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父母愛情,婆媳分家

第一章 父母愛情,婆媳分家

(那是1989年的盛夏,一個男嬰出生了,他叫高天一,母親是姜敏,父親是高春,那是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他的生活充滿跌宕,但卻很平凡,平凡的就如你們、我們、他們的生活一樣,雖然平凡但卻沒有相同的故事。雖然不相同,但高天一和他家的故事又猶如發生在每位讀者自己身上的故事。一切是那麼的不同卻又那麼的相似。這部小說是描寫的是80后的故事,確切地說89年是80后的尾巴也可勉強算是90初的故事,獻給那些出生在80、90年代的讀者,以及喜歡了解出生在那個年代的東北農村孩子成長的故事的讀者朋友們!)

中國的最東最北端是黑龍省,省會哈爾濱市下屬的兩個縣,巴彥縣和呼蘭縣。姜敏居住在呼蘭縣,在家裏面是大女兒,下面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共5個兄弟姐妹。在那個大鍋飯的年代,父親姜文笙是生產隊裏的會計,時不時會偷偷帶一些食堂里的糧食回來,加上家裏人的飯量不是很大,所以也沒有被餓到過,吃的還算很好。母親蔣風琴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但很會操持家裏。總之姜家一家在那個年代裏過的還算殷實富足。高春居住在巴彥縣,在家裏排行老四,其實高家還有點複雜,高春母親是二婚,一婚是與姓劉的人生了一個大女兒和老二老三兩個男孩。高家很貧窮,高春的父親一直沒有結婚,就這樣,高春的母親帶着之前生的劉姓三個孩子嫁了過來,生了第一個孩子就是高春,後來又生了弟弟老五高軍和妹妹老六高英。高家一直很貧窮,雖然那個年代沒什麼富人,但最起碼的貧富差距還是有的,比如吃飯能否吃飽。

高家一直很窮,趕上那年天災糧食沒收成,又得拿糧食還俄羅斯的債務,那個特殊的年代,高家的大姐劉德鳳還吃過樹皮磨成的粉,麩皮一類的還算是正經糧食呢。不過高春出生的時候已經過了那個飢荒的年代,溫飽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但高家依然很窮。尤其經過了二哥劉德林三哥劉德華結婚後,家裏就更窮了。轉眼老四高春馬上就要到了結婚的年紀,但是由於家裏太窮一直就這麼拖着,這也成了高家母親的一塊心病。

高家和姜家有個遠方親戚,一看姜敏和高春年齡想當,有意撮合新人,就提起了說媒的事情。姜敏是家中老大,第一個孩子薑母蔣風琴也沒啥經驗,冬天總怕孩子凍着,裹個厚厚的棉被總是放在火炕的炕頭兒上。炕頭兒就是火炕最熱的地方,姜敏小時候受了熱,導致身高不高,一米五四的身高是兄弟姐妹里幾個最矮的。高春雖然沒有東北人普遍的人高馬大,但一米七的身高在姜敏面前也是可以稱得上高大,而且高春長相帥氣,高敏雖然個頭矮但長的秀氣,二人見面后對彼此滿意,一切看似如此順利,貌似親事將成,可狂風暴雨還在後面,薑母蔣風琴決定去男方家裏去看看,看看家庭條件,畢竟說媒的遠方親戚不可信,於是雙方雙方商定幾日後男方家裏見。

60年代的交通也就只有馬車了,薑母蔣風琴、姜父姜文笙加上姜敏,還有幾個村裡年紀大的親戚坐在馬車上晃蕩晃蕩,三十幾里的路對於馬車來說還是很遠,外加上路也不好,都是土路,凹凸不平的,挑一個沒雨的日子趕緊走,萬一下雨滿是泥濘就真的慘了。

路上走了大半天,終於到了目的地的村子。村子很有特點,遍地都是榆樹,高家很好找,在村西頭的第四家,房子是一間茅草屋。那個年代都是土牆草頂,沒什麼特別的。但高家房子真的是太小了,走進院子裏,雞鴨也沒幾隻。房子就是東北農村的老格局,進屋先進廚房,帶着一口大鐵鍋的鍋台映入眼帘,之後進入卧室,一口大火炕,除了兩隻木頭柜子也沒什麼傢具了。高母王氏熱情招待,高母瞎了一隻眼睛,具體怎麼瞎的也沒人知曉。王氏嘴很甜,寒暄一通開始做飯。到了吃飯時擺上一盆雞肉,由於裏面放的土豆太多,整整一隻雞在那個大盆裏面顯得也沒幾塊雞肉,烙了幾張油餅作為主食。薑母蔣風琴從一進院子裏就心裏咯噔一下,一直有一口悶氣憋在胸前。心裏不免得埋怨那個遠房親戚,什麼樣的家庭都給介紹,我女兒就那麼不值錢嗎。一頓飯下來薑母也沒有說幾句話,只有禮貌性的迎合幾句,飯也沒吃幾口,吃飯過後薑母催着回家,高家想留下來坐會兒,奈何不了薑母態度堅決。

姜家人走後,高家老五老六很快上桌吃飯,那個雞肉是只有過年才能吃到,放那麼多土豆也是由於人口太多,每個人分不到幾塊雞肉。老五老六直喊着好吃,喊着高母王氏過來吃。王氏當然不捨得吃留給孩子們,但更大的原因是高母惦記着老四的婚事,想到薑母的冷漠心理萬分不是滋味。

