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發展史01

中國籃球發展史01

()中國籃球發展史

(1)籃球的產生

發明籃球的奈史密斯博士

籃球起源於美國,產生於美國基督教青年創辦的學校里。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在美國的體育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對世界許多國家近代體育運動的發展產生過影響。基督教青年會比較重視青年的興趣和愛好,能結合青年的特點進行以宗教為主的德、智、體三育教育,其本質是屬於資產階級教育的一部分。1885年波士頓青年會在馬薩諸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學院(舊譯春田學校)設立體育部,近代的籃球運動就是出自這個學院。

1891年12月25日,該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設計併發明了籃球。

據《籃球運動發展史話》記載:1850――1890年基督教青年會發展很快,但到了1890年冬,參加青年會活動的人明顯地減少了。為此,青年會的頭頭們十分憂慮,經過分析,認為主要是缺少一項適合在冬季室內進行的運動項目。根據當時的情況,奈史密斯博士認為,為了使新的體育競技項目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做到以下三點:1.為了消除人們對當時的體育運動由於粗野行為而產生的恐懼心理的誤解(指橄欖球),新的競技運動必須是“文明”的,嚴禁粗野的行為。2.為了彌補足球、棒球受季節、氣候的局限,這是一項在冬季不受氣候影響而能在室內和晚上進行的體育活動。3.必須改變過去採用瑞典、法國、德國式枯燥的訓練方法。使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都能參加這項運動,它特別能吸引青年們參加。

最早的籃球是使用裝桃子的竹筐,懸挂在健身房兩側的欄杆上,離地面10英?,用足球作比賽用球,投球入籃得1分,每次球投中后要登上梯子把球取出來,再重新開始比賽。1893年才以帶網的鐵籃圈代替竹筐。

最早的籃球場地與參加活動的人數也沒有統一的規定,隊員沒有固定的區域和固定的人數,只規定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時,雙方隊員跑向場中搶球,持球隊員可以抱球跑到籃下投籃。比賽在兩個15分鐘內進行,中間休息5分鐘,結果以投中球多的一隊為勝。如果平局,經雙方隊長同意,比賽可以延至誰先命中一球為止。

為了防止粗野動作和抱球跑等現象的出現,1892年由奈史密斯編寫了《青年會籃球規則》,內容歸納為五項原則十三條規則。五項原則是:(一)採用不大的、輕的可用手控制的球;(二)不準持球跑;(三)嚴格限制隊員之間的身體接觸;(四)球籃安裝在高處,應該是水平面;(五)任何時候都不限制兩個隊的任何隊員獲得正處於比賽過程中的球。十三條規定是:(一)可用單、雙手向任何方向扔球。(二)可用單、雙手向任何方向拍球,但是不準用拳擊球。(三)不準帶球跑,接球隊員可以在快速跑動中做急停接球,但必須在接球地點把球擲出。(四)必須用手持球,不準用胳膊或身體夾、停球。(五)不準用肩、手、腳撞、推、拉、絆、打等動作來對付對方隊員。如違反此項規則,第一次是犯規,第二次再犯規就令其停止比賽,直到投中下一個球才允許上場。如果是故意犯規傷害對方,則取消他參加整場比賽的資格,而且不准許替補。(六)用拳擊球算犯規,是違反了第三、四、五條規則所敘述的。(七)如果任何一方連續犯規三次,就算對方命中1球(連續的意思是指在這期間內對方隊員未犯過規)。(八)當防守者未接觸到球或干擾球,球投入筐內就算命中,如球停留在籃筐邊而對方隊員移動了籃,也算得分。(九)當球出界,由對方一個隊員擲入場內。若有爭議,由裁判員在靠近出界的邊線外將球扔進場內。擲界外球時,應在5秒鐘內擲入場內。如超過5秒鐘,則判給對方發球;如故意延誤時間,則判犯規;連續3次則取消比賽資格。(十)副裁判是運動員的仲裁者,他要注意犯規情況,當某隊已三次犯規時,他要報告正裁判,他有權根據規則第五條取消球員比賽資格。(十一)正裁判是球的仲裁者,他可以判定什麼時候(球)處於比賽狀態、球在界內屬於哪一隊和記時、記錄得分,還有其他通常由正裁判執行的職責。(十二)比賽在兩個15分鐘內進行,中間休息5分鐘。(十三)球賽時間到,以中球多者為勝。如平局,經雙方隊長同意,比賽可延至誰先命中1個球為止。

