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白馬將軍
“慢慢吃,在家裏吃飯你們急甚?”盧植見劉備兩個吃得這麼急,和氣地道:“小小年紀的,要記住急事不慌亂,才不會犯不該犯之過。”
所謂言傳身教不過如是吧。劉備認為這就叫為人師表。自然點頭如搗蒜,連連稱是。
三個人之後再沒說什麼,也就很快吃好了。由盧植帶着進入了正廳。這裏是盧植待客會友的間廳。至於書房和卧室就是重地了,非請勿進。
讓劉備很不習慣的一點還是沒椅子。這跪坐還真讓在後世生活慣了的人不習慣。不過蹲着也似乎不雅。
“劉備和德然呀,你們家大人的意思是讓你們來我處求學。我想問的是你們想學什麼?”盧植喝着婢女送上的香茶,一邊笑眯眯地問。
劉備知道老師的首次考驗到了,回答得如何,直接決定以後的學習生涯。
“老師,弟子知您文武雙全。您何不因材施教呢?法無定法,然後知法非法!”劉備見小胖子十分緊張,只好硬着頭皮說。
“呵呵!好一個因材施教,法無定法。倒是老師落下乘了。”盧植哈哈大笑,放在杯子說:“劉備和劉德然現在就是吾之弟子。什麼拜師儀式免了。”
“不過,這師母和師兄還是要拜見的!”盧植又意味深長地說。
劉備連忙拉了把一臉懵逼的小胖子,雙雙拜倒在盧植足前。也不知道叩了多少個頭。不過這就算拜師之禮,一切也就妥了。
就在這時,盧府外響起了陣陣馬蹄聲。盧植聞之笑道:“你們起來吧,是你們師兄公孫瓚公孫伯圭回來了,你們去迎一下。”
當劉備打開府門,只見一個二十幾歲的大帥哥,白凈的臉上綴着兩撇小鬍鬚。整個人雄糾糾氣昂昂地從一匹純白色的馬上躍了下來,龍行虎步而來。
“可是公孫師兄?”劉備對這個歷史中特別給力的師兄很有好感。不由從心底里高興地招呼。
這公孫瓚是個純民族主義者。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執行得很徹底。公孫瓚對異族的做法是,打服你,打死你,殺死你,殺光你。
歷史上巔峰時期讓幽州邊界外的異族見公孫瓚而避,見白馬而逃。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這是公孫瓚麾下騎兵白馬義從的口號。更是異族的追魂之聲。公孫瓚亦是三國中讓劉備欽佩的人之一。
《三國演義》中公孫瓚是早期的軍閥,也是實力最強的幾個之一。如果說他有個得力的謀主和給力的謀士團,與曹操官渡之戰就是他公孫瓚。
也就是說這北方沒袁紹什麼事。當然,也可能沒曹操什麼事。這些都是劉備在看到公孫瓚的臆想了。
“你是?”公孫瓚一頭霧水,自己才走半天好吧?怎麼跳出了兩個師弟。
“我們是今天才來老師處求學的。”劉備定了定神,收回了飛揚的思緒,伸手作請狀讓公孫瓚進來。
“哦,兩位小師弟叫什麼名字?來自那裏?”公孫瓚倒是個自來熟,一點兒也不難打交道。
讓劉備不解的是這傢伙為什麼到後期會鑽牛角尖,竟然舉火自焚。就算實在懟不過袁紹,也可以戰略性後退。
也可能公孫瓚那時覺得退無可退,就算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讓人敬佩的一點是,公孫瓚那怕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那幾萬戍邊的部隊也沒動。對付異族的決心,公孫瓚至死也沒變過,不曾動搖過。這算是愛國,愛這片土地,愛這個民族的人物吧。
“師兄,我們來自涿縣樓桑村。我叫劉德然。我哥叫劉備。”小胖子在劉備再度走神時,難得地開口了。
“啥?劉備?”公孫瓚一聽,重複了一句,定定地看着劉備,眼睛裏冒着精光。這與上次劉備看小張飛有得一拼。
“伯圭,咋了,可別嚇着師弟。”盧植站在廳前,有點不解地問。
“啊,老師好,沒事。”公孫瓚笑了笑說,又招呼着下人把從郡城購回來的東西搬進府內。
一行四人又來到客廳,跪坐好之後,盧植很正式地介紹了一遍。甚至從後堂請來了盧夫人。在一通見禮之後,劉備算正式進入盧府,也開始了學習生活。
“你們兩個應該還沒有表字吧?”盧植一邊飲茶,一邊說:“不介意為師為你們提前取表字么?”
