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神仙長什麼樣子?

第五百四十五章:神仙長什麼樣子?

武則天說:“既然神仙都是方瞳仁,那難道,沒有方瞳的神仙稱作是神仙了嗎?這也有點太偏薄了吧,我怎麼想了那麼多神仙,都不是方瞳呢?”

楊清心笑道:“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只是說,方瞳代表,一些普通的凡人,若是修成神仙,會出現放異相之路。若是真的本來就是神仙的話,天生麗質難自棄,又怎麼能夠一個概而論,那豈不是大家神仙都長成一個樣子了,就是普通人也沒有長這麼一個樣子。”

又笑道:“何不問我呢?,我知道神仙長什麼樣子……”

上官婉兒笑道:“不是,記憶力不好嗎?怎麼對於這些事情倒是挺上心的呀,你怎麼又記憶力好了嗎?”

楊清心笑道:“哈哈哈,這點事情也不用記啊,是不是大家都看到的事情就是看見太多了也能知道的,多了再說了,我一直在這裏生活着,豈不是我自己也成了神仙,我難道見到這些,現在這麼宮中的宮女恐怕也是神仙吧!”

上官婉兒笑道:“這麼說來,還真是這樣呢!呵呵,大人那你說說,神仙啥樣子?”

楊清心笑道:“也許神仙一付邋遢猥瑣樣,但那雙清澈湛明的方瞳孔,卻泄露了他的真相。於是裴君傳授通過試煉的要訣:“若規中方明者,仙道人也。悟者,便拜之。不悟,為試不過。”(《真誥》卷五)。眼規里的瞳子,一是方形,二是如閃電般明亮,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就是微服私訪的神仙。這條識仙法則,難道魔界,就不知曉么?放心,魔鬼可以模仿仙的臉,卻無法模仿仙的明。裴君繼續教導,遇到下土惡強之鬼“作婦女以惑試人”之時,“仍看其眼中,童(瞳)子若暗者,知非是仙,則邪鬼耳。”(《登真隱訣》卷中)”

上官婉兒笑道:“可是這之後通過方瞳識仙的法則在唐代漸漸隱退,方瞳只是神仙導師的LOGO,接受凡人的膜拜。”

楊清心心想,也是啊,李白《游泰山六首》寫他去天門山訪仙,“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據傳開元初期的一代國師道士葉法善曾經“遠訪茅君而遇,岳骨上起,目瞳正方,冰雪綽約,嘕然微笑曰:‘爾來乎!’”(《故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景龍觀主,贈越州都督葉尊師碑銘》)面對遠道而來的尋仙客,神仙們大大方方亮出了軒然仙貌、方方瞳孔,再也不用“你猜你猜神仙的臉”。”

不過這會兒李白還沒出生呢!呵呵!

唐宋的士人常以有方瞳導師來“自神”的。中晚唐有位與裴度、牛僧孺等達官士人交往密切的道士毛仙翁,“我師惠然來,論道窮重玄”,白居易《送毛仙翁》說這位導師“肌膚冰雪瑩,衣服雲霞鮮,”頭髮呈深青透紅的紺色,容顏卻如花兒一樣的鮮妍,“方瞳點玄漆,高步凌非煙”,方眸子如同黑漆一般明亮。蘇軾有一位勤於煉丹的朋友王頤,自稱獲得神仙親傳丹訣,“叮嚀勸學不死訣,自言親受方瞳翁。”(蘇軾《王頤赴建州錢監求詩及草書》)

武則天說:“我就說么,哪能所有人都是方瞳呢!果然在盛世開明的大唐,就杜絕了,這種評論神仙的標準,呵呵,還真是大快人心啊!,可是問題又來了,誰有資格稱方瞳”?

楊清心笑道:“既然方瞳神仙這麼受敬仰,漸漸地“方瞳”也成為祝人長壽、“他神”的一個吉祥詞彙。歐陽修《送京西提點刑獄張駕部》詩中有“汝陽昔見今十載,丹顏益少方瞳明”,張駕部看到這樣,表揚他修鍊精進、練成方瞳的好詩一定很高興,不過他可能不知道“方瞳”是歐陽大人愛用的典故。歐陽修在《又寄許道人》中誇許道士“綠髮方瞳瘦骨輕,飄然乘鶴去吹笙,”贈別高僧又用上了仙家的配置:“方瞳如水衲披肩,邂逅相逢為洒然”(《贈廬山僧居訥》……”

又說:“到了宋代,方瞳就更被祝壽詩詞給用濫了。辛棄疾《鵲橋仙·為人慶八十席間戲作》有“朱顏暈酒,方瞳點漆,閑傍松邊倚杖”,這是題給男壽星的;張孝祥《畫堂春·上老母壽》贈言女壽星“方瞳綠髮對儒仙,歲歲尊前。”相對而言,道經還是保持了方瞳,的高規格,一般只有描繪元始天尊、文昌帝君,的時候才用上“驪珠湛方瞳,內外洞照清”的讚頌語。”

武則天說:“既然是這樣的話,神仙不是和凡人普通人沒什麼區別了,要是這樣的話,豈不是也不好辨認嗎?應該還有什麼區別對吧,特殊的地方對吧?”

楊清心笑道:“這就要說到神仙的七大,也就是莊子七大……《莊子·徐無鬼篇》云:“知大一,知大陰,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盡有天,循有照,冥有樞,始有彼。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者,不知而後知之。”釋曰:《楞嚴》七大,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周遍含容,無所不至,是彰性德之妙……”

《莊子》七大,不惟表性德,亦表修德。性修不二,本末兼賅,所謂“大一通之”,已攝《楞嚴》地、水、風、火、空、識、根等諸七大矣。

“大定持之”,以表修德,以修合性,故業識忘而天真現。智照無邊,冥應無窮,所謂:“盡有天,循有照,冥有樞”也。

此中“大陰解之”,亦表修德。老聖所謂:“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也。大陰者,寂靜之德,坤象也。大目者,普眼也。

“大目視之”,表果德,法眼也,見徹法界之謂也。

“大均緣之”,表化他德,平等大慈,普覆眾生之謂也。

“大方體之”,表性德,身剎涉入,依正圓融之象也。

“大信稽之”,又表修德,信為道源,功德之母,萬行之首,有大信,而後證大果,未有不信而行,不行而證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五章:神仙長什麼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