隨着籃球運動的發展演變,規則也不斷地修改變化,其目的是在公正、對等的條件下進行比賽,有助於籃球運動的發展與提高。

1892年――1895年間,籃球比賽在美國有9人制和5人制兩種。

籃球運動逐漸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女子籃球是1892年開始的,當時的比賽是9人制,場地也是分3區,同男子9人制相近。近代籃球運動1892年傳入加拿大,1895年傳入中國天津,1900年轉入菲律賓,1904年傳入德國,同年列入近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表演項目,1936年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在美國的大、中學校里,最早成立了籃球代表隊,進行比賽與表演活動。1908年美國高等學校體育協會制定籃球規則,5年後以30種文字在全世界出版發行。籃球運動逐漸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籃球運動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並得以迅速發展。(2)籃球傳入中國籃球運動是在1895年9月傳入中國天津。這與基督教青年會在天津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最早的一次籃球表演1895年9月,美國人來會裏博士(Dr.Lyou,中國名字叫李昂),受北美青年會的派遣來中國天津籌建城市青年會,同年12月8日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醫學堂成立。會前與會後都表演了籃球遊戲。1896年1月11日下午4時,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行了中國籃球運動史上較為正式的籃球表演。在考證近代籃球傳入中國起始的問題上,據1948年赴美的吳志鋼博士提供,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會曾公佈以下三次英文佈告,佈告的原件收藏在紐約市百老匯街291號基督教青年會歷史圖書館內。吳志鋼博士特地將3次英文佈告抄后寄回國內。這三次英文佈告的內容是:

第一次佈告1895年1月11日(一場籃球賽將於今日下午舉行,所有愛好運動的青年,請於四時踴躍參加。)

第二次佈告1896年1月18日(如果天氣好的話,今天下午四時舉行籃球賽,來參加這項運動。)

第三次佈告1896年4月4日(上星期六下午舉行了一場熱烈的籃球賽,另一場將於今日下午四時舉行,來學學這項運動。)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有關籃球活動最早的文字記載,它說明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1895年12月舉行了中國近代籃球運動史上最早的一次籃球表演活動。來會裏在他的《中國青年會早期史實之回憶》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載:天津青年會之最初運動,每周一次查經班……辯論會。此外,會員對籃球亦極感興趣,故一時有成為群眾運動之概。但在玩球以前,他們的一番姿態很是可觀,他們必須盤好自己的頭辮、修短長長的指甲,把不便利的長袍脫去。這樣,他們就把書生的尊嚴放棄,而換成一副高興活潑的姿態了。但是,這種運動只在會所草地圍牆背後舉行,頗有狹隘不便之概。

從這段記述中可以看出,籃球傳入中國的初期階段尚未形成運動,自然是技術動作也較簡單,更談不到比賽中的戰術運用了。但是,它畢竟是中國近代籃球運動的開端。

有關近代籃球運動傳入中國確切時間的探討關於近代籃球運動傳入中國的確切時間,曾有多種說法,這個問題也是國內籃球界以及海外同行們頗感興趣的學術問題。

一說是1894年,由美國人鮑勃?蓋利把籃球帶來中國,國際籃聯為紀念國際籃聯成立50周年出版的《世界籃球》也是這樣說的。除此之外,這種說法至今沒有別的文字根據。事實上通過翻閱奈史密斯的籃球回憶錄,查實美國普林斯頓和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的校友錄、逐年來華人名冊,找不到1894年蓋利或者其他人來華的跡象。有的倒是蓋利於1898年來華,是個足球隊員,而且還在北京青年會工作多年,對此,曾是北京青年會“老雞”籃球隊名將的孟廣禮先生至今記憶猶新。

二說是1896年,美國人蔡樂爾把籃球傳到中國,有些體育史書也這樣說。這也不是史實。蔡樂爾來華時間是1912年9月27日,曾在北京、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工作,他熱心倡導籃球運動,曾任中國參加第一、二、三屆遠東運動會籃球比賽的中國隊指導,為近代籃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還有其他一些傳說,如“清末民初”、“1901―1910年”等等。現台灣省籃球界著名的湯銘新先生,曾帶着這一問題赴美國考察,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

1895年12月8日出現在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成立的籃球遊戲表演,絕不會是突如其來的。作為一項運動,一定要有熟悉、醞釀、掌握的過程,也就是說籃球傳入中國的確切時間,那就是在來會裏於1895年9月來華以後,是他把近代籃球帶來天津。