“固所願者不敢請也!”劉備自不會拂老師之好意,拱手為禮道。
“劉備,就玄德吧。德才兼備呵呵!”盧植撫須而笑。
“玄德老弟,挺好挺好!”公孫瓚感覺這劉備特對眼,打心眼裏喜歡。
“劉德然,就字德華吧。自然而發,富不可言也!”盧植稍一思索,取了讓劉備兩兄目瞪口呆的表字。
“劉德華,很好很好!”公孫瓚念叨着。
劉備和小胖子劉德然頜首欣然,這也算提前行成人之禮吧。
“老師,弟子知您老對文章歌賦多有考究及自我見解。更不拘泥於前人和形式。今弟子得兩首名為詩的文章,還請老師心鑒賞一二。”公孫瓚在兩個小師弟取好表字之後,又來了個神轉折。
世人都知道大儒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不局限於前人界定的章句。這下正中盧植心癢處。
“哦!為師倒願聞其詳。”盧植一副側耳傾聽的樣子。
公孫瓚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吟道:“其一,《張府後院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後院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處覓,不知轉入此中來。其二,《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公孫瓚話音一落,當場眾人反應不盡相同,不過室內為之一靜,針落可聞。
小胖子劉德然目瞪口呆,小眼神流露出來的意思是:“備哥哥,在說你喲!”
劉備是很吃驚,這漢未可沒網絡,這傳播的速度怎麼如此之快。劉備還真是低估了古代人們口口相傳的速度和威力。
所謂一傳十,十傳百。這是以一種幾何倍增的形式擴散擴張。在漢代,一個人出名基本上就靠人們口口相傳。沒有報紙及媒體什麼。
當然,這傳播的有好也有壞,有充滿正能量的,也有黑色的一面。甚至有謠傳,散佈一些讓社會動蕩的東西。其中方向還是掌握在世家手中。
在戰爭之中就對此多有應用。如反間計,如攻城瓦解守城一方的人心等。都會利用流言傳播一些利於己方而打去對方的消息和言論。
可以說在這漢末,這人們口口相傳能讓人生,更能讓人死。流言可畏,千夫所指都足以說明。就看掌握話語權的當權者怎麼用。
就目前來講,兩首詩的傳播對劉備利大於弊。出名當趁早!壞處是劉備年齡太小,該如何解釋怎麼做出如此意味深長的詩?
難道說生而知之,或者說神人授夢?別逗了,古人並不好糊弄!這也劉備心中忐忑不安之處。少年天才可不好當,神童之名也不好負。
盧植聽了弟子公孫瓚吟完后,雙目一亮。忽而從地上站了起來,左手后負,右手撫須,輕晃着頭,口裏隨之低吟。
“長恨春歸無處覓,不料轉入此中來。這非心細而滿腹才情之人不可為。特別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乃大孝之人,國之大才也,亦國之幸也。”
盧植自言自語說了一大通,主要是表示他非常欣賞。百善孝為先,忠孝難兩全,都足以說明孝道之重要。
尤其在漢代,孝道更是讓人稱道。為什麼徐庶徐元直會被後人歌頌,不正是因為孝么。也難怪盧植如此高度肯定。
盧植自言自語一番,看見三個弟子都呆若木雞,不由一笑,問道:“伯圭,此謂之詩的佳作是那位大賢所為呀?為師當親自去拜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