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篇 龐多拉“天毀計劃”二十五

第四百一十五篇 龐多拉“天毀計劃”二十五

參加這次奇空間最高議會會議的有藍色星球最高議會議長,奇空間聯合抗擊最高指揮部首領,以及藍綠M星球藍綠耄耋長老和藍綠長老,以及藍綠M星球銀河巡航艦首領。

同時還特邀了藍色星球頂級天文學家、航天學家、導彈核武器專家,幾乎藍色星球世界相關的頂尖科學家專家都列席了會議。

鑒於龐多拉之意“意識場能”內核的“天毀計劃”,是一個毀天滅地毀滅藍色星球的滔天邪惡計劃,與會的全體人員在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中召開,與會的科學家、專家們集思廣益,會議不眠不休地整整開了三天,提出了一些防範方案,以供奇空間最高議會決策。

藍色星球,這顆藍色的星球,在太陽系中顯得極為與眾不同。不止因為它孕育了我們藍色星球智慧人類這種有智慧的聰明物種,還因為它是太陽系目前止,發現的唯一一顆孕育有生命且生命種類繁多的星球。

與太陽系其它如同被遺棄的荒涼星球對比,藍色星球生機盎然,熱鬧非凡。如果說早期太陽系發生過驚天大事,才導致了如今太陽系星球的荒棄,那麼,為什麼地球卻能安然無恙?難道,地球早期不屬於太陽系?難道早期地球科技非常發達從而保護了自己?難道地球來自另一維度空間?

不管早期太陽系存不存在我們的藍色星球,現在卻是實打實地存在着,是我們人類寄居生存的家園,保護且防禦外來之災,就是我們人類的必然職責。對於藍色星球而言,人類對其的破壞影響早已使其傷痕纍纍,但這些傷痕或屬皮肉之傷,隨着時間的推移,尚有恢復之望。但是,如果地球遭遇天外橫災,如何防禦呢?比如小行星撞擊。要知道,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或許就與小行星的撞擊脫不了干係。

人類太空探測器或許能夠提前偵察到小行星的反常運行軌道,即便偵察到有相撞的可能性,如何實施防禦措施呢?要知道,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就能給我們的地球帶來毀滅性的嚴重災難。

根據與會頂尖科學家、專家、小行星研究者,歸納匯總提出有以下幾種解決方案:

第一,使用遠程核武器引爆小行星。依人類當前科技水平,不難做到。但有研究者指出,小行星被爆炸的碎片有可能降落到地球上,而這些碎片很可能具有極強的放射性污染。看來這種方法有待安全措施改進。

第二,撥離航道法。想辦法使小行星可能會撞擊地球的運行軌道發生軌道偏離,從而避開與地球的撞擊。這種方法依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對於體積不大的小行星,或許可以做到,比如動力攔截撞擊法,太陽帆法。但如果到來的小行星體積比較大,想要實現估計就不那麼容易了。

第三,反射聚焦蒸發法。在即將到來的小行星周圍安置大量的反射聚焦鏡,通過將太陽光線反射並聚焦到超高溫,反射到小行星表面蒸發掉部分岩質。小行星質量減小,必然會導致運行軌道偏離原先航線,避免與地球“碰車”。但這種方法同樣存在有一定難度,因為小行星是處於高速運動態,如何實現跟蹤式反射聚焦鏡的安裝,倒是一個問題。

第四,重力牽引法。這種方法目前以人類的科技水平實施起來可能也會有些困難。主要是通過製造人工重力(或引力)將小行星牽引出原先運行軌道,避開與地球的相遇。

第五,物化分解法。物理分離,化學分解,電磁等離子化,最終將小行星化為烏有。這個方案實施起來太過繁瑣,可能也很難被採用。

第六,反物質消融法。這種方法不用擔心會造成什麼輻射污染,未來完全可以作為太空垃圾清潔能源使用,非常乾淨環保,只是目前藍色星球智慧人類科技可能還達不到,或者實施起來太過困難,相信未來會成為太空飛船的動力引擎來源。即製造反物質來與小行星相碰,瞬間化為烏有,並釋放出大量純凈無輻射的能量,可以收集起來作為飛船動力引擎。

第七,空間移相法。這種方法與維度空間有關。根據量子理論,有無數平行宇宙平行空間存在,可以打開一個“同維異相”(“同維異相”的具體解釋,可查“水木長龍”之前文章)的三維空間,將小行星引入其內。不過,這種方法要求計算必須非常精準,因為另一個三維空間也有地球和生命,萬一計算稍有偏差,等於是將本空間的災難進行了轉移。

第八,量子意識解圍法。根據量子力學裏幾個著名的量子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觀察者意識對客觀現實有着重要的作用影響,甚至可以改變客觀存在——可以用集體意識的作用力使小行星的運行軌道發生改變。該集體意識實驗有被真實測試過,效果極佳。

這八種方法後面五種方案對於藍色星球先有實力,實施起來還有困難,被大會否決了,只選用了前三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採用的是使用遠程核武器引爆小行星,仍然會對藍色星球造成核污染,只能將其作為備戰方案,一旦遇到了的確不能阻攔的巨型小行星,在前兩種方案都失敗的前提下再使用。

因為依藍色星球智慧人類當前科技水平,不難做到。但有科學家、專家指出,小行星被爆炸的碎片有可能降落到地球上,而這些碎片很可能具有極強的放射性污染。看來這種方法有待安全措施改進。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質泄露后的遺留物對環境的破壞,包括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還有這些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后帶來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質污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詞條介紹了核污染的來源、主要危害、防護措辭、重要事故等。

核污染(nuclearcontamination)來源主要有,核武器實驗、使用,核電站泄露,工業或醫療上使用的核物質遺失、核武器爆炸、熱輻射傷害、核輻射傷害、放射性存留等。

污染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產生放射性氣溶膠等放射性污染物,對呼吸系統及人體體表產生危害;另一種是隨風向擴散產生的污染。但無論哪種,其污染程度都要視核泄漏嚴重程度而定。切爾諾貝爾事故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煙塵飄揚空中,危害面積非常廣泛。

核爆炸不會引起明顯的氣候變化,但會在事故發生地及一定距離範圍內存留放射性。

核電站受損后,設施會釋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壽命短”的放射性物質相對來說危害不大,另一些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則要危險得多。即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

利用高溫分裂鈾的過程會產生一百多種新的化學物質。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后,會釋放一些較低毒性的放射性氣體,包括氮-16、氚和氪。這些氣體比較輕,會快速消散,對人類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轉變為穩定的氧。氪氣很輕,進入大氣后迅速消散。氚氣能量很低,半衰期為12年。當它衰變時,會以穩定的氦氣形式存在。

衰變也是核反應,也產生輻射。據了解,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后,會釋放出另一種危險物質銫-137。銫-137有劇毒。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人會通過食物和水將其攝入,或類似灰塵被人吸入。與其接觸,會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一定量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后,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又能以它的輻射作用造成人體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內照射;體外的電離輻射照射人體也會造成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外照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道無垠之奇偶平行空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大道無垠之奇偶平行空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五篇 龐多拉“天毀計劃”二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