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變

第十二章 變

天將啟明的時候,烏雲才清白些,雨勢也有減小的勢頭。待到天大明,東南方亮堂起來,雨便停了。

牛僧孺正靠在案几上打盹,一絲花白的頭髮垂在額前。

“使相,使相!停了,停了!”,一名神策軍士呼喊着奔上大堂。

牛僧孺被驚醒:“什麼停了?”

“械鬥停了!州軍將災民殺散了!”

等牛僧孺趕往現場的時候,王彥威等一干人已經再指揮士兵處理現場了。

王彥威見牛僧孺來了,便率僚屬前來:“牛使相,昨晚可睡的安好?”

“一夜未睡”

王彥威繃著臉:“巧了,我也是一夜未睡,徹夜都在想該怎麼將使相賑災的豐功偉績奏表給陛下!來人,把使相的豐功偉績說給使相聽一聽!”

汴州長史捧着一疊加急奏報上前來,一一宣讀給牛僧孺聽。

“五月初九夜,天降大雨,河水再涌,河岸軍營俱被淹沒,加固堤岸之軍士死傷情況暫且不明!”

“五月初九夜,汴州城災民暴動,與留守州軍激戰一夜,州軍死傷一千餘,災民死傷三千餘。汴州各縣皆有災民暴動,死傷暫無法估量”

“五月初八,有賊人王阿九等數十人,糾集災民千餘人,劫掠賑災糧於官道,而後以糧納兵,聚為賊軍。初九,攻擊河陰縣,被縣尉指揮軍士擊退,目前暫不知去向”

“五月初八、初九,外州、縣皆發生災民聚眾搶奪糧食的情況,被驅逐之後竟聚合在一起,化為流賊,劫掠村莊,奸**女,可謂禽獸勾當”

長史每宣讀一件事,牛僧孺的心便涼一截。此時此刻,他突然就想起馬元贄在長安城外給他踐行的時候,他承諾不負皇恩,又想起出行之時逆風而行,又想起出潼關的時候山鷹搶走了他嘴邊的肉。

難道這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牛使相!”,王彥威突然一喝,驚的牛僧孺連退三步:“這些‘功績’我都會聯合汴州諸僚如實奏表給陛下,你可另行上表,看陛下如何處置!哼!”

九月十日下午,王彥威聯合汴州僚屬的奏表便擺在了皇帝的案几上。

皇帝看完之後,氣的渾身發抖,一腳將案幾踹翻,大罵道:“庸才!庸才啊!!”

身邊的內侍想要前往將案幾扶起來,再收拾滿地狼藉,馬元贄卻示意內侍不要擅動。

過了一會兒,皇帝的呼吸平穩些了之後,馬元贄才讓內侍們前去收拾。

內侍們剛將案幾抬回去,皇帝卻又抬腳將案幾踹翻:“他牛僧孺口口聲聲說自己治理過水患,張口閉口廣播聖德,現在把事情搞成了這個樣子,朕的臉面往哪裏放!”

“陛下息怒”,馬元贄上前來將地上的奏表一一撿起:“牛侍郎乃是朝廷肱骨,侍奉數位先帝,輾轉各處任職自是履歷豐富,加之仇大人力薦,陛下遣牛侍郎往汴州合情合理”

“合什麼情理?!早知這樣,朕還不如派李德裕去!總不至於將事情搞成這個樣子!如今汴州民怨沸騰,官吏慍色,軍心更是不穩,災被他治成了禍!!”

“陛下息怒”,馬元贄急忙跪下叩首。

“去,去召李德裕!快去!”

“奴婢遵旨”

馬元贄遣一內侍往門下省宣旨,李德裕急忙隨內侍趕往宣政殿。

“臣···”

“免禮免禮!汴州的奏表看了嗎?”,皇帝扶着額頭。

李德裕點頭:“看過了”

“有什麼想說的?”

“天災人禍”

“好,好一個天災人禍!說給朕聽一聽,什麼是人禍?”

“刁民聚為流賊,攻城略地,禍害百姓”

皇帝搖頭:“再說”

“州軍軍心不穩,汴州官吏不和睦”

皇帝起身,走到李德裕身邊,背起雙手來回踱步:“李卿,朕以為你是朝廷股肱,忠心不二,可沒想到你竟然欺君?”

李德裕急忙叩首:“臣不敢”

“朕再給你一次機會,再不說實話,可就是欺君之罪”

“牛僧孺賑災不利,激起民變,影響軍心”

皇帝坐回到龍榻上:“可有應對之法?”

“剿、扶相濟,以民治水,其法有三”

“說來聽聽”

“其一,首安軍心。臣以為,軍心浮動,皆在待遇不公。陛下可下旨哀悼死士,令軍司馬按籍冊發放安家費。對於其他軍士,賞錢一貫,策軍功一轉,並親賜御酒於王彥威等,以示厚恩”

“其二,安民心。民愚且刁,鼠目寸光。臣以為,可令災區各城封閉,拒災民入內,併發告示,廣告歸附者無罪;再遣一支精軍,追剿王阿九等賊首,斬之傳示諸城,以威懾災民”

“其三,治水患。集中所有災民,分為行伍,以軍監之,敢有擅動及異心者格殺勿論。一部疏通官道,保持賑災糧錢順暢到達,一部往河岸,開鑿疏導水渠,效仿大禹,分流治水”

“需要多少時日?”

