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祭拜先帝

第三十章:祭拜先帝

第二天劉詢帶領着文武百官,列侯,關中三老,各經學博士一同前往平陵祭拜先帝。

至商周開始,歷代先王的陵墓,不封不樹,一般用紀念性建築來標識。而像漢室封土墓,是春秋晚期才出現的。《禮記·檀弓》載: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而在春秋戰國之際,墓葬制度由家族、血緣維繫的共同體葬在一處,而這種制度的變化要求墳墓要有更明顯的辨識性,於是封土就變成了這種辨識性的具體表象。此後,各國國君貴族開始修建高大的封土墓,並引以為榮。但是不是所有的封土都堆成“金字塔形”(“覆斗形”),太宗孝文皇帝的陵墓就是堆成三級台級形的。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祖先在漢室及其重要的意義,漢室以孝治天下。但是祭祀祖先前,身為天子還需要祭天,祭神,祭祀日月星辰等。

在秦漢時期,“天”是至高神。“天”有其喜惡,也會因其喜惡而庇佑或懲罰人間的君主。人間君主自稱“天子”,假借與天的虛構的血緣關係來維護其統治的合法性。也因此,郊天之祭,成為了秦漢時期時期最為隆重的祭祀。正所謂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為稷牛。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同時也要派遣使者祭拜五帝廟,保護天下黎民五穀豐登,六畜興盛。

坐在玉輦上,劉詢認真聽着霍光向他講述的祭祀過程一些注意事項。漢家對於祖先繼承與先秦,區別於兩周。歷代先帝被供奉在各自的廟中,以昭穆次序排列,以此為基礎進行“禘、祫、嘗、烝、告朔”的常規祭祀。《西京雜記·八月飲酎》所載,漢代的祭祖制度大略如下:每年的八月份以釀過多次的醇酒和牛、羊、豕三牲為貢品,由天子在宗廟親自主持祭祖儀式。

來到先帝的平陵原廟,在太常的指引下獻祭太牢三畜。先帝謚號為孝昭皇帝,昭,意為光明勝大。倬彼雲漢,昭回於天。同時也因為宗廟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之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右方,稱“穆”。又墳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規定排列。而劉弗陵正好是漢室第六任君主。

獻完祭品,完成整套的祭祀禮儀。劉詢看着先帝孝昭皇帝劉弗陵的雕像。想了一會兒轉過頭對身旁的霍光說道:“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昭廟酎,當奏《文始》、《五行》之舞。

之後,劉詢帶領群臣依次祭祀諸神之後便起身離開,不一會兒,劉詢的玉輦便離開了平陵行駛在返回長安路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是劉病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是劉病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章:祭拜先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