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桃花塢

第一卷 第一章 桃花塢

第一章重生梅花塢

料峭寒風中,梅溪兩岸十里梅花怒放。渾若人間仙境。一陣風吹來,落英繽紛,煞是好看。

一位弱冠少年踞坐河邊大石之上。一身青衫,手握摺扇,腳踏七星小牛皮靴,一塵不染。白玉般的拇指上戴着一枚翠綠的扳指,仿若一湖秋水青翠欲滴。長發束成馬尾,隨風飄蕩。肌膚雪白凝如羊脂,腰細肩寬,長腿猿臂。帶着出塵的氣質。

天鵝般的長頸上一張略長的瓜子臉,兩道英氣的劍眉入鬢,眉下兩道狹長的丹鳳眼,一隻眼睛大而有神,另一隻眼睛卻有些微微眯着,偶爾睜開,卻有攝人心魄的神采。鼻若玉柱,挺翹筆直,嘴角有些抿着,似乎帶着對着這個世界的不屑和嘲諷。

王安石有詩讚美張良少年時有雲“留侯美好如婦人,五世相韓韓入秦”。形容少年張良體態和容貌俊美姣好,猶勝於美貌的少婦少女。此刻青石上的這位少年郎卻也不遑多讓。

此時俊俏的臉蛋上卻一臉的無奈,面帶苦笑。看着自己這十五歲的小屁孩身體,心裏卻住着一個四十幾歲的大叔的靈魂,其中酸爽真是無語對蒼天。自己對女性化的俊美一向比較排斥,但以自己上山下海的人生經歷卻深深的知道,這種陰柔美確實是種花國絕大多數花痴少女少婦的最愛。

西方的夫人和小姐門欣賞的是大衛那種肌肉男,看看文藝復興時代米開朗基羅等大師們的作品,健美、陽剛、赤裸着的肉體,虯結的肌肉,一見之下,立馬讓西方的夫人小姐們荷爾蒙飆升,激動的渾身打擺子,胡言亂語的不能自己。可在種花國就變成了大衛就變成了臭不要臉的黑炭頭尉遲恭。君不見,得女人歡心的不論是西廂里的張生,還是水滸里西門大官人,那個不是白面小生一枚。他當年曾問過不同的女性朋友,對肌肉男最多的評價居然是“噁心”。

一個月前,李憬還在某三流工業大學教書,現在大學裏評職稱,升遷都要有國際知名大學留學經歷,當下海龜多如狗,博士遍地走。李憬一個國內大學畢業留校任教的實在沒有什麼優勢,系裏其他幾個講師不是斯坦福就是賓夕法尼亞,李憬儘管是系裏發表論文最多的,資歷最老的,學術成果最多的老資格,儘管著作等身,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四十幾歲還在講師位置上蹉跎。

這次學校又有幾個副教授名額,李憬本以為該輪到自己了,結果最後又是名落孫山,因為評教授和系主任“加州伯克利”發生激烈爭吵,問候他家女性友人後怒氣沖沖摔門而去。沒想到一夜醒來,居然成了梅花塢李家的小少爺,這個小少爺和李憬同音同字,也叫李憬。

李憬苦笑着想到,自己因評不上職稱氣死,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也算是給加州伯克利們留一點茶餘飯後的笑料吧。李憬老家是河北滄州人,祖傳的八極拳世家,本是堂堂河北大漢一枚。沒想到這下可好,居然成了重生成為小鮮肉。李憬年輕時也經歷了幾段感情,有的有緣無份,有的是遇人不淑,轉眼四十幾歲還是孤身一人,真是事業平生悲劇多,家校循環究如何。不過也好,倒是了無牽挂。

如人生能重來一次,換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也未嘗不可。

梅州這個地方歷史悠久、文風鼎盛。最早在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陽縣設程鄉縣。到了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年),也就是後晉開運二年,程鄉升為敬州。

到了宋代,宋朝的君臣就比較搞笑了,專門和梅州這個名字過不去,有事沒事都要改改。宋開寶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的名稱即始於此。到了宋熙寧六年(1073年),又廢梅州,以程鄉縣隸潮州;到了元豐五年(1082年),梅州復置,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這還沒完,到了紹興六年(1136年),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潮州;紹興十四年(1144)又復置梅州,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

到了元朝,蒙古人繼承了宋朝君臣的惡趣味,不把名字改來改去,但把歸屬划來划去。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梅州為“梅州路”,置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為梅州,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使司;元貞元年(1295年),隸屬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年),改直隸廣東道宣慰使司。

蒙古人唱着我和草原有個約定,轉眼間又回草原放羊去了。朱家坐了金鑾殿,新朝廷破舊立新,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雙叒叕廢梅州為程鄉縣,隸潮州府。這是梅州州治開始設立的肇始。等下一次回復梅州古稱就要等到清代中期了,這次終於沒再更改一直使用到現在。

李家是當地望族,合族世居梅州,歷代進士舉人不少,梅花塢鎮這一支屬於旁支,卻是子孫興旺,數百年來逐漸聚村成鎮。李憬的家是梅花塢李家分支的長房。鎮子依山面水,處於梅溪拐彎處,形成一個小半島,三面都是梅溪,北面是山,鎮子中間一條青石板路是主要的商業街,最北面,依山而建的一大片大宅子就是李憬家的老屋。

梅溪就是後世的梅江。廣東第二大水系韓江的上游主幹的古稱,韓江因韓愈流放地而得名,流域面積三萬多平方公里,佔據着廣東江西福建三省交界的大片山區,最後在潮州入海。

韓江流域面積廣大,和台灣大小差不多,多以山地為主,號稱山地佔九成六,只剩下兩分水、兩分平原。韓江上游支流密如蛛網,有近百條大小河流匯入,水深江寬航船如織,村落鄉鎮大多聚落於水邊,當地氣候夏天炎熱,冬季現代也不會低於十攝氏度。明末雖然處於小冰期,氣溫大幅下降,太湖曾有結冰記錄,但武夷山脈等山脈阻隔了北方的寒冷氣流,未有結冰記錄。除了汛期一兩個月暴雨傾盆,韓江洶湧難以行船外,倒是四季水路發達。

都說上帝關上了門卻又打開了一扇窗,這韓江流域雖然都是山坡地,種不了多少莊稼,但這一帶,卻有豐富的礦藏,現代勘探出來,已探明的有煤、鐵、銅、錳、鉛、鋅、銀、銻、稀土、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等48種,530多處礦床。其中煤儲量2.7億噸,占廣東全省第二位;錳、鐵儲量分別佔全省的20%和30%。

梅縣的銅、蕉嶺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興寧的煤、平遠的鐵,以其儲量豐富、品位高而頗負盛名。數億噸的優質無煙煤,遍地的鐵礦,雖然都是中型礦藏,但是品味之高令人乍舌,一般都在百分之四十五以上。銅礦分佈也較為廣泛。尤其是高嶺土有數億噸,質量之好不次於景德鎮。本地的青花瓷有幾百年的歷史,遠銷十三省和海外。

因為地少本地人開設廠礦作坊,經營海貿反倒成為主流,思想遠比內地開放。加之此地水路可入海,通往北方南陽各地,交通發達,同時又身處內陸山地,不被海匪騷擾,也無倭寇之患真是一塊福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興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興亡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第一章 桃花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