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針鋒相對

第16章 針鋒相對

看友人受辱,崔良接過酒杯道:“這位兄台此言差矣,真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是那楊家!”

旋即一手負后,一手持杯,環視一周道:“楊家先祖有大恩於朝不錯,可咱們大唐就無惠於楊家嗎?楊家世代家主皆為鎮國公!楊家世代揚威軍統領皆為征北大將軍!如此賞賜可謂皇恩浩蕩,可楊家卻如何行事?從楊家二代家主開始便不僅僅滿足於武人第一的位置,更是插手朝政,使我文人子弟無用武之地。”

隨後沖第一個發言的那位士子抱了抱拳道:“這位公子剛才所說天下大亂原因在於朝廷重武輕文,我想說的時候,朝廷不是重武,而是重楊家,輕天下人!楊家最輝煌之時,武有徵北,鎮南兩位大將軍,還有三州總督。文有太公太傅,六部尚書其二皆是楊家之人。讓一個家族掌控如此重權,不是輕天下人是什麼?楊家一個家族就斷了天下所有世族的上升路線,導致我大唐可用之才皆埋沒於野,這才使得山河破碎,國將不寧!”

待崔良說完,滿座掌聲連綿不絕,也有好些士子面露不屑,坐席不語。

雖說道理牽強了些,但也贏得了滿堂喝彩,德馨先生淡淡一笑道:“可有人反對?”

其實崔良這番話真正贊同的人並不是很多,大多都是衝著德馨先生才故意叫好的。畢竟在揚州城崔氏也是說一不二的大族,如今在人家地盤上打主人家的臉,不是找死是什麼?

德馨先生看無人反對,笑道:“那就還是投票吧,認為崔良對的就讓身邊侍女起身便是。”

結果下來,最終有七十八人贊同崔良所說。

崔良抱拳道:“多謝諸位。”說罷便仰頭一口飲盡杯中酒。扭頭看了看楊孟君,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閣后侍女再度準備一個乘酒木盤,鬆手讓其順流而下。

楊孟君這次無絲毫猶豫,直接拿夜光杯堅定道:“曹公剛才所言命題有兩部分,一為我大唐為何會如此,二為如何去救國。那我就來說道說道。我大唐之所以會神州陸沉,皆為世間豪門世族之禍!”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崔良看楊孟君一開口便得罪了所有人,心中冷笑道:“跳樑小丑,嘩眾取寵。”

楊孟君接着道:“敢問諸位,你們家中可都有在朝為官者?你們都有!不僅僅是廟堂中樞,地方上也是如此。就拿揚州來說,揚州太守背後可有世族支持?揚州總督可有世族支持?”

一士子起身問道:“這與你所說觀點有何關係?”

楊孟君看也不看這位士子,繼續道:“不是楊家擋住了你們世族豪閥的上升路線,而是你們世族豪閥擋住了天下寒士的上上升路線。我剛才所說就是如此,一個人官位有多高,跟他背後所支持的家族有多大息息相關。一個小縣令背後都有當地小家族支撐,為其謀利謀名。寒門子弟苦讀經書十數載,傾其所有負笈遊學,到頭來換到的是什麼?依舊無官無名,鬱鬱而終。可能你們會說,鄉野百姓就算能讀些詩書,可怎能與你們這些傳世大族相提並論?”

一些士子聽此話暗暗點頭,能相提並論嗎?什麼叫世族,就是傳世大族的意思,家中所藏經書甚至是一個人一輩子都看不完的。鄉野之民哪裏有如此底蘊?

楊孟君接着道:“山水之間真正滿腹經綸,憂國憂民之人才華遠勝你們這些自詡不凡的名家子弟!我朝雖以科舉取士,但寒門子弟就算取得了狀元又如何?依舊不得重用,在一個清水衙門庸碌一生,滿腔抱負不得施展,徒留一聲空嘆。再說五王叛亂,五王背後難道沒有世族支持給予兵馬錢糧?天下之亂,豪門世族才是霍亂之根源!”

閣中本來眯眼靜聽溪畔士子高談闊論的曹公明,聽楊孟君如此說,不僅睜開了眼睛認真看了看少年。

楊孟君話鋒一轉道:“想要救天下,也得從世族豪門開始,世族應犧牲自己的利益,來給天下寒士出頭之日。這樣我大唐可用之材才能用之不竭,取之不盡!”