“一月即可”

“可敢立約?”

“有何不敢!”,李德裕回答的很堅定。

“李德裕接旨”,皇帝站了起來。

李德裕急忙叩首:“臣接旨”

“封李德裕為宣武軍觀察使,加檢校門下侍郎,戶部侍郎,同本部平章事,即刻前往汴州治水,平息禍患”

“謝陛下隆恩”

皇帝點頭:“聖旨不日便達,李卿回家準備吧,明日一早出發,朕遣馬元贄送行,望李卿不辱使命”

“臣告退”

李德裕出了宣政殿之後,今日來壓抑的心情一掃而空,突然覺得空氣清醒,腳步輕快,長安的天都比往日晴朗了許多。

他不敢耽擱,一路往李府趕,回去之後便吩咐李壽山準備幾件換洗衣服,再吩咐幾個機靈點的僕人。

李壽山問一句:“阿郎要出門?”

李德裕點頭:“去汴州”

李壽山便懂了,就下去安排,李德裕往西廂房去。

“先生,先生!”,李德裕未進房間就叫喊起來。

“嗯?”,譚澤露放下書:“閣老面露喜色,可是遣使的旨意下了?”

“先生神算!”,李德裕拱手拜譚澤露。

譚澤露趕緊回禮:“閣老多禮了”

李德裕起身來:“先生對汴州的事情可知道?”

譚澤露搖頭:“不知道”

“這···”

“閣老是過來求策的?”

“是”

譚澤露拿過兩個杯子,倒上茶水:“牛僧孺便是前車之鑒,閣老只需以牛僧孺為鏡,矯正治災之法便可,無須問譚某,想必閣老的心中已經有丘壑了”

李德裕點頭:“先生,還有一事···”

譚澤露遞給李德裕一杯茶:“閣老只管放手治水,災不復三。譚某以茶代酒,預祝閣老治水成功!凱旋!”

李德裕接過茶杯:“借先生吉言!”

五月十五,天已放晴,毒辣的陽光沒有放過汴州每一寸土地。

河水陸續退去,裸露出還濕潤的黃土地。陽光將其中的水分全部蒸發,土地便龜裂出細細的紋路。

被河水浸漬的將死的雜草植物煥發了第二春,抬頭來向天生出新芽。

來不及隨水退走的魚和黿被太陽活活曬死,長着嘴巴嵌在土地里,散發著魚腥與惡臭。

烏鴉與禿鷲幾乎絕跡,偶爾碰到一隻孤零零的烏鴉停在光禿禿的樹上,便有一支羽箭呼嘯飛過,烏鴉應聲掉落。一隊軍士從樹下策馬而過,領頭隊正的馬槊上刺着一隻頭顱,一張白布自人頭上垂下,上書:賊首王阿九。

汴州城歷經暴雨的洗禮,在雨過天晴之後,嶄新一片,屹立在黃土地上格外顯眼。

城門口,牛僧孺、王彥威兩人領銜汴州官吏跪地接旨。

李德裕一身朝服,一字一句的宣讀聖旨。

“······朕思慮再三,免去牛僧孺檢校中書侍郎,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宣武軍觀察使之職務,降為太子少保,即刻啟程回京。其職由檢校門下侍郎,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宣武軍觀察使李德裕接替,與王彥威等竭力治水,欽此!”

“臣牛僧孺接旨”

“臣王彥威、齊輝······接旨”

李德裕指着自己的馬車對牛僧孺說:“牛少保,這馬車就贈與你了,陛下在京城等着你呢!”

牛僧孺脫下朝服,小心交給僕人,冷哼一聲上了馬車,順着剛剛清理出來的官道往西駛去,唯有幾個僕人跟在車后。

李德裕沒那麼多時間感慨和得意,直接問王彥威:“災民有多少?”

“七萬餘,已經全部控制,並分遣為一百營,男女分開,每營遣州軍五十為監,一日一餐,可保無虞”,王彥威回答道。

李德裕點頭:“將女營中未婚配,或者喪夫的女人全部挑出來,重組新營,登記造冊。男營治災奮力者,未婚、喪偶可至女營擇偶,戶曹參軍親自證婚;如若婚配可領白銀二兩。每日評定,直至災情結束”

“另外,奮力治災之男營,晚飯可食肉糜,每日評定,直至災情結束。災情結束,凡治災者,不論男女,皆領麥三斛,銀一兩,以做安家之用”

“下官領命!”

政令一出,即刻實行。

不過五日汴州境內的所有官道都被疏通,七萬餘災民全部往河岸同時開挖七條排水渠,將河水引往無人居住的地區,而後搶修被河水沖毀的河堤,至五月底,將河堤修復完畢。

李德裕按照原來的約定,向災民發放糧食與銀子,災民們都回到了原籍,這一場天災算是畫上句號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武宣年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武宣年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