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來”“往”(求收藏,求推薦)

第十章:“來”“往”(求收藏,求推薦)

兩人走在中庭一側廂房的廊檐下,陳憲見四處無人,上前兩步,伸手抓住楊管家的手說道:“今後還要請管家多多照顧。”

突然被陳憲抓住手,楊管家臉色頓時一沉,但他立即就感到手裏似乎多了點什麼。

陳憲很快放開了他的手,楊管家低頭一看,手中躺着一根又粗又短的手鏈,手鏈色做赤金,光是憑着手感的重量,楊管家就能肯定這手鏈乃是黃金所製造,看着赤金色澤,竟然還是少見的足金,重量看恐怕超過半兩,這樣的半兩足金,價值恐怕堪比五兩以上的真花銀(宋朝時期成色最好的銀子)。

這手鏈是陳憲將自己脖子上的金鏈子拆分后組合而成。

前些年,社會上流行帶大金鏈子,當時丟了工作,無奈開了農家樂的陳憲,意外的打了個翻身仗,賺了些錢,在虛榮心的作祟下也給自己弄了一根大金鏈子戴上,這次穿越也一併帶了過來。

在來沂源的路上,陳憲就將這根鏈子拆成四份,做成了四根手鏈,打算用來當做落腳的敲門磚。

昨天陳憲已經在吳姓使女那裏打聽清楚,這位管家姓楊,名叫安仁,是伺候了楊員外父子兩代人的老僕人,如今身為楊府大管家,在楊府的話語權,幾乎就只在楊員外一人之下。

所以,陳憲才不惜在這楊管家身上下了血本。

看了一眼手中金鏈,楊管家木然的臉龐頓時鮮活起來,蕩漾出一絲淡淡的笑意,說道:“大娘子是我看着長大的,你救了大娘子,就是救了我,照顧你是應該之事。”

聽了楊管家這幾乎相當於明說的承諾,陳憲頓時大喜,拱手道:“有勞,有勞。”

將陳憲送出院子耳門,讓他自己返回客院,楊管家又轉身回去。

當天下午,楊管家便帶着裁縫和四個家丁走進了陳憲的客房,四個家丁抬着兩口大紅箱子,累的面紅耳赤。

進了客房,楊管家讓家丁放下紅色木箱,將兩枚鑰匙遞給陳憲,指着箱子對他說道:“這兩箱子裏是員外爺賞你的十兩銀子和五十貫錢。”

陳憲當即上前打開其中一個箱子,箱子裏一串串銅錢裝了大半箱,在銅錢最上面放着一塊雪白的束腰型銀餅。

陳憲毫不猶豫的拿起銀餅雙手交給楊管家道:“員外爺給我修鐵匠鋪子,我若真的一毛不拔,那就太不知好歹了,十兩銀子楊管家收着,替我貼補進鋪子中去。”

說著話,陳憲還給楊管家遞了一個“你懂的”的眼神,楊管家會心一笑,接過銀餅,放進袖子,說道:“陳壯士放心,小的必給你修個好鋪子。”

交易完成,留下裁縫下給陳憲量體裁衣,楊員外帶着兩個庄丁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客院。

雖然送給陳憲的賞錢當中,那兩箱銅錢才是大頭,但就算陳憲將這銅錢送給楊管家,他也不敢將這麼大兩箱錢搬回家去,所以這十兩銀子就是楊管家最大的念想。

至於陳憲,也不心疼送禮的錢,這些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對於送禮他還算有些心得。

送禮的對象,一定要選那些能慷他人之慨的人,慷他人之慨一般都不會心疼,送禮的收益一般都有所保障。

楊員外給管家的命令非常之籠統,彈性極大,說是建一個鐵匠鋪,卻沒說建一個什麼樣的鐵匠鋪,一個草棚子下面一個爐子也是一個鐵匠鋪,一個能供十多個鐵匠作業,設施齊全的作坊也是一個鐵匠鋪,其中彈性太大了。

陳憲之所以送出重禮,就是為了將這個彈性推向上線。

陳憲送重禮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這地方,他人生地不熟,就算有錢,也很難辦好事,但將錢交給楊管家,藉助他和楊府的力量,卻能事半功倍,而陳憲自然也就能跟着狐假虎威。

送走了楊管家,陳憲又從錢箱中拿出一貫錢,用紗布包起來,遞給了裁縫,口中說道:“怎能讓師傅白白忙活,這些辛苦錢師傅且拿着,去吃頓酒。”

一貫錢裝進懷裏,裁縫師傅的臉頓時融化,笑眯眯的給陳憲仔細測量身體尺寸。

裁縫收了錢,陳憲這才提出請對方給自己做上幾套貼身的內衣,並告訴他自己急着要。

拿人手短的裁縫立即表示,連夜給他趕製。

得了錢財,裁縫師傅十分高興,量尺寸時,就和陳憲說起話來,“今天這太陽是從西邊出來了,往日大管家替員外發賞的時候,總是用劣錢應付,今日給壯士你送來的這五十貫卻全都是上等銅錢。”

陳憲面上驚訝,其實心裏忍不住一陣得意,這就是昨天那條黃金手鏈的功效了。

可別小看劣錢和好錢的差別,在這個時代,劣錢和好錢的價值相差甚至能達到到一倍以上。

裁縫量完了尺寸,告辭而去。

下午,陳憲又乘着另外的使女不在,用半貫錢謝過了吳姓使女;又乘着吳姓使女回去放錢的機會,賄賂另外一個使女一百錢……

當天晚上,楊員外又設了酒宴款待陳憲,酒宴中,楊員外只是打了個照面,敬了杯酒,主要由員外的幾個子侄相陪。

酒宴中,盧家娘子帶着兩個兒子來給陳憲磕頭謝恩。

第二天一早,楊管家帶着陳憲離開了楊府,帶着他去了莊子北門附近為鋪子選址,這就是使錢的好處了,若非他在楊管家身上使足了錢,那輪的上他自己選地方。

楊管家帶着陳憲和兩個隨從從楊府後門出來。

楊府的後門在府邸北邊,也就是前天陳憲進入楊府的那座大門。

走出楊府,一老一少兩人正在門口等着。

見到楊管家,老少兩人忙上前行禮。

楊管家給陳憲介紹了兩人,那老者姓陳,名甲,人們多叫他陳老甲,是楊家門下的修造工頭,那年輕人是他他的兒子,名叫三郎。

介紹完之後,楊管家帶着眾人順着街道向北走去,走出近兩百米,道路兩邊房屋漸漸稀疏,菜地農田漸漸多了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求活在金朝末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求活在金朝末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來”“往”(求收藏,求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