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斷諸侯、商賈之事
姜姓諸侯向、戲、越戲、昌等國聯同薛國、邾婁、莒氏部落等東方諸侯、氏族,率領數萬人,一直追殺寒浞到了帝丘。
寒浞憑藉帝丘寒國、武羅曾經建立的武羅國、有窮氏等,在少於敵人的情況下,反擊東方諸侯、氏族,取得勝利,一時間寒浞聲威回漲。
東方一二千大小諸侯、氏族,紛紛率領殘餘族人,返回各自的邦國、氏族,舔舐自家傷口。
當然,寒浞亦是不例外,放棄了短暫的征伐,令麾下僅剩下的八九千人,休養生息。
呂國在慶祝呂氏族人大勝之後,在呂駱的安排下,與民休息,盡心治國。
數月間,呂國暴漲人口數千,使得兩萬多人民的呂國,成了此時天下,第一個人民逾越三萬的邦國。
就這樣,呂國持續休整,天下其他的地方,大小諸侯、氏族,仍在兼并,便不是身為呂國伯侯的呂駱能夠干涉得了的了。
時間一晃,兩年過去,呂國強越發強盛,同時也越有大國之風。
周遭諸侯,有不能決斷的事情,紛紛請求呂國處置。
這天,身為芮國之君的芮侯,和同為一國之君的魏侯,兩人不對付地來到了呂國都邑呂邑之中,呂駱的面前。
“小侯見過上國伯侯。”芮侯、魏侯爭先恐後地向呂駱行禮道。
呂駱見此,心想,真是頭大,看這兩家諸侯,又是和同宗姜姓沈國、北邊應龍氏一般,與周遭諸侯、氏族,有異論,才會來尋吾罷。
果不其然,在呂駱讓他們免禮之後,兩人互掐了起來。
當然此掐,並非手掐。
畢竟先秦的人們,還沒有後世那樣的,動手動腳的。
所以,他們只是嘴上掐掐。
“啟稟上國伯侯,我魏國與芮國相鄰,而邊境之間,因為一顆果樹之事,兩國鬧得不可開交,因此,前來請吾子(您)決斷。”魏侯對呂駱施了一禮,然後來意給說了出來。
呂駱聞言,心道,今日還真猜對了。
雖然他心裏有些煩躁,但還是接納了。
呂駱付之一笑,道:“詳盡為何?”
“回稟伯侯,事宜如此。”魏侯說不上詳盡,因此他沒有說話,直接讓芮侯來說。
是以,芮侯也沒有多想,有什麼說什麼。
“魏國邊境,魏人種了一株名叫李的果樹,不料樹曲其折,生長至我芮國境內。我芮人不過摘了幾顆食之,說我芮人偷食魏果。我芮國則以為,既然果樹扭曲到了我境,自然屬我芮國,魏人大打出手,熟料,不如我芮人強悍,一個個被族人打成了怪樣,這樣一來,我芮國與魏國,互相讎隙數月,相互毆打了數十日,實在難以定奪,故請伯侯定奪。”
呂駱聽他們所說,已經明白怎麼回事。
然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閉上雙眸思索了片刻。
片刻之後,呂駱笑了笑,對着兩人說道:“雖說李樹是魏人種之,自屬魏,然樹曲入芮,則屬芮。”
“但為公正之見,本伯侯以為,兩國族人互毆,各有過錯,此事不究。
為了鄰居和睦,吾命麾下,即刻送一株甘甜可食之老李樹,送之魏國,原之李樹,汝二國共有之。芮人另得賞百幣以購瓜果之食也。
汝等以為如何?”
