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1節 長長的禮品清單

第24章 第1節 長長的禮品清單

第一節長長的禮品清單

大田除雜結束,稻子基本成熟,再過幾天可以開鐮收割。

圍繞全面收割的準備工作已在緊張進行。

新買的鋸齒刀,昨天都裝上了木柄。海南島的人不用大陸的那種月牙形平口鐮刀,而是小小的那種短柄鐮刀。刀口有密密麻麻的一排細鋸齒,割稻子時,攏過一把穗頭,就像鋸木頭一樣,輕輕往懷裏一拉,稻穗頭就紛紛被割落。管你是不是習慣,而且基本是當地社員使用,也犯不着從大陸專門運鐮刀過來,即使有,他們也用不習慣。這種刀沒有焠過火,但不要磨,爽神得很呢。一百把鐮刀,堆得跟小山似的。

掃帚、奮箕、翻耙、牛車、笆斗、扁擔、繩子、麻袋,包括打包用的麻線、粗針、帶有金屬氣眼的各種白紙吊牌也都一一採購回來。

馬林西又去了一趟樂東、三亞,增辦了一批種子的植物檢疫和託運手續,在三亞還取回了定做的烤瓷牙。這下,終於好意思主動開口跟陌生人說話了,再不用像沒裝假牙的時候,總是閉着嘴,生怕別人發現自己的門牙掉了,好像人家專門在意和笑話他是個“活趴齒”。

大家開始忙活着採購各種土特產,準備帶回去饋贈親朋好友。

能帶回去的東西其實不是很多。像菠蘿蜜、檳榔、柚子、芒果之類的熱帶水果,根本沒辦法帶。據說香蕉是可以帶的。可以買七八成熟的青香蕉,存放的時間長,個把星期不會爛掉。最好帶的東西的是外殼堅硬的椰子,壞不了,也不會變質,路上託運也方便。

海石花是大家都看中的特產。也就是珊瑚石,除了海南島,其它地方几乎見不到。但這玩藝好看、易碎,又佔地方,必須用木箱包裝,四周還得塞上棉絮、紙屑,否則,成千上萬里的運輸到家,肯定會成一堆碎石頭了。

椰雕也是不錯的特產,這種工藝品在大陸也是見不到的,而且實用,椰雕的果盒放東西也是外觀精緻的工藝品。還有籐製品,像籐椅也是大家的首選。

在這些可以帶回去的土特產品里,馬林西準備帶回去的就這些品種。

距離育種結束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一有時間,馬林西跟大家一樣,開始精心準備土特產。自己還列了一張清單,把準備送禮的人,一一寫在一張紙上。

乖乖,看着這一長串名單,讓他嚇了一大跳。

首先是家裏人。爸爸是爬格子的,吃筆杆子飯的作家,馬林西打算替他買把籐椅,既實用又有紀念價值,而且不那麼容易壞。但價錢比較貴,要二十五塊錢,路上攜帶也比較困難,不好單件託運,只有物隨人走,挺麻煩的。別人都勸他不要帶這種龐然大物。可馬林西主意已定,爸爸寫作那麼辛苦,深更半夜地伏案工作,都是坐的木椅子,那不利於身體健康。如果有個籐椅坐坐該多舒服,而且是海南帶回去高檔貨,哪他會感到多麼地滿足?而且,也是一種自豪啊。他家人來人往的比較多,向別人介紹起來,也會感到自豪啊。看看,這可是兒子從海南島專門帶回來的。對農村人來說,這是城裏人家的奢侈品啊。全大隊沒有哪家擁有這高檔傢具。心已鐵定,哪怕再難拿,路上就是不休息,也要替父親買張籐椅回去,算是兒子盡的一份孝心吧。

送給媽媽的禮物,馬林西早就準備好了。兩樣,一是上次去尖峰嶺時採的木棉,回去給她縫個枕頭,用起來是很舒服的。一是這次去三亞出差買的天麻,她有頭痛的毛病,天麻是非常好的中藥。關於這個偏方,他也是通過別人知道的。

妻子的禮物也是早就計劃好的。在上海廣州和海口時,買了一些小飾品掛件,她一定會很喜歡的。

大隊幹部們都給他們送些什麼呢?不送,肯定是不行的。當然,這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的,否則說不過去,你不在家,人家選你當了人大代表,你總得表示個心意吧。還有,這裏發的誤工補助,回去要不要上交大隊。因為他來育種,家裏還是拿着工分的。給多少工分,都由各大隊自個兒決定。於情於理,都得給他們帶點小禮物。可帶什麼呢?帶給幾個人呢?這也是個問題啊。總不能只考慮程雲漢書記一個人吧。還有其他大隊幹部,農科隊的幾位好朋友,幾個平時關係不錯的生產隊長,都得有所表示表示。

