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締結盟約
英格蘭在這場代理人戰爭中,顯然已處於劣勢。羅馬再打下去,所有的盟友就會相繼滅亡。
羅馬軍團在血戰中百鍊成鋼,蠻族士兵早已不是對手了。恐怕這個時候全世界也沒有幾支能與之為敵的軍隊。
英格蘭並不打算從幕後來到台前,親自與之交戰。英王知道從中得不到一點好處,二虎相爭,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必兩敗俱傷。
羅馬向來與英格蘭友好,在馬其頓帝國內亂時期,甚至還結為密謀同盟。兩國曆來就有着同盟史。
結盟無疑是最佳選擇。英格蘭的野心亦可得到展現。到時候以友軍的身份任意通行在羅馬龐大土地上,藉著羅馬“遠征的戰艦”在更遠的地中海區域開疆拓土。優秀的英格蘭軍隊早已不耐寂寞。
“如果真是要結盟的話,那麼我也表示歡迎的。
但是,奧古斯都若有誠意,就叫他和我見面談。帶着他的馬其頓金劍。”
羅馬外交官可能還不知道,馬其頓金劍是當年帝國皇帝波達雷里奧斯訂製打造的,劍鞘純金,劍柄印有皇族獨特的花紋。只賜給皇氏血統的族長,就是為了日後各分支遠距千里,互不謀面時,一家人團聚便於相認。
這個時候恐怕只有,朱利亞·奧古斯都和英格蘭國王英諾森一世還秘密保有這傳世家族之證物。
“我們大執政官絕對是有誠意的,他說西班牙、高盧、日耳曼的命運掌握在您的手上。包括這些不知死活經常挑事的蠻族的領土,只要我們雙方協商好,達成一個都滿意的情形下,立刻從其領土撤軍。
另外,羅馬就會給你們提供最優貿易權。要知道現在能夠和羅馬人做生意的國家太有幸了。
你們的國度會財富翻倍,加快發展的步伐。
軍事通行權,地圖地理信息,情報知會權。
只要英格蘭人忠於我們彼此的友誼,那你們就會成為繼羅馬之後新興強國。”
“會面地點可以由奧古斯都定,我去找他都可以。
但必須會面,我才認可兩國正式結盟。把這個給他看。”
說著英諾森一世拿出一個小物件,是種奇怪的標符,遞給羅馬外交官。
“好像在哪見過,一種希臘符號?還是什麼信物?對,可能是信物。”
外交官踏上回程,心裏還一直犯嘀咕。
“英諾森啊,英諾森,真是個怪人。刻板陰沉,不苟言笑。他不認同的就不可接受。
嗯~,別管他了,英王是同意這些結盟主張的。就看他二人有沒有眼緣了。
誒?奧古斯都不也是鬱鬱寡歡,嚴謹嚴肅的嗎?難不成編的套近乎的話是真的?
二人還真說不上來哪裏有共同點,但就是有某種近似。”
亞雷提恩
奧古斯都拿在手中一看,立刻就明白了英諾森的什麼意思。
那是古代馬其頓將軍調動軍隊的陰符。每位重要的家族成員或者被委以重任的大將軍都有一對陰陽兵符,當內部人員一方交給另一方時,表示調令兵馬或者匯合協助的意思。它屬於一種暗號密符,嚴格保密,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
“金劍。
難道英諾森要......
經過一番周折,奧古斯都、英諾森一世、克洛維、維欽托利、科爾蒂斯終於坐在了一張談判桌前,簽訂了“亞歷山大同盟條約”。這些人分別是當時羅馬、英格蘭、日耳曼、高盧、西班牙的元首或者國王。歐洲進入和平的全新時代。
五國領導人在阿萊西亞會晤,這裏也正是各國的交匯處。原屬於高盧,條約簽訂前被羅馬人攻克。
條約宣佈:
羅馬與日耳曼、高盧、西班牙停戰。
英格蘭王國與羅馬朱利亞家族正式結為軍事攻守同盟、貿易同盟。
西班牙成為羅馬附庸國,由坎特伯雷、盧西塔尼亞和加利西亞組成其國土。新迦太基、科爾多巴、奧斯卡變為羅馬城市。
科爾蒂斯作為半島公爵,在羅馬的授權示意進行管理。
高盧以自治形式併入英格蘭王國,包括這些地區:阿奎塔尼、雷恩、諾曼第、比利時,全部成為英格蘭國土。納爾榜高盧和阿萊西亞成為獨立地區,歸同盟國共有,稅收上繳羅馬,是歐羅巴同盟的內部樞紐。維欽托利伯爵領導自治。
馬賽、米蘭、帕多瓦、里昂正式變成羅馬城市。
日耳曼聯盟國被削弱分成兩個國家。其中東哥特酋長國獲得獨立,與羅馬結為同盟。領土有:哥特、馬科曼尼、洛沃西采、伊里利亞、雅斯基。奧古斯都的意圖就是把他們作為對抗斯拉夫弓騎軍隊的人牆盾牌。
日耳曼公國成立,英格蘭的附屬國。保持原來從薩爾茨堡到撒克遜,上下日耳曼的領土不變。克洛維封為撒克遜大公。
同盟條約把西歐打造成鐵板一塊,力量得到有效整合。
獲得英格蘭以及北方勢力的支持,羅馬北方家族更加權傾朝野,牢牢控制住元老院。南方布魯圖斯開始擔心政局會對己不利。他們是否開始有所行動,還沒有證據。但密謀發動內戰的風聲已經傳遍羅馬城的街頭巷尾。
奧古斯都與英諾森一世早在阿萊西亞同盟大會之前就商討多次。第一次會面是親切愉快的。都佩戴着馬其頓皇氏金劍,讓叔侄二人看起來更加有不解之緣。這對阿萊西亞會議的主角根源於馬其頓貴族。
這不是普通的閑聊敘舊,而是在分配利益,劃分歐洲版圖。
“不,英諾森,我感謝你的好意。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建議。
朱利亞與英王族同源同宗,我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就是與你結成永固同盟。我們相互支持,彼此依靠。
卻無法讓羅馬北部與英國合併為一個二元帝國。羅馬是一個民主共和制國家,我的權力來源於人民,我必須做符合羅馬風格的事才能獲得他們的支持。為我打仗賣命的士兵都是羅馬人,包括你也一樣,你的臣民是英格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