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夕瑤的家鄉
機場旁邊的某個路口,一位全身名牌的中年男子正在路邊打車。
可是,他回來的不是時候,這個點兒,別說是出租車車,就是自行車都見不到一輛,沒錯,現在是下午四點,恰好是一個青黃不接的點。
路過的出租車要麼滿載乘客,要麼根本不願意送他去他去的地方。“怎麼回事兒啊?”在連續攔車失敗之後,顧君熠才發現了原因,在方才,自己家的方向唯一的道路發生了一起連環車禍,現在堵的就好似鐵桶一般。
所以,現在沒有司機願意走那裏,因為根本送不到地方。顧君熠突然後悔了,為什麼自己沒有打電話讓夕瑤過來接自己,而是對夕瑤說晚上家裏見面。
“真是的,臘月二十九玩兒車禍,耽誤別人正事啊。”就在這時,一輛紅色的夏利停在了他的面前,司機對着他連着按了好幾聲喇叭:“嗨,顧總你怎麼在這裏啊?”
顧君熠愣了一下,驚訝的看着眼前的人:“高寧?”沒錯,正是早已被他們確認已經身亡的高寧。
“沒錯,是我。”顧君熠片刻之後,結結巴巴的問出了他想問的問題,這也許是他說的最困難的一句話了:“你坐的車不是?”
“什麼啊,我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特別詭異的夢。”夢裏,他死了,死在了一場特別慘烈的車禍里,第二天,他果斷換了一趟班車。
因此,高寧確實活了下來,也就是說凱塞琳的分析還是出了問題,不過凱塞琳成功的發覺了後來回來的高寧是假的,這事兒還是值得慶祝的。
“這不,最近母親辭世,我又回了中海,你呢?”顧君熠把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都和高寧說了一遍,特別是說起了假高寧的事情:“那個人居然說你母親根本沒病,是醫院的誤診。”
高寧笑了笑:“真是一個我好希望發生的謊言啊。”
隨後,高寧把顧君熠請上了車,送到了公司去。是的,從顧君熠的公司轉道他現在的家,只需要經過三個衚衕,然後經過一個體育場的後門,一切OK。
把顧君熠送到地方之後,高寧就去做他自己的事情了,他……要在中海安家了,這一次是真的要結婚了,對此,顧君熠能夠獻上的,只有真誠的祝福。
顧君熠到家的時候,徐祿祿不在,而夕瑤正在代替徐祿祿看着孩子,遠遠的看上去,就好像一個猶豫而又憂鬱的美人一般。
顧君熠看到夕瑤這樣,心裏還是蠻高興的,他很清楚,夕瑤這麼憂慮,完全是因為——自己:“我回來了。”
“嗯。”讓顧君熠頗感意外的是,夕瑤僅僅是敷衍的答應了一聲,然後什麼都不再說下去:“老公,我爸他們那邊來電話了,要我今年回去過年。”
這是好事啊,可夕瑤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副苦瓜臉呢?“這是好事啊,你不高興嗎?”夕瑤苦笑着搖了搖頭,怎麼可能高興的起來啊?
父親的家鄉,對於夕瑤來說,就如同魔鬼的天堂——地獄,對那裏,夕瑤沒有半點好的記憶:“一群不講道理的長輩,一群只知道責罵我媽和我們不是好東西的村名,這樣的地方,你讓我怎麼回去?”
夕瑤哭了,哭的很無助,哭的很傷心,也讓顧君熠慌了,他不明白為什麼夕瑤會哭的這麼難受,只能輕輕的撫·摸着夕瑤的臉龐,輕輕的安慰她:“別哭了,瑤瑤,你看,連孩子都被你嚇哭了。”
聽到這一句,夕瑤的眼淚馬上止住了,可是臉上卻還是一臉的鬱悶:“別多想,不回去,就不回去吧。”
夕瑤聽到顧君熠真么說,心裏的痛苦稍稍的緩解了一些,在半個小時之前,一切都還是好好的,夕瑤接到了顧君熠已經下了飛機的電話。
而徐祿祿也出去買菜了,今天她要好好的犒勞一下在異國他鄉奮鬥努力的顧君熠。
夕瑤呢?就留在家裏看孩子,想到顧君熠馬上就要回來,她的心興奮的就好像快要從身體裏跳出來一樣。
然而,美好就被十分鐘之前的一個電話打破了,打電話來的人是她父親的弟弟,也就是她名義上的三叔,只能說是名義上。
電話里,他的三叔希望她和夕雨能回來陪着他們的奶奶過個年,老人家的身體已經朝不保夕了,想要在臨終之前最後的見一見自己的孫女。
那邊聯繫不到夕雨,只能聯繫夕瑤了。他們再三苦求夕瑤無論如何都要回去一趟,夕瑤呢?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拒絕這個要求,更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她的映像里,她的奶奶一點都不慈祥,一點都不像是奶奶,從來沒有關心過她,不管她做的再好,那個人永遠都只會說女孩子讀書有什麼用,早點幹活才是正道。
不管她怎麼努力,那個女人都不會表揚她哪怕一句,甚至,她病的就快要死了,母親要帶她去治病,可是那個女人卻說:“別去醫院,貴,咱們村不是有黃半仙嗎?讓他來看看就行了。”
回憶里,只有無窮無盡的夢魘,儘管如此,那個女人也還算是她的奶奶,所以,夕瑤現在特別的迷茫。
“這樣的話,我跟你一起回去不就好了?明天早上上路。”顧君熠聽完夕瑤的話,很是震驚,首先他要感謝夕瑤刷新了他的三觀,他以為自己的那些親戚就夠混賬了,可是沒想到夕瑤的親戚,更加讓人噁心。
“生病看半仙,也虧她老人家想的出來,不知道很多人最後都是被那些半仙治死的嗎?”夕瑤點了點頭:“知道,奶奶那個時候就知道,黃半仙看病,從沒有把人看好的時候。”
那……顧君熠不敢再想下去了,太恐怖了。這就是說——她的奶奶明知黃半仙會把人治死,卻依然讓夕瑤的母親帶着夕瑤去看那個半仙。
“既然這樣的話,你也沒必要回去了。”顧君熠很果決的說了這樣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