友了”李憬眯着的那隻眼睛忽然睜開,目光灼灼的看着紀廷嵐。看得紀廷嵐和周通二人股慄不止,這小子年紀不大,居然說翻臉就翻臉,是個敢下手的主。
“李三才的人呢,二位大人想交在下這個朋友,最好還是真誠點”李憬冷冷的說道。
白羽默默的掏出兩把手銃,扳上擊發簧片。雙眼望天。
撲通一聲,紀廷嵐和周通嚇得跪在地上,哭喊着說道:”公子容稟啊,我們也是被李三才那老賊給騙了,說是劫掠一支南方來的商隊,真是不知道是官兵啊,他的管家說,這些船上有紋銀十萬兩,還有三萬擔雜糧。都歸我們。先付十萬兩,事成之後另有五十萬兩酬謝。那個老管家就在前邊三十里的莊子裏等消息。句句是實,公子饒命啊“說著把厚厚的一沓十萬兩銀票奉上。
李憬接過來看看,滿意的笑了。
連忙謙恭的把二人扶起來,說道:“二位大人這是幹什麼,快起來,快起來。我就說紀大人是真心要交我這個朋友。快,來人,派車送二位大人回府衙。右衛的弟兄們都放了,兵器鎧甲隨後也給送回去,白羽你去走一趟,把那個老管家給我請來,咱們得好好和李三才大人親近親近。”
二人千恩萬謝的上了馬車,車夫趕着往右衛的府衙而去。
李憬回到船里,秦良玉看到,南澳鎮開始釋放天津右衛的士兵了。終於鬆了口氣。盤膝坐在船艙的柚木地板上,等着李憬解釋。
“那個,秦姨我說是近期倭寇捲土重來,這個襲擾京師近地,搶劫官船您老能接受嗎。”李憬看着秦良玉,訕訕地說道。
馬祥麟露出鄙視的表情,意思是你這話去騙鬼吧。
“說人話”秦良玉直接怒斥。
李憬趕緊遞上呈文。秦良玉接過來看了一會,嘆口氣說道:“這樣處理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這次他們確實太過分。”
“秦姨,你老人家是不是也簽個名,給小侄做個旁證”
秦良玉斜眼看着李憬,李憬趕緊說道:“這些倭寇潰逃時亂扔垃圾。三百隻魯密銃和二十五支斑鳩銃,還有十門小佛朗機炮。這些垃圾小侄也不知道往哪裏扔,石柱兵多,不如秦姨打掃處理一下,以免有礙觀瞻。”
秦良玉哼了一聲,拿過筆,在這份鬼話連篇的呈文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並用印。
“你想怎麼報復”秦良玉看着李憬說道。
“李三才是個有能力的,大明少有的幹才。不過撈的太狠,還是早點下來的好。”李憬平靜的說道。
“最好不要傷及無辜”秦良玉嘆了口氣,她知道這事沒法勸,弄不好還要得罪李憬。
當夜,一聲巨響,天津府衙關押的六百多死囚和等待處決的教匪炸開大牢逃跑。從下水道逃出城牆。
第二天李憬等人駛出大沽口,秦良玉等人帶兵上海船去秦皇島。
三天後,一夥穿着倭寇鎧甲帶着面具、打着倭寇旗幟的三千多倭寇在大沽口上岸,直接佔領了大沽口。大沽口和軍糧城的千餘守軍一觸即潰,倭寇乘船沿着海河而上,直抵天津,天津三衛中,天津衛在之前的教匪暴亂中損失慘重,右衛剛剛被殲滅大部分精銳,左衛和倭寇打了一仗,瞬間崩潰。
左衛不靠着海河,早已腐爛不堪,連一千五百兵都拉不出來。一陣排槍和三磅炮直接打崩。三衛嚇得直接逃入天津城固守。
留下兩千人看着天津城,李憬帶着一千人直奔通州張家灣。這裏是海河上游第一個碼頭,海河通航也就到這裏,然後換車去通州和北京。張家灣鎮是非常繁華的一個城鎮,李三才的府邸在這裏的碼頭附近。從他十年前任漕運總督開始,就在這裏逐步修建了臨近碼頭的塢堡和輝煌的府邸。他的家財也都存放在這裏。
凌晨,一聲巨響,李三才的塢堡被炸開,大批倭寇衝進塢堡,旁邊府邸的家丁和護院想衝出來保護塢堡,結果被一陣排槍打回去了。隨後府邸被包圍,周圍被騎兵遮斷,斷絕內外聯繫。
白羽手持金屬探測器,很快找到了李三才藏銀的地窖,一箱箱的白銀被搬出來。堆放在院子裏清點。
“少爺,白銀一共七百八十五萬兩,黃金四十三萬兩,其他古玩雜字畫首飾雜項共計一千一百四十九箱。”
“早就知道這老賊沒少貪污,這次看在他送我們這麼多錢的份上,就不和他計較了,馬上裝船撤退。”
李憬帶着金銀財物上船先走,白羽留下處理後續事物。
白羽帶着炸監獄逃出來的逃犯們,敲鑼召集四里八鄉的百姓,當眾宣佈了李三才貪污腐化,盤剝百姓,霸佔運河的罪狀,然後/進李府,把所有的田契和債據全部沒收,堆起來當眾燒掉。然後把李家的家產沒收分給逃犯,打開糧倉把堆積如山的糧食分給百姓。
整個通州都轟動了,百姓聞訊,蜂擁而來領取糧食,半天時間,三十萬擔糧食分發一空。通州兵少根本不敢發兵去救李府。萬一丟失了通州城池可就是縣官的責任了。只好眼看着饑民把李府搶掠一空。好在沒有傷人和驚擾女眷。
白羽辦完了事情,給逃犯們分發了武器,這些人背着大包小包的李府財物。然後讓他們分散逃命去了。
第二天中午,京營的部隊才姍姍來遲。此時的白羽早就遣散了逃犯,順流而下到天津和李憬匯合去了。
李三才聞訊跟着京營的部隊殺到張家灣,看到被劫掠一空的塢堡,欲哭無淚,這次挪用戶部的公款,本想自己補上,這回全完了,家底徹底被洗劫一空。
京營的部隊隨即南下天津,圍困天津的倭寇和京營略一接觸,就逐步後撤,一直退到大沽口上船撤離。
不論李三才怎麼威脅,咆哮,帶兵的將帥都不和這些裝備精良的倭寇交戰,只是雙方遠遠的用火槍對射,基本沒什麼卵用。看到對方逐步後撤,京營就逐步跟進。這次帶領京營一萬五千人平倭寇的英國公張維賢深知,京營早就腐爛不堪,這樣逐步壓着對方後撤,再好沒有了,解圍天津的功勞妥妥的,就沒有必要打,否則真打起來,京營崩潰了,他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