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民不畏死” 吳朝弊政

第十章 “民不畏死” 吳朝弊政

仁寶七年五月,在正南路譚州質常縣衙上,質常縣縣令劉康超正審理一樁搶劫案,劉康超四十多歲,身材不高,為如鳳元年進士,做官這麼多年,才做到縣令,對方是本地一個書生,名叫朱坎,一身藍色青衣,身材魁梧,有三十多歲。

劉康超問“為什麼帶領人搶劫米鋪”

那人回答說“米鋪哄抬米價,很多人都買不起,大家就要餓死了,米鋪也不肯拿出糧食來救濟大家,難道說大家餓死了也不要搶劫嗎?被人逼死也不能殺人嗎?朝廷官員自己喝飽吃足了,難道就一點都不關心百姓死活了嗎?”

劉康超被問的啞口無言,知道對方是個人才,感嘆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只好放了朱坎他們,把米鋪損失用縣裏的存糧給補上。劉康超還把朱坎引為上賓,向他請教,劉康超說“朝廷權威全失,皇帝也被人挾持着,各地擁兵自重,民不聊生,如今這時局又該怎麼辦才好?”

“不如咱們投靠在這一片地區有點威望的程思遠,一起推翻這已經腐朽的朝廷。”

“程思遠這支叛軍,手中也沒有多少實力,在夾縫中生存,為何投靠他?”

“因為他心中有百姓,懂得為百姓着想,比那些貪官強多了,我看吳朝遲早有一天要亡的,還不如儘快投靠明主,開創一片新天地來。”

“朝廷真的沒救了嗎?”

“沒救了”朱坎毫不遲疑的說。

最後劉康超還是被他說服了,可是家人被譚州知府扣在譚州城裏,縣城中還有縣尉周望月制約,時不時的還要接受知府的調令。

朱坎建議一起去說服周望月,向周望月曉以利害,周望月被他們說服了,只是還是擔心家人安危。他們讓朱坎聯絡程思遠,看是否能想出兩全之策。程思遠他們接到消息后,讓他們先按兵不動,要想出個裏應外合之計才行。程思遠和高偉、劉洋會商之後實施奪城計劃,讓呂常、張忠帶精銳士兵前去。

張忠為正西路東部人高州人,輾轉幾百里走山路來投靠程思遠,四月中聽說會州城有農民義軍,告別父母兄弟,來投靠,他一路扮作乞丐,一瘸一拐,來到程思遠部,高偉見他頭腦比較聰明,又有主張,把他推薦給程思遠,程思遠讓他為軍中百夫長。

在譚州城門口,有十幾個商人,正挑着鹽和布,拿着質常縣令劉康超辦的身份證明,要求進譚州城,譚州守門衛正要派人報道譚州知府丁祥和城中守備徐向海,有一個商人趕緊拿出銀兩給各位兄弟,笑着說“我們是走私點私貨到城裏賣,這年頭誰都不容易,還望各位兄弟通融”。

這些士兵還是不敢放他們進去。

這時質常縣令劉康超帶領隨從正好趕來,看到他們問“這不是張忠兄弟嗎,怎麼才到這啊?”

張忠回答“我們不是帶有東西嘛。”

劉康超又問“怎麼還沒有進去啊?”

張忠很着急的回答“我們想走私點的私貨,到裏面去賣,他們要去告訴城中的兩位大人去,到時我們不就完了,就更沒法進了。”

劉康超對守門領衛說“還望你跟幾位兄弟通融通融,他們都是我質常縣人,知府大人問起,你就說跟我一起進城的。”

守門領衛“那也不行,沒有接到城中兩位大人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放進去,要是放進去,我們可就人頭落地了。”

劉康超笑着說“周縣尉家中有事,去職了,質常縣現在缺一個縣尉,到時候我和知府大人說說,讓兄弟你來當那個縣尉,總比守城門好”

那個守門領衛思考再三,想到既然有劉縣令做保,想必應該出不了什麼亂子,放那伙人進去了。劉康超以有公事,也跟着進去了,入城之後,這夥人四處隱蔽,又四處點火。然後去集結到知府衙門,射冷箭。

