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後面的事情都自然而然的發生了,沒有像電視上演的那樣,在哪個轉角又遇到了那個以為這輩子不會再見的人再續前緣,也沒有幾年後就有人混得風生水起,名聲大噪。
方荀選了醫學,這是一門要花很多年去學習的專業,她畢業后又考了研究生,不斷地在這條自己想做的事上越走越遠。
陳雅文復讀之後也沒有比第一年好太多,她在那一年無數次的想起過四人一起度過的高三,原來當初能那樣堅持下來,多慶幸有他們的陪伴。第二年她去了本省的師範大學,畢業在家長的安排下做了老師。
李藝安在那個省內的普通學校順利畢業了,在父母親戚的建議下,成功考取了公務員,進入了本省的某事業單位,過上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生活。
或許這樣的安穩生活也沒什麼不好,日復一日大同小異的生活內容,彷彿有一種對未來無需擔憂的命運感。
除了背負着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一面還要應對家裏安排的相親,不過她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當年的夢想說起來就是個調侃的玩笑“誰還沒年輕過啊哈哈”,每天在微博上“哈哈哈”的轉發,看到有人調侃社畜,轉發附言“是我。”
轉身又面對着同事間虛與委蛇,被上司劈頭蓋臉的謾罵。工資堪堪只夠生活,父母都催她儘快結婚壓力就小了。
可是誰不知道呢?結婚,生子……又踏上了另一條無盡的為了孩子苦惱到死的路。
有一天,她刷到一條微博,一位二十幾歲的少女留言自殺了:
當你們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我大概已經離開了這個令人失望的世界了,不想再面對這毫無意義的生活了。
李藝安心中驀地一沉,點進女生的首頁,簡介是“追夢者”。眼淚就這麼毫無徵兆的落下來了。
孟筱夢不會輕生的,她曾對自己說,未來我一定要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在為實現它奮鬥的路上。
而她也確實這麼做了,她從最基層開始做起,一點一點的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條路上她沒有任何人,誰也沒有想過她那樣弱小的肩膀能扛起在這條路上孤身一人的風浪。
她一個人四處投資料,見組,面試……幾年裏,也演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她還在繼續,她一定是快樂的,這正是在朝她希望的生活而努力的路上。
世人都道人生苦短,卻又說歲月漫長。確實就是這樣充滿矛盾的,而唯有熱愛抵禦漫長歲月。
如果沒有追求,沒有理想,那這漫長的一生便蒼白又無意義了,活着僅僅是為了一個生存,那不如不存。
這好像是一個擁有很多但卻又一無所有的年紀。
他們擁有大把的時光但一事無成,因為所有的輝煌和成就都需要在艱難的歲月里熬出來,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他們還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着。
青春已經落幕許久了,但人生的路還很長,他們的故事並不能告訴你青春怎樣才圓滿,夢想怎樣才是正確的選擇,一切的一切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
或許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確都是普通人,但是沒有人會在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註定普通。
因為他們年輕,他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完)
【後記】
因為看到現在許多的青春故事似乎都定性為一個學霸同桌和單純少女的愛情故事,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把青春的主旋律定義為愛情了。
於是萌生出想寫一本關於現實主義青春題材的小說,那種幾乎被愛情填滿的青春是虛假的片面的。可以有愛情,但不全是愛情,他有比這更複雜更珍貴的東西。
於是我想寫我的青春,我努力的開始回憶,翻開了高中記的隨筆,那樣一個真實美好的時光從字裏行間呈現出來,讓我倍加感動,這才是青春真正的樣子。
幾次讓我落淚或熱淚盈眶的都不是什麼狗屁愛情,而是在那個懵懂的年紀橫亘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糾葛以及親情和友情。
那樣一個重壓和枯燥的生活學習節奏下,陪伴在我們身邊更多的明明是親人和朋友,同學和老師。
這其中有太多太多比愛情更讓人心動的溫暖瞬間了,這就是我的小說一定要表達出來的東西。
一天晚上突然想起來,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最能代表這樣大多數普通人平凡卻珍貴青春的東西。《青苔》,沒錯就是那種隨處可見的微小不引人注意卻依然綠意繁盛的小植物。(后因重名改名《一青苔》。)
有一首詩一下讓我喜歡上了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雖普通,但仍然燦爛的青春。
當下定決心以後我立刻開始構思了,一定要寫的是普通人的青春,拋開所有戲劇化的東西,能讓所有普通人有所共鳴的故事。
以及一定要有一個關於理想的分歧,這也是我現在總在思考的問題。
為了足夠真實,所以我不虛構,裏面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據我親身經歷改編的,裏面有些地方是直接把我高中的隨筆搬進來的。
李藝安是我,孟筱夢也是我。但他們也都不全是我。
說實話,我覺得單寫我的青春還是有些戲劇化,不夠普通。
所以我就塑造出了李藝安這樣一個角色,把我當初的心思敏感,脆弱不安都放大了展現出來的,她就是一個一點也不完美,自卑又懦弱的普通人,會有許多負面情緒。
她的性格會導致她最終走向那樣大多數人的結局。
而孟筱夢一直展現的都是積極的一面,還有我當初精彩的青春故事。
她的一直樂觀,永遠自信又有勇氣,堅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
現在我也選擇的是孟筱夢選擇的道路,她的很多觀點就是我當下的觀點。
我覺得青春這個階段,第一次面臨人生的重大選擇,是成長的一次跳板。
經過這樣的一段青春時光,我們不僅學會了如何去愛,還對人生對未來有了自己的看法。
這個故事裏,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對待夢想的看法和截然相反的命運也是我主要想體現出來的。
還有裏面更多篇幅寫到的幾位好朋友之間的日常故事,這也全部都是真實的。
原本我們是五個人,我,奶狗,松子,大胖,小胖。但是為了簡化人物,保證每個人的戲份充足,我就把奶狗松子合為了一個人——方荀。大胖小胖合為了胖比——陳雅文。
其實想起我的青春,我一定會想起的,記憶深刻的就是與這些好朋友們瑣碎的日常。
而裏面出現的所有男生,每一個都能對應上我們當時的身邊人。同理為了保證每個人戲份的不充足(給男生減戲,弱化愛情),所以我沒有合併角色(徐錦程是例外,帶有一些虛構的,和我初中的記憶)。
和他們的故事也全都是真實的,甚至更多。真的還是挺感謝他們能出現的,帶給我的欣喜和感動也都是真實的。
儘管到現在許多人都再沒有見過一面失去了聯繫,但是我一點都不遺憾,因為能留下來的人根本就不用擔心他會走。
真的很意外,哪怕很多當時的細節都忘了,但是老師們的音容笑貌在我腦海里格外清晰,一想起腦海里就有他們的樣子。
(可能是我當初給他么都畫過Q版畫像,仔細研究過老師們的特點,同樣的我畫進小短漫里的我都記得格外清楚。)
故事裏李藝安對老師說的話,也就是我想說的。我高中的時候也曾寫過一篇隨筆是由衷的感謝老師們的。(哪怕他們看不到也沒有機會看到。)
大家確實不應該覺得青春的主旋律就是那些愛情,有太多比愛情更應該深深記住的事。
最後還是那句話,任何一個個例都是無法概括青春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難忘珍貴的青春故事。
感謝觀看!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