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一路向西
就在素力的人被殺之後,彌加也被眾人拿下。
臧艾一臉是血,摸了一把臉后,有些欲嘔,可還是強忍住了。走到陸遜身側道:“這血的味道真是難聞。”
陸遜看了一臉又紅又白的臧艾,呵呵一笑,拍着臧艾的肩膀道:“知足吧,看你樣子也沒受傷。”
臧艾則擼起袖子道:“看看,肩膀、手臂。這些人是怎麼回事,不殺嗎?”說著指向了彌加等人。
陸遜道:“殺?殺了我們豈不是白忙活了?”說著也不急着和臧艾解釋,直接指揮其他人道:“這幾個弄暈,綁了帶走。快!晚了恐生變故。”
簡單的打掃了一番戰場后,陸遜和臧艾帶着人迅速的撤離了此地。
幾人在向北奔襲了一天之後,在一處山谷停了下來。
“伯言兄(陸遜),接下來如何是好?”
身處敵境,危機重重,臧艾多少也有些害怕。
“不急,先在此休整幾日。”陸遜一邊悠哉悠哉的看着天,一邊說道。
臧艾道:“那我等如何回去呢?現如今,想必不論是素力還是彌加的那些手下部族,都不會輕易放過我們吧?”
陸遜卻是滿不在意道:“無妨,我們一直向西北走。”
“西北?那豈不是越走越遠了?”
“對啊,我聽孔明說你爹喜歡看孫武的兵法,你怎麼就不看了?”
“看啊,怎麼不看。”
陸遜轉過頭,吐掉了嘴巴上的一根稻草,說道:“那好,你倒是說說看。”
“兵者,詭道也……”
“等等,有一句就夠了。如今素力和彌加的隊伍在哪?”
“南邊啊。”
“那麼我們最後要去哪?”
“南邊……”
“那麼你要是素力,想要殺我們,該怎麼做?”
“去南邊堵截……”
“對啊,所以你再讀讀孫武的兵法。”
“兵者,詭道也……”
“這不就結了嗎?我們現在往南走,和送死有什麼區別。‘詭道也,’別人想不到的才為‘詭道’。我們如今往西北走,素力敢踏過彌加的領地來追我們嗎?他們又能想到我們會往西北草原走嗎?”
“原來如此,受教受教,哈哈。”臧艾笑了兩聲后卻又停下了,說道:“可是我們還是要去南邊啊。”
“沒錯。”陸續點頭道。
“那我們無論我們走多遠,豈不是還要轉回南邊?這是死局啊。”
陸遜雙手一攤無奈道:“如果說只有我們這些人的確是如此。”說著他又看了一眼那邊被捆着的彌加,說道:“但現在有了他就不一樣了。”
臧艾不解,問道:“多了一個累贅而已?”
陸遜聞言也是呵呵一笑,說道:“這可不只是累贅,你看他那樣子,像是怕死的人嗎?”
臧艾搖頭,“不像。”
陸遜卻是撇撇嘴道:“我看像,要不然之前就戰死了,他怕他死了以後彌加的部落會被素力吞併掉。所以我們只要給他活下去的希望,那麼他就會怕死。”
臧艾似乎有些明白,卻又不是太明白。
陸遜說道:“這人我們不能殺,殺了他只是便宜了素力而已,留着他不但能帶我們回去,對以後也有好處。”
“哦。此話怎講?”
陸遜看了看遠方的天空道:“那邊,西面應該是一片草原,我們可以讓他給我們弄一些馬匹來,他為了活下去,一些馬匹算不得事吧。鮮卑人現在與漢軍大戰,主要的力量都在南邊,我們在他們背後,有一千人其實並不用害怕什麼。有了馬匹,我們大可從北面一路向西,繞過他們的追蹤,然後由西面再向南走,想來孔明一行此時也應該到了代郡附近了。”
“那向南豈不是還會遇到鮮卑人?”
陸遜搖頭道:“不會,西面有一塊區域是原本烏桓的部族,烏桓的首領早年被曹操所滅,如今就是一盤散沙,所以我們只要順着烏桓的區域南進,就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看着草地上陸續畫著的一些圖,臧艾點頭,他大致算是弄明白了。而且他們手裏有彌加,只要彌加還想要回去重整旗鼓,那麼自己一行人和他彌加大人的命比起來就不那麼重要了。
臧艾仔細的打量了一番陸遜道:“伯言啊,我發現你很像一個人。”
陸遜一臉不在乎道:“你是想說諸葛孔明吧?”
臧艾點頭稱是。
陸遜卻是搖頭道:“不像,他沒我聰明。”
臧艾啞然失笑,“你這話說的,那為何人家是主帥,而你不過是個參軍呢?”
陸遜坐直了身子,一本正經道:“誰告訴你聰明的人就能做主帥了?何況,我如今乃是右將軍。”
“這……為帥者難不成不是要聰明一些的嗎?”
