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又見中國煙草
“自家人,客氣什麼。WWW.bxwx.org牛bb小說網”羅王氏“咔嚓”一聲,手起刀落,將白菜一砍兩節,“芸兒妹子有時候沒來了,王小哥什麼時候帶她過來坐坐,我們姐妹也好說些體己話兒。”
“自然,自然。”王森連聲答應着,轉眼已經到了門口,推開進去,屋子裏瀰漫著一股怪怪的味道,王森努力提鼻子一聞,腦子“嗡”的一聲,這是煙草的味道,沒錯是的,煙草的味道。久違了!
王森擦擦眼睛,走進烏煙瘴氣的屋子,一群或着直裰,或穿道袍的書生們正圍在桌邊,輪流搶着一個中年男子手裏那桿細細長長的煙斗,眼中充滿了渴望。
“咳咳!”穿青色道袍,頭戴四方平定巾的青年人抽了一口,嗆得眼淚流出來,“這味太沖了,受不了!”
“歐陽兄想必是沒有習慣,”說話的是一個身穿灰色直裰的中年人,三縷長鬍子,濃眉重眼,面色有些黑,正拿着一個布褡褳向煙斗里壓煙葉,見到王森進來,愣住了,“羅老弟,這位是……”
“在下王森。”王森向前一抱拳,“敢問尊上是……”
“這位便是翰林院檢討,徐子先,徐大人。”羅大綱急忙引薦,“聽聞王老弟在海州開荒種地,很感興趣,特來參觀的。”
“你就是王森?”徐子先也就是徐光啟將煙斗放在桌上,走到王森面前,上下打量一番,“果然英雄出少年,難得,難得!”
“徐先生,晚輩渴仰已久,今日一見,三生有幸。”王森沖徐光啟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這可是自己的真心話。
“哦?王老弟也知老朽?”徐光啟笑起來,王森又躬身行了個禮,“徐先生在上,受在下一拜。”
“哈哈,王小兄弟抬舉了。”徐光啟招呼王森坐下,“來來來,大家不必拘禮,坐下坐下,嘗嘗我這新鮮玩意。”
煙草,原產美洲,在明末的時候就已傳入中國,大規模普及是在糠稀年間開始的。
王森接過煙斗,吸了一口,這古代的煙草辛辣中帶着一點醇厚,與後世的過濾嘴香煙味道稍稍差了一點,王森咳嗽一下,將煙斗交給羅大綱,“這味道的確獨特。”
徐光啟靠在椅背上,一雙眼上下打量王森,“羅兄寫信說王老弟在海州開沼澤,治黃河,安撫流民,徐某自詡對農桑之事略有所知,所以特意前來一觀。不知王老弟可否……”
“徐先生前來,王某不勝榮幸。”王森現在發自心底的高興,徐光啟可是明末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農學家,是《泰西水法》,《崇禎曆書》等多部著作的執筆者,在中國科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席位。
對於這樣的頂尖人才,王森做夢都想認識,今天有這樣的好機會,又豈能放過!
徐光啟抽了幾口煙草,吐出一個煙圈,“老朽早就等不及了,王老弟,咱們去你的田地一觀,如何?”
“求之不得!”王森站起身,在前引路,眾人也都湊熱鬧的跟在兩人身後,向城南河堤而來。
……
“壯觀!”徐光啟站在河堤上,看着一方方十字格般的井田,面露笑容,“王老弟這田地可算得上壯舉了。但是這黃河灘涂如此廣大,不知王老弟如何規劃?”
說起這個,王森來了精神,“徐先生請看,黃河故道中仍有水流,所以以井田切斷黃河斷不可取,在下的計劃是……”
王森將對黃河灘涂的規劃和盤托出,他認為黃河故道中水流並未斷絕,而且上游黃河隨時有決口的可能,所以要留出足夠寬的河床排水,兩側則採取步步逼近的手段,將漫灘一般的灘涂用井田一塊塊圈起來,排干水后便可耕種,同時用大量石頭加固堤岸,栽種樹木。假以時日,必定能約束黃河,將這廣袤的灘涂變成魚米之鄉。
“每八塊井田中便留有一塊池塘,用來蓄水備旱,洪水到來時便可儲水防澇。”王森指着星星點點的池塘說道,“塘中養魚蝦,水田養鴨子,田邊植桑樹,桑樹固土,塘泥肥田,整個井田便形成一個整體。”
徐光啟聽得連連頷首,“很好,王老弟考慮得極為周全,真是想他人未想,為他人不為之事!”
之後,王森又帶着徐光啟前往秦山寨,觀看寨子的設計,當徐光啟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茅舍,碾壓的堅硬平坦的打穀場和完備的倉庫時,不免多看了王森兩眼。
“王老弟,修建這麼多的房舍,要花很多銀子吧!”徐光啟說出心中顧慮,“再說,種出的糧食都賣與誰呢?據老朽所知,最近連年災害,種出糧食來,也未必就能賣上一個好價錢。”
“徐先生多慮了。”王森笑道,“在下有江南富商提供銀錢支持,而銷售一途,則準備在北方各省開設米行,擴大銷路,同時分撥出一部分贈與九邊重鎮,支援邊關將士。”
“王老弟費心了。”徐光啟滿意的點點頭,“王老弟不唯利是圖,以國家為念,不愧是我大明子民。老朽佩服!”
“身為大明子民,在國家危難之時自當毀家紓難,就算散盡家財也在所不惜。”王森昂然道,圍觀的眾人頓時對王森的高風亮節欽佩不已。
當夜,徐光啟夜宿王森家,與王森秉燭夜談直到晨曦,徐光啟向王森介紹了“糞壅規則”“泰西水法”等內容,王森虛心接受,聽到緊要之處便記載下來,以備將來使用。
“王老弟可大規模種植甘薯,甘薯這東西,”徐光啟說到此處,呵呵一笑,點起一袋煙,抽了一口,“貧瘠之地也可生長,產量又高,不挑水肥,最是好種,現在我大明世風浮華,百姓逐末利而忘農桑根本,糧食產量一年少於一年,近三年,已有甘南,魯西,直隸各地發生旱災,朝廷無糧可調,百姓嗷嗷待哺,幾乎鬧出民變。若在全國廣種甘薯,活人多矣,大明天下,想不太平也難了。”
“謹記先生教誨。”王森一拱手,“老先生博世之才,不如就在秦山寨安居,王某也好晨昏侍奉,早晚聞教誨,先生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