左鄰右舍,也是個要送點兒小禮物的。隔壁的五菩薩,平時關係雖然很一般,但遠親不如近鄰,面子上的事總得做做呀,況且,他家有什麼事,也是叫馬林西兩口子吃酒席的,這份禮,肯定是要準備。東山的建華大哥,西農莊的福友四爺、福海大爺,金龍家、瑞新家,關係都不錯,農忙時,搶收搶種,人家都是不請自到,主動來幫忙,連飯碗也從沒端過他家一回。毫無疑問,這些人的禮物要帶。

西農莊上的福民、瑞發、德紅,都是農科隊的隊員,朋友,沒話說的,鄰居都送了禮物,他們就更不用說了。

兄弟之間,這是不言而喻的,左鄰右舍和大隊幹部都送了禮物,親兄弟哪能看着他空手回去呢。豈不令他們傷心?不用說,這禮物還真的不能少,不僅不能少,而且份量還不能輕呢。過了門的姐姐,還要考慮辦個稍大的禮物,她是從農村嫁到城裏的,更在乎這些。她常說,人活的就是個面子。

對了,還有幾個生產隊幹部和治蟲員,也是要考慮送個什麼小東西。周玉林算一個,馬林西辦農科隊,他的支持最大,先是在中心隊,他把最好的地給農科隊用。他調到新陵做隊長,更是把路口的一等田給農科隊種,很多人反對,他硬是頂着壓力,說農科隊是科學種田的樣板,那能放在別人難以看見的角角落落里?平時要什麼支持,有什麼支持。有時,還常常在他家蹭飯,也是欠着不少於公於私的人情呢。瑞芝會計也是要算上去的一個,生產隊的大事小事,他總是暗地裏幫助馬林西家,分糧分草,媽媽和自己拿工分時,他總會明裡暗裏照顧着他們家。新陵隊會計張長順對農科隊的照應也是不少的,有些該在大隊報的賬,或者不好報銷的費用,他二話沒說都變通着把賬給報了,為農科隊好,不就是為他馬林西好嗎。新中隊的隊長蔡榮仁、西港隊的隊長趙正冬、西陵隊的隊長李學勝,他們對農科隊推廣的小品種,以及新農藥的試驗,都是積極支持他馬林西的,發展到今天的農科隊,有他們的一份功勞啊,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報答哩。

馬林西寫到這裏,還有兩個方面的人,也不可忘記啊。首先是文娛宣傳隊的那幾個骨幹,比如像唐燕玲、王可欣、陳艷她們,都是當時撐着他乾的主要演員,否則,大隊的文藝宣傳隊哪會在片上的會演拿獎?當然,樂隊拉主胡的趙啟紅、導演兼彈月琴的蔡國榮、打武場的楊連福,沒有他們把樂隊頂起來,文娛宣傳隊也出不了那麼多的風頭啊。其次是幾個提前脫盲的學員,也要帶點小禮物才是啊,楊倩倩、戴慧芝、胡漢雲、陳玉松,縣裏來檢查和開現場會那陣子他們真的是跟他綁在一起地拚命哪,馬林西臨走那天下午經過楊倩倩家門口,她還開玩笑說呢,回來給我們帶禮物啊。那當然啊,自己可是滿口答應的。儘管當時開個玩笑而已,但回家必經她的家門口,萬一被撞上了,空手總不怎麼好吧。

還想起來了,大隊通訊員程萬餘、修自行車的柏榮法、電焊師傅孫學高也帶上一份才說得過去。那幾年馬林西剛談對象,來來去去地帶信傳字條,都是他,雖然最終是個無花果,但人家當信使還是很賣力的啊。柏銀法就更不用說了,馬林西在新中隊蹲點時,除了自行車修理是他包了,常常一天三頓飯都是在他家吃的,而且人家還誠心誠意準備把女兒說給他的呢,要不是後來有人插上一杠子,這親說不定早成了呢。現在雖不談舊事了,情份還在吧,現在不還,等到哪天呢?孫學高雖說是個電焊工,沒以前風光了,但他在大隊加工廠那陣子,碾米機上再忙,只要馬林西去碾稻、機米、磨面,從來都是不用排隊的,而且有時候加工費也收得很少,人家背時了,更應該表示一下,否則,他不會說馬林西是勢利小人?

想想呢,還有啊,在新陵隊、中心隊搞科研時,許多人默默無聞出過力的,像萬德宏、劉益秀、張愛芬、周蘭芹、羅益民,還有,哎呀,還有不能再想下去了,這會有多少啊。

馬林西從頭至尾數了一遍,呵呵,一百二十八人。一人買一塊錢東西,就是一百二十八塊。開玩笑,真是一塊錢的禮物,能拿得出手啊?但想要大方,體面,錢從哪來,又有哪樣東西適合呢?不買紀念品,固然是不行的,得想一個萬全之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繁紀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南繁紀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章 第1節 長長的禮品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