姜家坐在馬車上回家,薑母憋了一肚子的話終於可以吐露。“這老高家太困難了,一大家子人就那麼一張炕,睡都睡不下,以後嫁過去怎麼過日子,這樁婚事就散了吧。”高春已經在姜敏心中留下了位置,回到:“家裏窮不怕,只要肯干日子會好的。”薑母說:“那也不行,我就是不同意。”母女倆在馬車上爭執,最後沉默不語。

薑母一家人回到家裏,家裏氣氛一直不好,姜敏堅持自己的婚姻,薑母卻因為高家家境清寒而反對。

這樣僵持半月,那個說媒的遠方親戚過來問消息,儘力撮合婚姻。薑母不管怎樣終究扭不過女兒,薑母最後和姜敏說:“這門婚事母親是反對的,但你選擇母親也只能祝福你,但你不要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姜敏回應:“遇見一個自己中意的不容易,家裏窮就窮唄,只要肯干,日子就能過好。”

很快,高家來上門提親,高家母親王氏也是個八面玲瓏的人,寒暄一陣。薑母說:“以後成了家,要好好善待我女兒。”高母應到:“那是一定,取回的兒媳婦是回去疼的。”薑母說:“結婚後,娶媳婦的債務不準分給兩個孩子,我不希望我女兒剛一結婚就拉飢荒。”高母回道:“那是肯定,我們家老二老三都沒給飢荒,老四也不會有,親家母你就放心吧。”

老二老三給沒給飢荒誰知道呢,反正也問不出來。其實薑母心理清楚得很,怎麼可能沒給,家裏窮成那樣子,結婚肯定要借錢的,借完錢結完婚,就把債務分給小兩口唄。就是給誰結婚就誰去還唄,要不指望兩個農村老人,下面還有那麼多沒結婚的孩子,哪裏還的完。但薑母還是要說一句給自己的女兒爭取有利的位置。

日子很快,結婚的日子到了,姜敏和薑母道別。那個年代女方父母是不可以隨婚車過去的。說是婚車,還不是幾兩天馬車,天還沒亮,姜敏就眼含淚水出發了。薑母在家裏除了哭泣還是哭泣,一是捨不得女兒,但更擔心女兒嫁過去受苦。一千多塊錢的彩禮錢就嫁過去了,姜敏現在回憶還在開玩笑說,當時自己還沒現在的一頭老母豬值錢。

婚禮很快就結束了,婚房就是高家的那一棟小房子,格局就是現在所謂的一室一廚,一室給了高家的高母高父還有老五老六住,老四高春和姜敏的婚房自然是沒有了。高家也是有辦法的,由於農村的老房子格局是廚房很大,就把廚房裏隔了一件小房子,搭了一鋪小火炕,進門就是炕沒有其他空間了,還好勉強住下高春和姜敏小兩口,日子就這麼開始了。可是後面老六高英是女孩還好說,但老五高軍是男孩,還是要結婚繼續準備婚房。自然老四高春小兩口是免不了被迫分家,被趕出去了。

說是高家分家,其實不是第一次了。想想就那麼一個小房子,怎麼住得下那麼多人。高家老大劉德鳳是女兒,嫁出去就行了。那老二劉德林老三劉德華呢,自然是結婚後都經歷過分家了,所以老四高春也必須經歷這一步周而復始的高家惡性循環,因為下邊還有老五高軍,說是死循環,其實也是高家的一種無奈。

高母先和姜敏提出分家的事,具體的對話內容自不必說,想必就是本節第一段內容敘述的那樣,但高母是一個八面玲瓏的老太太,同樣的話到了她的嘴裏說的自然是讓人不得不接受了。而且姜敏也是個通情達理的女人,不會逼着一位老太太怎麼樣的。姜敏答應了。

分家了,高春和姜敏從高家領了半袋糧食,一小瓶油,兩個鐵盆,兩個半圓形的木質大鐵鍋鍋蓋但是沒有鍋。分的東西少的可憐姜敏也不會介意,但姜敏卻從高母那裏領來了3000元的債務。就算姜敏再通情達理,自然是沒人願意要3000元的飢荒了。姜敏去和高母王氏理論,姜敏和高母吵了起來,說道:“當時結婚前你答應過我的娘家媽的,不會給我們飢荒,你這給了不說,一給還給了3000這麼多。”高母自知沒理,只好做可憐狀,“哎呀我的老天爺啊,讓我這個老太太怎麼辦,家裏情況就這樣,以後老五結婚還要錢,遠了不說,就拿近了看,一大家子人還要吃飯呢,你是要逼死我這個婆婆嘛!”雖然高母說的可憐,但姜敏也自知自家小兩口日子也不好過自然不會鬆口答應,婆媳二人爭執不下,還鬧來了一群村子裏看熱鬧的人,七嘴八舌的。

高春也在場,一邊是親媽,一邊是剛過門的媳婦,各有各的理,不知道支持誰了。眼看着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高春也嫌丟人,況且他自己最了解家裏的情況了,雖然是老四,但畢竟也是家裏的三哥,而且前邊兩個哥哥也是婚後領了飢荒的,同時他也心疼自己的母親。於是說道:別吵了,飢荒我認了,領了。說著就拉開姜敏。姜敏心理自然是委屈的,但當時自己也是一個剛結婚的人,畢竟年輕,面對婆家一家外加上丈夫又不支持自己的主張,自然是氣勢弱了下來。想着把娘家人叫來和婆家大吵一頓,又讓外人看笑話,那個年代人看面子看得重,都怕丟人,不像現在的人活的自我。想着丈夫都攬下了飢荒,自己除了抹幾下眼角委屈的眼淚也別無他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活奈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生活奈何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父母愛情,婆媳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