身為楊家正統傳人,楊孟君一番話下來竟是絲毫未提及楊家,未提及揚威軍。

一士子站起身來,沖楊孟君抱拳道:“千古興亡事。不思量,自難忘!今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楊孟君平靜回禮。

場間眾人皆若有所思。

崔良見勢頭不對,只得起身道:“依你所說的救國之道,就算寒門學子最終一展抱負手握重權,就能保證不會成另一個世家大族?治標不治本而已,實屬妄談。”

崔良眯了眯眼睛接着道:“再說,你一個鄉野村夫,有何資格亂議我文林世家?”

楊孟君也不生氣,針鋒相對道:“你給寒門子弟一條生路,他們就不會給後世子弟一條生路?只要真正憂國憂民者不以己私謀,不以己需為權,我大唐遲早有中興的一天!而你又有何資格去評論楊家的是非功過?天下人又有何資格?”

又一士子起身道:“說得好啊,不以己私為謀,不以己需為權!敢問兄台尊姓大名?”

倒也好笑,這兩天楊孟君也算“名動揚州”,可真正知道楊孟君名字的根本不多,倒是身後方瑤深深吸引了揚州城內風流才子的目光。

楊孟君深吸口氣道:“楊孟君,楊家的楊,孟嘗君的孟君。”

這士子道:“楊公子才是真正的才識淵博,我不能比。”

閣中三人對視一眼,曹公明撫了撫鬍鬚道:“此子倒是個可造之材。”

姜公子道:“的確,此人眼光之高遠亦遠勝於我。”

竹林居士聽姜元清如此說,也點點頭道:“確實啊,假以時日此子必成大器!”

德馨先生心中也是讚嘆不已。對着少年朗聲道:“楊公子才學之淵博,見識之好遠實乃鄙人生平僅見。諸位開始表決認同吧,還是老樣子,覺得楊公子所言不差者,讓侍女起身就行。”

九十人!遠遠高出崔良七十八票!

崔良臉色蒼白,嘴唇鐵青,死死的盯着楊孟君。

起身道:“敢問楊公子,如果草原起兵再犯中原,我輩當如何?”“楊公子”三字咬字極重。

眾人對兩人之間的曲水之約也都有所耳聞,見崔良還不死心,看向崔良的目光也好生玩味。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是題外話了,楊孟君如果不想回答也不算違規。

不過少年還是目光平靜的看着崔良道:“草原如果再犯,我輩讀書人應奔赴沙場,殺敵衛國,為我中原子民開萬世之太平!”

崔良嗤笑道:“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書生也要殺敵報國?難道不見楊家縱橫無敵的揚威軍都敗於草原鐵騎之手?”

少年終於不復平靜,厲聲道:“住口,我再說一遍,你有何資格去說揚威軍的不是?”

再次被呵斥,還是同一個人。崔良不止嘴唇鐵青,臉色更是如此。

癲笑道:“我就算說了怎麼了?我不僅說揚威軍,我還說楊家呢。楊家滿門亂臣賊子皆死於琅琊王之手。嘖嘖,死得其所,死有餘辜!”

看兒子當著滿堂士子的面如此失態,德馨先生不由厲喝:“住口,良兒,你失態了。”

楊孟君盯着崔良道:“楊家世代鎮守國門,為中原子民取得了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不僅為民,更是為君滿門皆死於洛陽城內。試問天下人,誰有資格去評論楊家?”滿堂群賢皆不語。

楊孟君繼而面色悲怯道:“一個傳承了三百年的家族,最後被滅族之時為何只有寥寥二百多人?一些於楊家同建於大唐立國之初的世族,如今哪個不是族人千餘?”

一士子起身呼了口氣道:“還請公子解惑!”

楊孟君道:“楊家,每逢戰事必身先士卒,歷代皆有埋骨草原之人!”

下游處有士子,舉杯遙相道:“我敬楊家滿門忠烈一杯,敬公子一杯!”

士子們接二連三的起身道:“敬楊家滿門忠烈,敬公子!”

楊孟君抬頭望天。爺爺,你看到了么?今日我為楊家正名,為你正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南塞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江南塞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章 針鋒相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