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塊雞肋
看看沒什麼問題了,黎利便讓夥計們在這人身上堆上干海貨。為了防止後背的傷口遭到擠壓,細心的黎利還找了個斗笠蓋上面,然後再堆放干海貨。當然,堆上去的干海貨,咱們都是盡量找體積大、重量輕、氣味重的。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對這人身體的壓力,另外,氣味重的干海貨可以大大減小官兵查看這輛貨車的機率。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咱們繼續上路。
走出去約十多里,咱們迎面遇上了一隊明軍。準確地說,應該是原先大虞國的軍隊,只不過他們現在投降了明軍,被收編了而已。
這隊明軍約有四、五十號人,除了領頭的軍官騎着馬,其餘人等皆為步行。
當時,明軍的編製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已經走上了正規化。除了直接歸屬朱棣指揮的三大營,其他部隊差不多都以衛所為單位。一個衛約5600人,長官被稱為衛指揮使,下轄五個千戶所。一個千戶所約1120人,長官被稱為千戶,下轄十個百戶所。一個百戶所約110人,長官被稱為百戶,下轄兩個總旗,一個總旗約50人。
從這支明軍的人數來看,應該是一個總旗的人馬。只是這領頭的軍官究竟是個百戶,還是總旗,咱還拿不準。雖然咱們覺得是個總旗的可能性較大,但咱們還是本着“就大不就小”的原則,開始與這隊明軍交流起來。
什麼叫“就大不就小”的原則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當你不知道別人的官職之時,就往大里叫。根據馬屁學和心理學的原理,當你採用“就大不就小”的原則之時,更容易得到對方的心理認同,對方一般不會為難你。
打個比方,比如你到某局去辦事兒,你迎面遇上了一個人,你想向他打聽這事兒找誰辦理、如何辦理。這個時候,你就要毫不吝嗇地為對方奉上一頂“局長”的帽子,你點頭哈腰地對他說:“局長,您好!我想向您諮詢個事兒……”
不管這人真是局長也好,還是個科長也好,或者就是個科員也罷,相信接下來你們之間的交流會很順暢。
你可千萬不能傻逼逼地對他說:“同志,您好!我想向您諮詢個事兒……”要是這樣的話,估計你今天的事情會很難辦。
眼見着對方的隊伍過來了,咱們的隊伍立即停了下來,靠在路邊。給對方讓路,這是基本的禮貌。
一看有明軍來了,我們立即迎了上去。當然,黎利走在最前面,是他招呼隊伍停下靠邊兒的,他早已迎了上去,咱們緊隨其後。
只聽得那軍官問道:“你們是幹什麼的?”
黎利按照“就大不就小”的原則,機敏地答道:“回百戶大人,咱們是個商隊。”
那軍官繼續問道:“商隊?從哪裏來的?到哪裏去?”
黎利繼續答道:“回百戶大人,咱從清化來的,送一批干海貨去老街,順道從老街帶一批貨物回清化。”
黎利一邊說著話,就一邊蹭到了那騎馬軍官的馬前。只見黎利動作飛快地往那軍官的靴子裏塞了個東西,然後假裝在上面輕輕拍打,做出給那軍官拍去靴上灰塵的動作。
黎利這套動作做得極其麻利,要不是咱們早先知道他有這些套路,根本就瞧不出來。當然,黎利塞到那軍官靴子裏的肯定是一大錠銀子。
那軍官自然也是明白,剛才還是一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樣子,轉眼間面上就對眼前的黎利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那軍官沖後面的一名兵士招招手,立即有一名兵士拿着副畫卷過來了。那兵士展開畫卷,是一張緝拿鄧悉的告示,上面自然有鄧悉的畫像。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這麼仔細一瞧,還真是發現剛才所救之人應該就是鄧悉了。
那軍官問黎利道:“你們從那邊過來的時候,有沒有見過這個人?這人可是朝廷的要犯,兩天之前,有人在這一帶發現過他的蹤跡。”
黎利假裝又將這告示上的畫像仔細瞧了瞧,對那軍官說道:“回百戶大人,昨天上午,咱們有個夥計在趕路的途中去路邊小樹林方便,說是在草叢裏看見一個衣衫襤褸之人。那人見有人來了,就立即跑了。當時那夥計只跟那逃跑之人打了個照面,便回頭跟我說,那個逃跑之人好像是各地張貼的緝捕告示上的一個人。當時,我還把這夥計罵了一頓,說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怎麼可能遇上朝廷緝拿的要犯?這會兒聽百戶大人這麼一說,那肯定就是這鄧悉啦!”
