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光頭僧、小沙門
定立佛教為國教后,阿育王開始召集大量佛門僧侶起草佛教文獻、典籍,據記載每日供養二萬僧徒。
並修建佛塔和佛學廟宇,供奉佛祖舍利,在世界各地共計建有驚人的八萬四千座寶塔和寺廟,至今依然存世不少。
其中又以中國南京大報恩寺的阿育王塔,全稱“鎏金七寶阿育王塔”為最。在我們山東泉城,也有一座育王寺。
阿育王統治中晚期,他還派出了自己的王子和公主遠赴異域通婚,傳播佛教。
就這樣,雙手沾滿鮮血的阿育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浴火重生,篤信佛教、寬厚仁愛的偉大君主。
阿育王將佛教定為國教,並沒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
由於阿育王強調宗教,正治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最終得正果而去,位列佛教護法明王。
即便結巴和尚給我們科普了這麼多,我還是不信這陵墓就是所謂的阿育王墓。
這一是因為宗教因素,佛教自古就崇尚火葬,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佛祖、高僧的舍利子留存於世。
根據我在網上查到的資料顯示,阿育王雖然為孔雀王朝的君主,但也是焚燒后骨灰撒入了恆河,不可能有墓穴的存在。
再說雖然古印度比不了中國,但是歷朝歷代知名的陵墓並不少。
比如聞名天下的泰姬陵,其全名為“泰姬·瑪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為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其妃子在阿格拉而建的。
被譽為世界文化遺產、印度珍珠,印度文豪泰戈爾也曾對其大加讚美,稱泰姬陵像“一滴愛的淚珠”。
相比之下,阿育王的歷史地位和成就比起一位妃子有過之無不及,他的墓穴為何如此簡陋?
結巴和尚搖頭,說我的說法太過武斷。
他正色,說首先泰姬陵的建造者是莫卧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莫卧兒帝國是由突厥化蒙古人後裔建立,信奉婆羅門教,歷史也晚於阿育王2000多年。
不管是宗教還是年代兩者都相差甚遠,建造陵墓的生產力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其次,他說此處是阿育王的陵墓,此陵墓並非是我們印象中的墓穴,裏面也沒有阿育王的遺體、骨灰,而是更接近於鎮邪法陣。
仔細想想,多情說的還真有道理。這種偏僻的邊陲之地剛剛發現一座陵墓,就引起了眾多當地人和大批僧侶的前來,裏面一定隱藏着重大秘密。
我們正聊着,就見打坐的僧侶中突然站起了一人。這人雖然清瘦,但是身材高大,目測足有一米八左右,在身高普遍矮小的印度人里顯得鶴立雞群。
此人的年紀約莫五十來歲,頭皮和下巴都颳得很乾凈,光頭不戴帽,一對皂白分明的眼睛裏精光內斂,手中舉着一個造型古怪法器。
他身上穿一套薑黃色的僧袍,這僧袍不是袈裟,卻也不像是一般印度僧人那種露出一隻手臂,而是披在身上,款式類似於漢服,腰不束帶。
手中法器更加怪異,猛看上去好似一隻西北腰鼓,兩端平,中間卻收緊,就像一枚橫放着的沙漏。
光頭僧人的身邊還有一個只有十來歲小沙門。那小沙門跟光頭僧人一樣的打扮,光頭不戴帽,身披僧袍。他見僧人站起來,慌忙爬起,緊跟在後面,朝着我們走過來。
除了這一老一小之外,盤坐在地面上的僧侶們無任何動作,那洪亮、雜亂的吟唱之聲和四周瀰漫的氣場卻莫名大減,變得細不可聞。
我心裏暗想這光頭僧人很可能就是這群僧侶的老大,大家都是修道者,雖然國籍不同,但通過氣場彼此間都可以感應,他一定是察覺到了我們的存在。
不過他們來得好,藉此機會溝通一下,至少也能把陵墓的事情弄個明白。
只是他們是印度人,我們是中國人,彼此間語言不通,我和胖爺的英文更是停留在“點頭yes,搖頭no,謝謝你是三塊肉”的水平,交流有障礙。
多情就更指望不上了,他天生結巴,中國話能說利索了就不錯。
秦老闆反應快,當即大手一揮,讓跟車的翻譯迎上去。這翻譯就是印度本地人,據說肖軍說,是秦老闆花了高薪從新德里聘請來的中文專家。
誰知那光頭僧人和小沙門看都不看翻譯,直接繞過了他,來到了我們面前。
隨着光頭僧人的臨近,我感應到了一股滄桑的罡氣。這氣場就跟之前陵墓周圍的炁之場域相似,宏大卻雜亂,跟我們在汰山峰會上遇到的各路高手們截然不同。
我明白這光頭僧人來頭不小,那小沙門倒是根骨清奇,走路帶風,不像是修道者的樣子。
兩人走至我們跟前不遠處站定,光頭僧人上下打量了我兩眼,那目光不卑不亢,處處透着一種落落大方。
然後拇指和食指掐個法訣,另三指豎起朝天並懸於耳際,就像是在給我們打招呼、行禮。
天朝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出門在外,我們可不能給祖國丟人,忙紛紛抱拳拱手為禮回敬,口稱“幸會”,也不管他們能不能聽得懂。
光頭僧人俯身,在小沙門耳邊說了幾句,那小沙門連連點頭,很快朝前幾步走到我們身邊,雙手合十,行了一個標準的佛家禮。
“幾位施主有禮了,請問你們是為了這王族遺陣之事而來的嗎?”
我們大吃一驚,這小沙門嘴裏說出的,竟然是純正的中文。雖然在某些音調上略顯生澀,離普通的話的差距也有些遠,但是聽懂是絕對沒問題的。
怪不得他們直接繞過了我們的翻譯,原來是懂中文的。再看這小沙門雖然身材瘦小,卻唇紅齒白,皮膚細膩,跟常見的印度人明顯不同,反而是跟我們的長相相似。
聽小沙門這麼說,我忙回話,說小師傅你怎麼會說中文,還說的這麼好?我們正是為了此事而來,但這不是一座陵墓嗎?你為什麼叫它王族遺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