“多謝伯侯。”兩位邦國之君聞言,連忙感謝呂駱道。
“不必言謝,若要謝吾。汝二當做表率,結兩國之盟好,示二邦之友也。”
“諾。”芮侯、魏侯聽到這話,想到各自既得到了吃的,也得到了賞賜,大家都是高高興興的,自然也就不互相掐了。
兩人相視一笑泯恩仇,見事情也有了決斷,故各自施禮道:“芮侯請。”
“魏侯請。”
兩人此刻,像是昆仲兄弟般,和睦相處地離開了呂駱的宅舍,奔着通往天下的呂邑大門而出,回奔本國。
至此以後,呂駱的賢名,再一次擴大,因為芮、魏二國之主,把這個事情,跟爭李樹的兩國族人說了之後,眾人紛紛讚揚呂駱的賢明。
隨着,兩國起源於呂國的商賈之類,帶着貨物到天下各個國家進行貿易的時候,將這些事情,帶到了其餘諸侯、氏族。
呂駱的賢明,不僅僅在呂國流傳,甚至整個夏朝天下的人都知道。
呂駱平時,除了處理呂國政事,便是為了其餘諸侯解決事情。
即便如此,呂駱也沒什麼好說的。
……
魏侯、芮侯的事情過後,呂駱風平浪靜地過了數月。
眼看新的一年就快要到來,可是呂駱卻是高興不起來,因為最近變冷了。
夏曆十月,天氣寒冷,呂駱正坐在旁邊燃燒的庭燎邊,一邊烤火,一邊看甲骨上的文字,一邊又看着木刻上的文字,一邊批示。
這樣一幕,令人不難想像,呂駱自然是在處理呂國堆積如山的政事。
只是,令呂駱沒想到的事,寒冷的季節,仍然有異姓諸侯、氏族的人,前來自己這裏打擾自己。
不過,這次來的,倒不是一國之君,而是一些穿着打扮,形象五顏六色的商賈。
商賈們進了呂國的明堂,便朝其行禮道:“外邦小民,見過上國伯侯。”
“嗯……”呂駱聞言,點了點頭,還是蠻喜歡這種感覺的,所以當即回應道。
心中思索,醞釀就一番之後的呂駱,向其詢問道:“爾等所來,為何事啊?”
“啟稟伯侯,吾等乃是因為布帛之事而來。”商賈們隨即異口同聲,地回應道。
在簡單的問過以後,呂駱也親自看過了商賈們帶來的布帛,柔軟細膩,十分不不錯。
布帛是不錯,可是呂駱知道,他們這,不是來孝敬自己的。
是以,一副肅然的樣子,說道:“汝等所來何事啊?”
“外臣之見伯侯,無他,聞伯侯賢明,特來請之以公正,究竟丈量這布帛,吾輩商賈,誰人之錯,以至於,販之卻不可得賣。”一名外地商人,朝着呂駱行禮道。
“是啊!是啊!”一名置百端(攤子)於呂國市肆的賈人(擺攤的小商人),附和道:“若無公正,其後商賈之業,廢也,吾等之囊澀也,國之物豐,不能交易,奈之如何。”
“是極,是極!”又一名異姓商賈說道:“我等數人,布手知尺,以手為掬溢,此先賢之所傳也。”
那名商賈說到這,撫了撫自己的鬍鬚,繼續說道:“然,諸位異邦兄弟,卻道布帛之尺度,販之不正,只因是吾輩高低胖瘦不同也,故手之不一,尺度不似,而爭議頗巨,因此,皆至伯侯之舍也。”
呂駱聽了他們所說,微微一笑,連道兩聲:“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
呂駱這個時候,如何不知道,這些商賈們是因為相互交易布帛,卻因為人們習慣了以手為尺,身為丈的先賢所定尺度,但是遇到了今天這種,各個手長不一樣的情況,那也是千年一遇,恰巧他們知道呂國伯侯呂駱賢明,善為人決斷不公之事,所以眾商賈,不畏嚴寒,至呂國,尋呂駱決斷。
呂駱笑了笑,霎時間,卻是思索起了自炎帝魁隗氏至今,三千至今點滴之事,以解今日,眾人之矛盾。
其餘商賈,也不相打攪,靜候在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