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兵敗(2)
面對往日平起平坐的老對手竟突然成了自己的上司,邵宏淵這心底是五味雜陳。尤其作為根正苗紅的‘韓家軍’一員,邵宏淵一直是瞧不起李顯忠這‘三姓家奴’的。可如今,竟然被人壓了一頭。
這如何了得啊,李顯忠當即休書一封,直接告訴張浚:
“我不接受任命!”
這封信寫得可是夠牛的,大宋‘南渡’以來,名將無數,就連岳爺爺這等牛人,也不敢直接違抗樞密院的命令。否則,也不至於被‘冤死’了。但這李顯忠,他還就這麼幹了。而且最關鍵的是,張浚竟然又同意了。
隨後張浚重新下達命令,“淮西、淮北,各司其職!”
這下子,邵宏淵便是得意壞了。你李顯忠能打仗是吧?能奈老子何?
邵宏淵便再無顧忌,直接把他與李顯忠的矛盾公開化。
而李顯忠曾命令,攻佔宿州后的府庫一直封印、不許私動。因為大宋士氣正旺,根本不需要用銀子激勵。但邵宏淵卻帶着士兵,直接砸開了府庫,並擄走絕大部分的金銀,然後當著李顯忠的士兵,大肆犒賞自己的軍士。
一時間,搞得李顯忠一部,怨聲載道。
攻佔宿州時你們不出力,分銀子時卻佔了大頭,士兵們不生氣才怪。
然而就在李顯忠一部士氣遭受打擊時,金人的先頭部隊,左路軍‘紇石烈志寧’已經攻到了宿州城下,號稱十萬大軍。
李顯忠沒時間和邵宏淵計較銀子的事兒,當即組織兵力守城。
邵宏淵卻拒不配合,任憑李顯忠單獨對抗金人。原本,按照李顯忠的作戰能力,單憑淮西軍的十萬兵士,也是可以守住宿州的。
但邵宏淵這廝,卻是奇葩出了天際。
七月正是宿州最熱的時候,邵宏淵見李顯忠一部正在對抗金人,不幫忙就算了,竟然吩咐侍衛去弄了好些西瓜,當著李顯忠的守軍大吃大喝。吃完西瓜不算,竟還搖着蒲扇說起了風涼話來:
“這大熱天裏,搖扇子都嫌不涼快,何況大日頭下披甲苦戰!”
這一番言語做派下來,李顯忠一部就算是岳爺爺來帶兵,只怕也是軍心渙散了。你邵宏淵打仗往後縮,分銀子跑得最快。咱們正與金人血戰,你卻在後方吃西瓜,還嫌天氣太熱而說風涼話。
士兵也是人吶。
一時間,李顯忠一部士氣大落,哪裏還談得上什麼鬥志。
然而邵宏淵這廝的奇葩,卻遠遠不止於此。
入夜後,金人竟然連夜攻城。虧得李顯忠素日積威,勉強驅使着士兵守住城牆,但邵宏淵這傢伙,竟然鼓動手下的‘中軍統制’周宏,在軍中散播流言,說是金人已經破城,大家快跑吧。
鼓動之後,邵宏淵的十萬大軍,傾巢而逃。
還是那句話,李顯忠的士兵他也是人吶,他也怕死啊。
剛剛死拼幹掉了幾千金人,卻發現同是守城宋軍的邵宏淵一部,竟然奪門而出,全部跑路了。李顯忠這十萬人,便再也無心守城,跟着邵宏淵的部隊潰散,一起逃向了城外。隨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金人此刻還攻什麼城,直接跟上潰散的宋軍,揮起了砍刀。
所幸大宋淮河附近的守軍支援,而且金人不知底細也不敢追得太厲害,李顯忠與邵宏淵二部的逃兵終於在淮河一線站住了陣腳。後世史書對於此次戰役,總結成了十四個字:“宋軍全線崩潰,軍資器械喪失殆盡。”
至此,宋金兩國又以淮河為界,陷入對峙。
而臨安朝廷面對‘宿州大敗’自然是大為震驚。高宗張浚兩人打死也想不明白,大宋朝二十萬軍隊,還有宿州城防牢固,怎麼就會莫名其妙的敗了?當然,此刻失敗已成定局,接下來應該考慮的是,怎麼辦?
張浚自然是建議,重振兵力,以圖再戰。
但是‘議和派’還在呢,他們一直在等機會,伺機反撲張浚。
此刻‘宿州大敗’於金人,宋軍死傷不計其數,正是‘議和派’反撲的好機會。一直鬱悶蟄伏的湯思退,第一個便跳了出來,作出拚死力諫的姿態:
“陛下,金人只是先頭部隊,就將我大宋二十萬主力打得潰不成軍,此刻絕不應該再提‘反攻’以激怒金人。臣以為,應該大力調兵,守住淮河一線。同時,罷免北伐的罪魁禍首張浚,以向金人展示誠意,並伺機‘議和’!”
“呃,這個……”高宗一臉猶豫。
而万俟卨、張俊等‘議和派’,卻是齊聲跪了一地,“臣等附議!”
“唉……”高宗嘆了口氣,“容朕考慮考慮。”
朝會不歡而散,議和派彷彿打了勝仗,主戰派卻跌落谷底。唯有高宗一臉猶豫,是‘戰’是‘和’,需要他來拿個主意。
七月初七本來是個好日子,宋人今年卻是沒了賞燈的興緻。
聽聞朝會結果后,百姓中那些往日激進的‘憤青’們,此刻連聲音都小了許多。原來,咱們宋人真的干不過金人啊。就算對方死了皇帝,就算對方局勢不穩,就算對方兵力比咱們少,咱們還是打不過。
民間的聲音,自然也會傳入皇帝的耳朵。
眼見素來仇視金人的百姓,竟然也都沉默了。高宗便沒理由再死撐繼續出兵了。畢竟,如果再來一次‘宿州之敗’的話,大宋恐怕就沒有士兵‘守國’了。是以次日早會,高宗剛一坐上龍椅,便宣佈道:
“罷張浚樞密使一職,權張俊代之。詔湯思退,擇員赴金‘議和’。”
“臣等遵旨。”湯思退兩人,喜上眉梢。
接下來高宗繼續又罷免了主戰派的張燾、辛次膺和王十朋等人。張浚一黨潰敗,議和派則重新得勢。
湯思退便緊鑼密鼓的安排‘議和’之事。
隨後挑選出‘淮西安撫使幹辦公事’盧仲賢,前往金軍大營議和。八月份左右,盧仲賢帶回了議和條件:高宗與金帝改為叔侄關係,宋朝歸還備戰的海、泗、唐、鄧四州,歸還降宋的金人,補納紹興末年以來的歲幣。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條:高宗自降‘罪己詔’!
高宗頓時感覺:壓力好大。
而同時,臨安朝野上下,也再次陷入了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