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養老(1)
齊磊好像很忙,自從水庫糾紛發生以後,就沒怎麼回來。偶爾給振華打電話,也是三言兩語的事,急不可耐地便掛了電話。
振華再次看到齊磊,都快過年了。
齊磊也就在家裏吃了一頓飯,去秀蓮的墳上看看,又一溜煙跑了。
振華也懶得再管齊磊和庄小蝶之間的事。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何必呢?
到了年底,民政局對特困戶有撥款和慰問。振華又忙碌了好幾天,帶着民政部門的幹部,在東灣村各個自然村走訪、慰問。
那天在辛大郢,走到村子東頭的時候,一個叫黃懷芬的老太太,拉住了振華。
振華笑道:“有什麼事嗎,黃奶奶?”
黃奶奶拉着振華,一路來到自己的後院裏,指着茅廁的門,低聲說道:“書記,這裏沒人看見,你幫幫忙,把我推進糞坑裏淹死吧。”
“黃奶奶,你這是幹什麼?”振華吃了一驚,心裏想,難道黃奶奶的兩個兒子不孝順?還是得了什麼治不好的病?
對於黃奶奶的情況,振華也了解。
她快到八十歲了,身板硬朗,略有些老年痴獃。二個兒子,一個在鎮上做生意,一個在外打工。做生意的是大兒子黃葉剛,家裏也種着幾畝地,日子過得去啊!
黃奶奶搖頭,說道:“我都快八十歲了,又不能幹活,只會吃飯,還活着幹什麼?”
“那也不能死啊!”振華苦笑,又問道:“是不是有什麼事,你跟我說,我一定幫你解決。現在有吃有喝的,你身體又好,真是享清福的時候,怎麼會想到死?”
黃奶奶嘆氣:“我沒事,真的沒事,就是不想活了。”
振華拉着黃奶奶的手,聊了半天,也沒搞懂黃奶奶不想活的原因是什麼!
從黃奶奶家裏出來,振華趕緊給黃葉剛打電話,通報這個情況,並且詢問原因。
黃葉剛嘆氣苦笑,說道:“我媽老年痴獃了,經常這樣,見了人就叫人家把自己推水裏淹死。書記,你別管她,她沒事的。”
振華掛了電話,又去村子裏走訪了一下。一了解,情況的確如此,和黃葉剛說的一模一樣。
村裡人都勸振華:“書記不要擔心,老太太死不了,她就是迂了。”
當天晚上回到家裏,想起黃奶奶,振華還是心裏不痛快。健健康康的一個人,為什麼想死?
剛好,趙文樂當天晚上回家,路過三組的村前。
振華看見了,便挽留趙文樂吃飯。
趙文樂笑道:“我回家看老媽,陪她一起吃飯。吃了晚飯以後,來找你聊聊。”
“二爺爺,還是我去找你吧。”振華笑道。
晚飯過後,振華帶了一杯茶,去找趙文樂聊天。
趙文樂這時候,已經退居二線,即將退休,在鄰縣掛了一個閑職,主要負責老幹部工作。
兩人喝着茶聊天,振華自然而然的,就說起了黃奶奶的事。
“這不是老年痴獃的原因,是老年人缺乏關懷,對生活失去了樂趣。簡單來說,現在的老人雖然是老有所養,但是還沒有老有所樂。”趙文樂嘆了一口氣,說道:
“尤其是鄉下這一輩的老太太們,大多不識字,沒有任何娛樂活動,也接觸不了外界的新鮮事物和信息,就容易內心自閉。再加上現在生活節奏太快,子女們都各忙各的,顧不上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覺得孤單,就會萌發輕生厭世的想法……”
振華恍然大悟,連連點頭:“還是二爺爺分析得透徹。”
趙文樂點點頭:“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也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傾向。你作為村支書,還要多關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想辦法,豐富老年人的娛樂活動。同時,還要在村子,做一些養老敬老的宣傳,讓鄉親們關心父母,孝敬父母。”
振華點點頭:“我知道了,年後就來解決這個事,打印一些傳單發下去。”
趙文樂又提到了東灣村夏天打水,和水庫承包方發生衝突的事,將振華批評了一頓,說他無組織無紀律,沒有全局觀,山大王的思想和行事方式。
振華苦笑:“那也是水庫承包方咄咄逼人,我是被迫迎戰。如果不針鋒相對,鄉親們失去了在東灣水庫的用水權,我就是整個村子的罪人。讓二爺爺當村支書,估計二爺爺也是跟我一樣,捲袖子動武。”
趙文樂搖搖頭,又說起鄉村致富的事。
振華更是一籌莫展,說道:“村裏的人年輕人都跑光了,致富的都在外面,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二爺爺,你跟我說說看,我們農村的出路,在什麼地方?”
有時候,振華真的很喪氣。
當年修路,他天真地想,路修好了,鄉親們就快要發財了。誰知道振動大道修好,村裡人口外流的更多,連小學教學點都撤銷了!
趙文樂也沒好辦法,說道:“鄉村致富,是一條很長的路。城鄉二元對立的格局已經形成了,人往城裏跑,錢也往城裏跑。農村基層幹部,一者要堅守,繼續帶領大家創業;一者也要等候,配合國家的大戰略和大政策,來實現農村的徹底變化。”
振華嘆息:“我只怕,鄉村越來越凋敝,我最後做了光桿司令。”
趙文樂比較樂觀,笑道:“其實,只要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留守鄉村或者進城,都是可喜可賀的。你也不能看見鄉村的凋敝,就心灰意冷,更不能否定改革開放的成果啊。”
“那倒是。”振華點頭一笑。
春節前,振華召開全體村委會議,討論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村委成員很活躍,各自說起村子裏一些老人的情況。振華這才知道,黃奶奶的情況,竟然不是一個兩個!!
辛安龍建議,召開全體村民大會,做一個宣傳。
振華說道:“鄉親們都很忙,還有人在外地沒回來。我看還是各小組單獨開會吧,各位負責自己的分工村落,另外再打印文件,家家戶戶發一份,張貼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