“仁義禮智信,你看看智排在第幾?歷來又有那位大將軍是只靠聰明徵戰天下的?戰國時趙括,夠聰明了吧?還不是一樣戰死沙場?”
“這……”臧艾又被問的啞口無言了。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還沒到那種進階,當然,孔明也沒到……”說著陸遜就走向了被綁着的彌加。
彌加果然不出陸遜所料,為了自己的地位和族群,他還是選擇了帶着陸遜等人一路向西北而行。有了彌加的幫助,在彌加的地盤上,弄到馬匹什麼的並不是難事。
一路上也沒有遇到什麼阻礙,於是,陸遜一行便一直向西而去了。
另一邊,素力在得知漢人動手的消息后,便直接將彌加被漢人所伏之事宣揚了出去,並且試圖進軍彌加的地盤。可結果卻是成了兩塊區域的人開始了劇烈的摩擦,之後東部的鮮卑人開始了內鬥,東部戰線節節敗退。這倒是省去了大漢軍隊不少的麻煩。
而夫余因為早先就得知了高句麗的打算,也將原本向西的隊伍撤回,轉而向南佈防。高句麗王見形式不對,也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東北的戰局一時間也僵持住了,對於漢人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好事,至少不會因為多線作戰導致負荷過大而崩盤。
諸葛亮一行則一直向西而行,中途經過了烏桓族地,也發生了一些摩擦。但因為諸葛亮的部隊龐大,戰力比起零散的烏桓部族而言要強悍了許多,導致烏桓族人也是望風而逃。
諸葛亮並沒有就此放過烏桓族人,這些人利用得當,也是一筆不小的資源。
一方面,諸葛亮借用大軍的威勢,“說服”了幾個烏桓的首領,讓他們臣服於大漢的天子,並且扶植了幾位烏桓酋庶長,以統領烏桓。而田豫也自願領兩千人任遠征軍左將軍,兼烏桓校尉,暫時管理烏桓區域的這些游牧民。
另一方面,諸葛亮向烏桓部族頒佈了漢獻帝的自治令,打算作為北地的典型樹立起來。派遣了一些工匠教授烏桓人部分手工業和農業。這兩方面烏桓人本就有接觸,比起那些純粹的游牧民要更為容易接受。
如此以來,烏桓區域暫時算是安定了,並且也算是納入了大漢的正規版圖之內。
諸葛亮的想法是:通過恩威並用的方式,讓烏桓人逐步轉為有秩序的半農耕生活,然後再逐步的加以文化引導,讓其轉化為正真的大漢子民。
田豫對於諸葛亮的作法還是極為認可的,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得到諸葛亮的信任,讓他率軍留在北地。
但黃忠卻不太以為然,勸說諸葛亮道:“這些蠻夷非我族類,此時若是不將其除去,只怕日後釀成大禍啊。”
諸葛亮對於黃忠的擔憂,也沒有否認,只是解釋道:“為將者,不可婦人之仁,這個道理亮自然明白。小懲大戒自是必要的,可是如今我大漢四面為敵,若是大肆殺戮,那麼此後所醞釀出來的仇恨又用何人的血去填補呢?”
對於諸葛亮的話,黃忠也說不出什麼不對的地方來,只能是摸了一把花白的鬍子,思考着辯駁之詞。
諸葛亮笑道:“老將軍心中憂鬱也是自然,但胡人殺之不盡,你我為漢臣,若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豈不是更好嗎?如今烏桓納入大漢的版圖之內,假以時日將其逐步內遷,與漢人通婚,早晚可以將其融入大漢的文化中。若是老將軍技癢了,不如我等加快步伐,趕去代郡再將胡虜趕出疆土如何?”
看諸葛亮猜出了自己的心思,黃忠臉色一頓,隨後便哈哈大笑起來,也許自己的確是出於技癢難耐,才有所想。看着一個個獎勵帶兵都有所為,他作為中軍統帥,自然不甘示弱。
諸葛亮卻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若是從根本上說,自古以來教化和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脫貧致富為目標的,學識與文化也並不直接代表着生產力。而是為了社會穩定服務的,只有社會穩定了,才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文明。
將烏桓人逐步通過和親和文化傳播引入漢人的世界之中,也許沒有戰亂來的更加直接,但卻也避免了一些戰爭所帶來的毀滅性傷害。
烏桓的百姓不比鮮卑,他們並沒有有組織的侵略大漢,在其王上死後,一直是一堆散沙的狀態,這一回外族聯盟軍也沒有將這些零散的部落納入其中。諸葛亮和田豫的這一舉動不僅讓烏桓人感覺到了大漢的寬厚,同時對周邊的許多小部族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無形之中為遠征軍增加了一筆難以想像的財富。
穿越了烏桓的領地,諸葛亮的一萬多人已經來到了代郡附近,真正的大戰和強敵就眼前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