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實驗型基地艦

第35章 實驗型基地艦

這次第七帝國的總攻可以說是全體動員了,之前從八大星團投靠過來的那些零散勢力休養了1年多后也將艦隊擴大了不少,原第三聯盟的一些不擅作戰的成員也累積了不少戰艦。

近5000萬艘戰列巡洋艦、120萬艘行星毀滅艦,加上大家湊出來的7億多艘重型戰列艦和1.3億艘量子戰列艦,第七帝國艦隊的戰力超過機械族1倍多,數量也相差不大。

而且第七帝國艦隊現在也不需要再突襲對方了,兩條戰線上的主力艦隊同時找上了駐守在2001、2002號星團里的機械族主力,並且先後擊潰了它們,不過只有一路主力一戰就完成了圍殲任務。

隨後的追擊戰持續了半個月,分頭逃散的機械族高級智能都沒有逃過第七帝國艦隊的追殺。而星武在第七帝國用了9天的時間清除了機械族所有的基地后,就聽到了晉級任務完成的甜美提示音。

升到16級權限的任務獎勵還是很豐厚的,600萬個頂級船塢一下子就提高了12萬艘行星毀滅艦的月產量,還有1000艘實驗型基地艦的獎勵。

人類大聯盟在研製出行星毀滅艦后,經過了上千年的完善和試驗才最終定型,而下一級戰艦的研發在上千年的時間裏卻沒有什麼突破。

最後改變思路的人類拿出了基地戰艦的構思,並且用了上百年的時間來探討這個計劃,不過最終也只是完成了一個初步的蘭圖設計,只能算是15級半的戰艦。

經過母艦的改進后,定型的基地戰艦依然沒有達到之前人類構思出來的性能,不過也可以說得上是16級的戰艦了,最後在母艦里被定型為“實驗型基地艦”,表示還有進步的餘地和後繼型號的存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驗型基地艦已經不是單純的戰艦了,“基地”兩個字也說明了它的戰略傾向。

以往最龐大的人類戰艦――行星毀滅艦也不過20千米長的艦身,橫截面直徑大概是6千米。而星武手裏幾艘完成最終升級改造的頂級旗艦,最大的1艘阿瑞斯旗艦也只有80千米長的艦身,橫截面直徑接近20千米而已,總體戰力就已經遠遠超過了15級戰艦這個檔次。

而實驗型基地艦可以說是功能型太空港加戰爭堡壘加戰艦的綜合體,直徑200千米、高達100千米的超大艦身里蘊藏了無數的玄機。

本來人類在空間傳送技術和空間壓縮技術上都看到了一點皮毛,所以在基地戰艦的構想中,這種戰艦的內部將使用空間壓縮技術內置大量的生產線和生產資源,同時戰艦應該是使用空間傳送技術或是空間摺疊技術來航行的。

不過實驗型基地艦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內置的戰艦生產線是可以同時製造10艘行星毀滅艦,不過離預想中的生產能力差了上千倍,生產資源也需要用運輸艦補給。

另外因為兩種頂尖空間航行技術都沒有成功,實驗型基地艦也只能使用亞空間航行,而且受體型、質量的影響,機動性可以說是連重型戰艦都不如。

常規亞空間穿梭速度最高200光年/天,和重型戰艦是一個檔次的,只有戰列巡洋艦和行星毀滅艦的1/6。而且實驗型基地艦想加速到光速進入亞空間,竟然需要近2個小時的時間,從亞空間出來減速也要同樣的時間。

有這樣的大弊端,在現在不能使用空間摺疊技術的情況下,拿實驗型基地艦出去作戰只能拖後腿而已,不過放在家裏進行區域性防守還是要比那些戰爭堡壘強上無數倍。

單從攻擊力上講,實驗型基地艦也只是15級半的戰艦,主炮的攻擊力也只比行星毀滅艦主炮強上五成而已,射程也沒有多少變化。而且實驗型基地艦的體積接近行星毀滅艦的5600倍,質量是行星毀滅艦的5200倍,主炮的數量卻只有10萬門――也就是行星毀滅艦的1000倍,算起來攻擊力只相當於1500艘行星毀滅艦,這方面的性價比不如生產行星毀滅艦。

至於實驗型基地艦生產和維修戰艦、戰機的能力,在星武眼裏也是個渣,另外的一些輔助功能銀和艦隊也不需要,全都加起來實驗型基地艦也升不到16級戰艦的層次,性價比也遠遠不如行星毀滅艦。

而在母艦分級里,實驗型基地艦能算上16級戰艦的主要原因――或者說是唯一原因,就是它超級強悍的防禦能力。

行星毀滅艦的最強攻擊――行星毀滅炮一擊就可以毀滅直徑在5000千米左右的普通行星,一般直徑200千米、戰列巡洋艦級別的戰爭堡壘,也最多只能抵擋10次左右的行星毀滅炮。

而實驗型基地艦的能源應用科技達到16級,內置的3個核心能源系統加起來相當於1萬艘行星毀滅艦的能源系統功率總和。再加上和美杜莎之盾、戰神之翼類似的複合能量盾系統,實驗型基地艦的防禦力讓人有點難以致信。

