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起兵
不得不說,楊玄感這次造反準備的很不錯,他平時積攢嚇的人脈關係這會兒都開始發揮作用。
同時,為了讓其手下那些押運糧草的民夫,軍士支持他,他又編了個瞎話,騙他們說那些糧草是要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運轉的,現在我們耽擱了時間,論罪要殺頭。
手底下的一聽,立馬慌了,再一聽楊玄感想造反,都嚷嚷着要支持他。
這種招數雖然老套,可真的是有用,立馬就為楊玄感招收到第一批手下。
楊玄感一造反,消息傳出后,立馬就有不少好友來投奔他了,勛貴子弟不在少數,更有統兵的將領們也來投奔,比如楊子雄等。
楊玄感謀划最開始謀划造反的時候,主要是與他的幾個弟弟,出了他們,還有一個關鍵人物:李密
話說,李康他和楊玄感可是關係極不尋常,與楊玄感結為生死之交。
這次楊玄感謀划造反,第一時間就讓人去大興城,找到李密還有他弟弟楊玄挺,幫他出謀劃策。
李密也天生是個不安分的,楊玄感找他幫忙,他可是答應的很爽快,楊玄感謂李密說:“子常以濟物為己任,今其時矣!計將安出?”
李密給他出謀劃策說:“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就是距幽州也還有千里之遙,南面有大海,北面有強大的胡人,中間夾着一條道,按理來說是極其險惡的。
您率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據守臨渝關的險要,扼住這條路的咽喉,征伐高麗的隋軍歸路便被切斷,高麗人知道了,必然追蹤於隋軍之後。不出一個月,隋軍的軍資糧秣都消耗殆盡,隋軍不是投降就是潰散,皇帝就可以不戰而擒了。這是上計。”
楊玄感覺得不太滿意,又問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再說說其次的策略。”
李密說:“關中之地四面都有要塞屏障,是天府之國,雖然有衛文升留守大興城,,但他不足為慮,如今您統帥部眾向西擊鼓進軍,經過城池不要攻取,直取長安,招收長安的豪傑之士,撫慰長安的士民,憑藉險要據守長安,天子雖然從高麗返回,但失掉了根本之地,我們就可以慢慢進取了。”
楊玄感想了下認為這條路太遠了,而且東都就在眼前,不想捨棄這裏,便說:”再說說再次的策略。”
李密又出主意說:“挑選精銳士卒,晝夜兼程,襲取東都,藉以號令四方,但恐怕現在唐禕逃走,已經告訴了東都守備,東都事先進行了固守的準備,要是率兵進攻東都,百日內攻城不下,全國各地的軍隊四面八方地到來,其結果就不是我所能預料的了。”
楊玄感說:“不對。如今文武百官的家屬都在東都,要是先攻取東都,就足以擾亂百官們的心。而且,如果經過城池卻不攻取,怎能顯示我軍的威風?你的下策,正是我的上策。”
於是楊玄感率兵向洛陽進發,他派楊玄挺率領驍勇之士一千人為前鋒,先攻取河內。
而此時,唐禕已經回到了河內,憑藉城池拒守,楊玄挺攻城不克。
得到楊玄感造反的消息,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民部尚書樊子蓋很害怕,下令調兵防禦,但修武縣百姓一起守住了臨清關,玄感沒法過河,於是在汲郡南渡黃河,隨之叛亂的人很多很多,像街市一樣。
楊玄感派他弟弟楊積善率兵三千從偃師以南沿着洛水從西面進軍;楊玄挺從白司馬坂越過邙山從南面進軍;楊玄感率領三千餘人跟隨其後,相隔約十餘里,自稱大軍。
不過楊玄感的士兵都手執單刀柳,沒有弓箭甲胄。
東都方面得到消息後派遣河南令達奚善意率領精兵五千人抵抗楊積善,將作臨及河南贊治裴弘策率領八千人抵抗楊玄挺。
這次,楊玄感的攻擊非常順利。
達奚善意渡地洛水,在洛水南漢王寺紮營,第二天,楊積善兵到,達奚善意的軍隊不戰自潰,鎧甲武器都被楊積善的軍隊繳獲。
裴弘策率軍到達白司馬坂,與楊玄挺的軍隊一交戰就敗走,拋棄了大部分鎧甲武器,楊玄挺也不追擊,裴弘策退兵三四里,收集散兵,重新列陣等待楊軍。
楊玄挺率軍慢慢到來,士兵們坐下來休息了很久,突然起來進攻隋軍,裴弘策又敗退,就這樣雙方交戰五次,次日,楊玄挺直抵太陽門,裴弘策只帶着十餘名騎兵馳馬逃入宮城,此外再沒有一人返回,全部歸降了楊玄感。
一時間,楊玄感聲勢浩蕩,自得意滿,覺得自己現在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了。
幾天後,駐兵於上春門,人數到了十幾萬。
樊子蓋命令河南贊治裴弘策抵抗,弘策戰敗。
鏶、洛的父老鄉親們競相送牛送酒,慰勞玄感。
玄感屯兵於尚書省,每每向眾人發誓說:“我身為上柱國,家裏黃金巨萬,到了既富且貴的地步,我一無所求。
現在我不顧破家滅族,只是為了為天下人解倒懸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罷了。”
老百姓聽后都很高興,到他軍門請求效力的,每天都有幾千人。
他又跑去給樊子蓋寫信說:建忠立義,途徑很多。
見機行事,不只一個辦法。
往日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宮,霍光廢劉賀於昌邑,這都是你知道的,不必一一敘說。
高祖文皇帝承受天命,造此天下,在王旋璣以齊七政,握金鏡以馭天龍,無為而治而流俗化之,垂手拱袖而天下治之。
現在楊廣繼承皇位,本應該打好基礎,他卻自絕於天,害民敗德,連年胡搞,盜賊因此越來越多;到處大興土木,民力因此耗盡。
……
黃河之北,千里無人煙;江淮之間,長滿了野草。
我楊玄感世世代代承受國恩,當了上將。
先父曾奉高祖遺詔說:“如果是好子孫,你就給我輔佐他;如是壞子孫,你就給我廢了他。”所以我上遵先皇的聖旨,下順百姓的民心,要廢掉這個荒淫的昏君,另立明哲的君主。
……
天意人事,明白可知。
你獨守孤城,怎能支持多久?望以百姓為念,以國家為念,不拘小禮,貽害親人。
……
東都,隨着楊玄感叛軍畢竟,此時也都是一片混亂。
越王楊侗年幼,東都如今真正的主事者是楊廣離開前任命的留守民部尚書樊子蓋,樊子蓋得到叛亂消息之後,立即調兵遣將,特別是叛亂髮生后,朝廷的一應事務全部都需要請示樊子蓋。
前番袁弘策幾次戰敗,樊子蓋又派人去催促他出站,但是袁弘策卻不肯,樊子蓋就把他殺了立威,這一下東都內是沒人再敢唱反調,讓樊子蓋迅速整合了人心。
不過,他這麼做,卻是得罪了一批人,韓擒虎的兒子韓世諤、觀王楊雄的兒子楊恭道、虞世基的兒子虞柔、來護兒的兒子來淵、裴蘊的兒子裴爽、大理卿鄭善果的兒子鄭儼、周羅的兒子周仲等四十餘人都歸降了楊玄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