天津、華北地區的籃球運動天津是中國近代籃球運動的搖籃,華北是中國開展籃球運動最早的地區,這是肯定無疑的。清政府同日本訂立屈辱的《馬關條約》后,隨着外國侵略軍、洋人與傳教士大批來到中國,也必然帶來他們國家的風俗文化,天津的籃球運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從基督教青年會傳到教會學校,發展到華北地區的。

天津早期的籃球活動,球場設在青年會院子的後面,場地沒有一定的尺寸,人數沒有限制,規則也很簡單。用的是足球,沒有指導,當然更談不上什麼技術了。天津籃球運動在合乎規則的場地上進行活動,是在1910年舊中國第一屆運動會之後,於1911年才開始的。場地由1896年的一種只有4條界線的場地(如圖甲)改變而成(如圖乙),增加了罰球線(距端線15英尺)、中圈和跳球短線。

天津青年會普通中學、南開中學、省一中、高等工業學校和新學書院都是在1911――1912年開展籃球活動的,在此之前沒有全市性的籃球聯合比賽的組織。

華北是開展近代籃球活動的最早地區。1908年,保定同仁學堂就在空地兩端的樹上各掛一個竹簍做筐子玩這種遊戲。華北開展籃球活動較早的學校,還有北京的清華學校、匯文中學、高等師範學校和通縣協和書院等。華北地區內的其他省、市學校籃球活動也於1914年在北京召開的華北運動會以後,相繼開展起來。1910年10月在南京南洋勸業場舉行的“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屆體育同盟會”(辛亥革命后追認為舊中國第一屆運動會),是於清末宣統二年由郵傳部全國高等實業學校和各地青年會倡辦召開的,是一次反映中國當時殖民地體育特色很深的運動會。當時,把全國分為東、西、南、北中5個區,但實際參賽的是華北、武漢、吳寧(蘇州、南京),而上海、華南多是各學校代表隊。這次運動會上沒有設籃球錦標,只是在會後進行了籃球表演。參加單位是華北、上海和吳寧3個隊,結果上海勝吳寧,華北與上海的決賽是在上海青年會籃球房進行的,結果華北隊獲得了冠軍。華北隊是由天津與北京參加這次運動會的田徑運動員臨時組成的。對這次在全國運動會上進行的首次籃球表演,國內報界曾有評論:那時的技藝方面,固然是幼稚到極點,而形式方面,又都陳腐難看。多數隊員,袍者套也,豚尾垂垂,充滿着中古時代的色彩。可惜沒有留一張小照,否則,到現在倒可以陳列到古物保存所去,任人參觀一下呢。在華北籃球活動的開展中,美國人饒柏森(C?H?Robertson)先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於1904――1908年在北京與天津青年會工作期間,積極倡導籃球運動。在任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幹事時,曾到京、津各校講“西洋體育”,同時也宣傳了近代的籃球運動。華北籃球運動於1913年以後,呈現出更大的興起與發展的局面。(3)新中國籃球隊初登國際籃壇建國初期,黨中央委託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軍體部領導體育工作。1949年10月26日,召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一屆代表大會,正式宣佈改組了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組織。

隨着經濟建設的恢復與好轉,體育運動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籃球運動很快便成為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1949年8月14日――28日,第十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成立時於解放區)派出了第一支大學生男子籃球隊,參加了籃球比賽。

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領隊黃振聲,教練牟作雲,運動員是從北京、天津兩地選出的陳文彬、王平周、張德山、周寶恩、程世春、馮榮普、譚以津、張文仁。牟作雲爺爺參加這次籃球比賽的有保加利亞、中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匈牙利、朝鮮、波蘭、羅馬尼亞、蘇聯共9個國家代表隊。

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在分組預賽中獲得小組第四名,決賽時得第六名。預賽中以28:68負於匈牙利,41:72負於捷克斯洛伐克,44:47負於保加利亞;決賽時以42:58負於朝鮮,以53:48和40:35分別戰勝保加利亞和波蘭。

1950年8月14日――23日,世界大學生第二次代表大會體育比賽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大學生男子籃球隊參加了比賽,領隊吳功俊,教練員宋君復,運動員有黃柏齡、徐仲巳、樂嘉洲、陳文彬、周寶恩、張長祿、李漢亭、王琦,這些隊員是從京、津、滬3個大城市選拔出來的。右為宋君復參加這次籃球比賽的有匈牙利、中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蘇聯6個國家的代表隊。中國隊在小組預賽中以30:74負於蘇聯,以31:28勝波蘭,獲小組第二名。決賽時以32:41負於匈牙利,結果獲得第四名。