帶有反物質中和能力、空間震蕩反射能力的複合能量盾,不能像美杜莎之盾那樣展開到很大的區域幫已方戰艦抵擋攻擊,不過以實驗型基地艦的體形,打開能量盾后在其中躲個上千艘行星毀滅艦還是沒問題的。

滿充能的能量盾完全展開后,是美杜莎之盾沒有升級前的近百倍,和現在的美杜莎之盾技能防禦力相當,不過實驗型基地艦星武最少有1000艘,而美杜莎旗艦隻有1個。

至於具體的防禦力,源說明的很簡單:“最少可以抵擋5000道行星毀滅炮的同時攻擊。如果只是普通攻擊的話,1000艘以下的行星毀滅艦完全沒有威脅,1萬艘行星毀滅艦的話可以支持2個小時左右,不過要注意不能被對方透點攻擊。”

實驗型基地艦的價值也就是在這裏來,在有其它戰艦配合的情況下,常規機動力也還不錯的實驗型基地艦想被對方集中火力用透點攻擊打穿能量盾也很難,1艘實驗型基地艦就可以擋住1萬艘的行星毀滅艦,對於戰列巡洋艦基本可以無視了。

而且已方的戰艦還可以躲在實驗型基地艦的能量盾之中,按星武的想法1艘實驗型基地艦配合1000艘行星毀滅艦,不但可以擋住上萬艘行星毀滅艦,還有很大的可能性先耗死對方。

拿到1000艘實驗型基地艦進行了幾天的演練后,星武挖空心思讓源改出了一份“精簡基地艦”的製造流程,並開始抽調後方的資源來試造精簡后的基地艦。

精簡版只有骨架結構、能源核心繫統、能量盾系統是和正版的一樣,外層結構和主體裝甲使用的只是60到70號的合金混制,裝甲防禦力只有正版的1/8,不過對於整體防禦力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初步評估在防禦方面的性能有正版的92%。

攻擊系統則是大換樣了,星武把10萬套超過行星毀滅艦級別的主炮換成了50萬套戰列巡洋艦級的主炮,射程短了一半,而且只能光速攻擊,威力也只有正版的一半。

不過基地艦星武本來就是打算只用來防守的,這種精簡版的基地艦一樣能頂,50萬門戰列巡洋艦級主炮狂轟亂炸也是很有威脅的,而且消耗的頂級合金只相當於730多艘行星毀滅艦,大概是正版消耗的1/8。

至於60到70號的合金,銀和艦隊多的是,戰列巡洋艦級主炮的生產也不是問題,這1年銀和艦隊都沒有生產過戰列巡洋艦。

正版的實驗型基地艦,需要1萬個頂級船塢組合開工,生產時間長達120天。精簡版的基地艦仍然需要1萬個頂級船塢組合開工,不過生產時間只要80天,第一批試製的1000艘精簡版基地艦3個月後就可以配置到前線了。

這樣一來生產基地艦和量子戰列艦就佔用了銀和艦隊2000萬套頂級船塢,這3個月暫時只有1600萬套頂級船塢用來生產行星毀滅艦,月產量降到了32萬艘。不過因為戰艦生產所需要資源已經堆積了足夠使用大半年的份量,接下來的幾個月銀和艦隊除了擴大資源生產線外,其它的力量可以全都用在擴建生產線上,行星毀滅艦的產量很快就快升上來並且超過以前最多55萬艘的月產量。

仙女座大星系比沒有發生災難之前的銀河系還要大,而且從來沒有開發過,銀和艦隊在那裏又沒有任何敵人或是競爭對手,完全可以撒開腳丫子大步發展,資源產量的進步每天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變化。

而升到16級權限的星武終於可以向盟友開放15級科技了,母艦行星毀滅艦的生產技術星武第一時間就傳給了第七帝國,至於西銀河系這邊的那些盟友,他們暫時還沒有條件批量生產行星毀滅艦,星武也就沒有吊他們的胃口。

新到手的2艘頂級旗艦宙斯王座和宙斯權杖,星武只是看了一下就扔回母艦空間升級去了,終級改造所需要的道具也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到手,現在的這2級頂級旗艦升到滿級也只和改造后的美杜莎旗艦、阿波羅旗艦戰力差不多,暫時也沒有什麼大作用。

第一旋臂尾端的1009、1010、1011號3個大星團和附屬於它們的3個小星團的基本情報星武也到手了,攻佔這幾個星團並不難,不過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就不好說了,星武決定等1000艘精簡版的基地艦到手再作打算……

(第4更到,接下的半小時還有2更,最後1更可能要到23點后,今天7更是補上星期的欠賬,明天4更再平今天的賬,也把以前的欠更基本上平了。以後恢復1天2更,畢竟我還要上班,1天3更萬把字還是有點困難的。最後謝謝大家的關注,明天再具體感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銀河維和部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銀河維和部隊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實驗型基地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