劉康超回去跟守門衛們說“你們已經把叛軍放進去了,可是死罪,我已經投降程思遠部,周邊的縣城業已被程思遠的義軍拿下,你們如果想要活命的話,只能趕快投降義軍”,守門的那幾個聽到這話,嚇得直哆嗦,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守門領衛趕緊言說“願聽劉縣令差遣”

劉康超“還不趕緊放義軍進城,義軍已到城外一公里處”。守門領衛趕緊打開城門。

遠處呂常立即率領一百多人進城,劉康超又命令城樓上士兵,讓他們不許抵抗,他們是質常縣軍隊,聽從知府調遣進城的,呂常帶領隊伍兵分兩路,一路去會和張忠攻打知府衙門,呂常親自領一路去和守門衛、劉康超去攻打徐向海在的城樓,城中守備徐向海被這突然襲來的內部人馬當場擒獲,劉康超又拿着守備徐向海的大印和帶着守門領衛,假傳知府丁祥、守備徐向海的命令,命令其它三門他們一定要堅守,無論有任何情況,不許出動。

呂常帶着守備徐向海向知府衙門喊話,告訴他們守備已經投降,四門也已經攻破,知府丁祥只好投降。

這次幾乎己方未傷亡一人就拿下一座堅固的城池,劉康超、呂常、張忠立功至偉。

程思遠帶高偉他們來到譚州城后,向外界宣佈,譚州知府丁祥和徐向海正密謀攻取來俊州。不過周邊地區的勢力並沒有多少人相信他說的話。

程思遠攻取奪取譚州后,召集眾人開會。

劉洋向眾人介紹軍情“燕國軍隊南下之後,東北路各州出現不少投降的,鮮有抵抗的,馮異三番兩次的重申,在燕軍的強大軍事壓力下,不起什麼作用,本來本土作戰是有優勢的,城中有多少人就可以用多少人去守城,燕國需要長徒跋涉在燕國徵集軍隊,還要維護千里補給線,還要徵集糧食,這些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燕國是不利久戰的,可是有些州選擇投降,使中土門戶大開,還有南部李義榮部又攻佔了一些附近州縣,在正南路聲勢浩大,宋故春不能制。”

高偉“燕國南下,我們是幫不上什麼忙的,如果我們北上不是被吞併,就是死在路上”。程思遠贊同他的看法。

程思遠又問“宋故春部比李義榮部要強大的多,為何對李義榮部屢剿不滅,還能死灰復燃,為什麼李義榮部能有這麼強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呢?”

劉洋回答“李義榮得到不少當地普通老百姓的擁護,採取把田地分給百姓,實行耕戰,願意參加隊伍的越來越多了,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去參加李義榮的隊伍”

“歷往國家繁榮穩定時,大批的人賣了田地,融入城市生活,後來國家動蕩不安,人們失去收入,物價又飛漲,許多城市裏的人再也買不起糧食了,大多數農村人因為有幾畝薄田的緣故,相對比城市裏的人過的要好點”高偉說。

程思遠“我們也把土地分給老百姓了,為百姓,還斬殺了不少劣紳”

高偉“還不徹底”

程思遠“那樣會引起動蕩”

高偉“如果想要百姓參軍,只能損壞一些人的利益。”

程思遠“為什麼吳朝歷次土地改革都沒有成功那?”

劉康超“那是因為,如果進行徹徹底底改了,把地分給老百姓,普通老百姓的糧食難徵收,而富戶反而會把多餘的糧食拿出來”。

高偉又接著說“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很多地主既是權貴,或跟權貴多多少少有些聯繫,他們是當然不贊成動自己的利益,很多當地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又敢不得罪權貴,來給自己找麻煩,對朝廷歷次的丈量地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去執行”

程思遠接着問“把地分給百姓,平常百姓為什麼還不願意納糧?還請大家給說說”

朱坎“將軍,就算把地分給百姓,百姓還是不夠吃,家裏人口逐漸增多,特別是遇到災年”

大家都贊同他們的意見,程思遠終於認識到當家做主的難處了。

程思遠“我們既然起兵是為了百姓的利益,我們也要把土地分給百姓,一定要保證人人都有田種,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到我們的隊伍中來”。大家都沉默不語,恐怕又有人反抗流血犧牲了,也代表與舊的勢力徹底決裂,既然認識到吳朝一些弊政,大家只好努力去糾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朝悲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王朝悲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民不畏死” 吳朝弊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