賽后,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東部5個城市,進行了5場比賽,我隊4勝1負。8月27日――9月11日,由梁田井率隊到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等地訪問比賽。在3場比賽中,我隊以37:29勝羅全國學聯隊,以40:44負於羅國家隊,還曾迎戰庫魯茨混合隊,我隊亦獲得勝利。

1951年8月5日――19日,第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柏林舉行,參加籃球比賽的有英國、保加利亞、中國、捷克斯洛伐克、芬蘭、匈牙利、伊朗、朝鮮、波蘭、蘇聯共10個國家代表隊。比賽採用分組循環制,先分3個小組進行預賽,取小組前兩名共6個隊,進行一至六名的決賽。小組前兩名以後的隊決七至十名。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在預賽中以41:77負於蘇聯隊,獲小組第二名。決賽中,再次與蘇聯隊交鋒,以36:91的比分負於對方,後來以51:69、47:49、57:68、52:69的比分先後負於保、匈、捷、波,獲第六名。

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領隊是晏福民、教練員是牟作雲,運動員有黃柏齡、徐仲巳、樂嘉洲、么世忠、藍文治、王琦、唐振聲、陳文彬、王元祺、趙學元、張長祿。1952年8月,中國體育代表團以榮高棠為團長,黃中、吳學謙為副團長,參加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籃球隊領隊是康力,教練員是牟作雲,隊員有李漢亭、程世春、周寶恩、盧鼎厚、白金申、陳文彬、張光烈、張長祿、王元祺、田祿海。榮高棠由於國際體育組織中少數人製造“兩個中國”,中國體育代表團發表聲明,退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斷絕同它的關係。中國男子籃球隊於9月9――13日在芬蘭訪問后,參加了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世界大學生聯盟大會運動會的籃球比賽。

參加籃球比賽的有中國、捷克斯洛伐克、芬蘭、法國、意大利、黎巴嫩、羅馬尼亞共7個國家的代表隊。比賽結果,中國男子籃球隊以69:27勝意大利、59:76負於羅馬尼亞,42:77負於捷克斯洛伐克、94:53勝芬蘭、97:45勝黎巴嫩,獲第三名。

1953年8月7――13日,第一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參加籃球比賽的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隊,中國派出男子籃球隊參加比賽,預賽中在第二組,以93:94負於朝鮮隊、75:39勝別占孫學生隊、112:51勝黎巴嫩隊、112:35勝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隊,獲小組第二名;決賽中,以41:24勝奧地利隊、85:58勝伊朗隊、76:53勝法國勞聯隊,最後獲得第五名。

中國男子籃球隊領隊黃烈,教練員唐寶?,運動員余邦基、藍文治、龐錫和、王光鈺、唐民生、王煥新、陳仁康、李漢亭、程世春、張光烈、劉二柱、陳文彬、張長祿、白金申。唐寶?

1954年5月9日――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男子籃球隊訪問匈牙利,在布達佩斯進行了7場比賽,以66:106負於匈牙利國家隊、61:76負於匈牙利國家青年隊,勝了3場。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男子籃球隊,又於6月3日――22日,在訪匈牙利后赴波蘭的華沙進行了7場比賽,我隊3勝4負。以67:71負於華沙大學生聯隊、71:78負於羅茲市隊,70:82負於華沙市隊、55:66負于波蘭國家隊。

6月26日――7月26日,“八一”男子籃球隊訪問波蘭以後去保加利亞的索非亞參加第二屆“索非亞杯”賽。共有7個隊參加比賽,我隊1勝5負,名列第六名。之後,“八一”男子籃球隊在保加利亞進行了8場訪問比賽,3勝5負。然後在布加勒斯特進行了7場比賽,結果是五勝二負。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男子籃球隊,領隊王克,政治指導肖國華,教練員唐寶?,隊長余邦基,隊員有藍文治、王兆鈺、王煥新、唐民生、龐錫和、龐世侯、吳自秉、夏?、郭玉佩、韓子棟、韋福慶、陳仁康、范仲禹、周春霖。

1954年8月1――7日,第十二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參加籃球比賽的有奧地利、英國、保加利亞、中國、捷克斯洛伐克、厄瓜多爾、匈牙利、埃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蘇聯共13個代表隊。\');

PS:喜歡Cosplay的朋友們可以去Cosplay王國相互交流下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控衛傳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控衛傳說
上一章下一章

中國籃球發展史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