那軍官聽聞此言,立即是來了興趣,他對黎利說道:“把你那名夥計叫來,本將要問他一問。”
黎利立即朝身邊不遠處的一名夥計招了招手,那夥計便過來了。
這名夥計一路上都在黎利左右,應該是黎利最信任的夥計,也是辦事兒最機靈的夥計。剛才他雖然離黎利有約一丈的距離,但那軍官與黎利的對話他也都聽見了。
那軍官指着畫像上的鄧悉問道:“這個人你是不是昨天見過?”
那夥計也假裝仔細又看了看這畫像,然後答道:“回大人,昨天我在樹林裏確實遇着了一個人。那人身上衣服被劃得破破爛爛的,臉上也是一道道被樹枝划的印子,但與這畫像上的人是真的很像。我昨天跟掌柜的說起,掌柜的還不相信……”
見這夥計叨叨個沒完,那明軍軍官立即打斷了夥計的話頭,問道:“昨天那地方離這裏,大概有多遠的路程?”
黎利假裝思忖了片刻,說道:“咱們由於帶着貨物,一路的速度也不快,加上山路不好走,我估計也就五、六十里的路程。”
那軍官大手一揮,朝身後的兵士說道:“快走!都給我跟上!”說完,就拉起韁繩,準備催動胯下坐騎。
這時,一名隨行的親兵問道:“大人,那這商隊還要不要查?”
那軍官朝黎利說道:“叫你的人都站到路邊,咱們還是要例行檢查一下的。”說完,就吩咐麾下的兵士注意沿途盯仔細點兒,看看這些夥計中有沒有可疑人員。
這時,又一名親兵補充道:“那這些車上的貨物還查嗎?”
那軍官一扭頭,說道:“這麼大一股子海腥味兒,你要是不嫌弄髒手的話,你就在這裏慢慢查。”
說完,那軍官一拍戰馬,立即沖了出去。他身後的這些小兵兒,自然是立即跟上。至於咱們這些黎利手底下的“夥計”,自然是老老實實地站在路邊,等着那些明軍走馬觀花地審查一遍。
待那隊明軍走遠了,咱們也算是長出了一口氣,繼續上路。
路上,我問黎利:“你為什麼要救這鄧悉?”
黎利嚴肅地看着我,說道:“胡伯父,說實話,明廷重設交趾省,你看好它的未來嗎?”
我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反問我這麼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問題。說實話,咱是穿越過來的,雖然咱之前沒有仔細研究過明朝與越南的這段歷史,但我知道越南納入大明的版圖,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不過,我沒有直接回答黎利的這個問題,而是將問題再次拋給他,因為我知道黎利既然問出了這話,他肯定對這事兒是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於是,我說道:“依賢侄之見,這交趾與明廷未來會是個什麼走勢?”
果然,黎利對這事兒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我這麼一問,黎利立即是滔滔不絕地說出了他的想法。
黎利認為,交趾對於明廷,好似一塊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說它食之無肉,是因為交趾離明廷的政治中心太遠,且交趾與明朝之間有一道天然的阻隔,那便是滇黔桂與交趾的北部均為大山。道路的不通暢,必然導致政令的不通暢。
正是由於路遠道險,明廷要想管理好交趾,就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明廷能從交趾得到的回報,恐怕難以彌補它對交趾的投入。
說它棄之有味,是因為交趾併入大明的版圖還是有他的積極作用的。至少在南洋地區,當交趾歸入大明版圖之後,南洋諸小國就會更加依賴於大明帝國。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來看,交趾的回歸有很積極的影響。
不過,從秦漢時期開始,交趾就一直試圖脫離華夏的控制,交趾當地居民與中原王朝反覆較勁兒了近千年。直到唐床時期,交趾正式脫離中原的王朝,經過近千年的文化沉澱,交趾居民的血液里就已經傳承下來一股獨立於中原王朝的特有氣質。
如今,迫於大明王朝的強大軍事壓力,交趾再度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但是這種情況是肯定是不會長久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中原王朝要想管理好交趾,不僅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還要有一個明君雄主執政,二者缺一不可。
縱觀整個中原王朝的歷史,以上二者能同時兼得的時期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