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祖雲嘆道:
“想不到平時驍勇敢戰的韓裕臨陣退縮,難堪大任。剷除沈約等權臣的計劃只能蹉跎。”太子勸慰道:
“我們尚未與沈約他們開戰,雙方顏面都得以保全,既然大家都吃不掉對方,不如就此罷手,協商退兵,爭鬥留待日後。若等沈鈞十五萬大軍開進建康,局勢恐怕生變。”三日後,祖雲在玉冰樓宴請沈約、謝志、於信、恆玄。玉冰樓恰好位於雙方守軍防區之間,宴請當日,玉冰樓兩側,都是雙方披堅持銳的甲士,氣氛頗為沉重。
雙方頗有默契,絕口不提前些日劍拔弩張之事,只談往昔情懷,大有不勝感嘆之意。酒過三巡,雙方進入正題。祖雲道:
“北方軍將領劉亞的十萬兵和鄭曉的十萬兵來建康附近,只為練兵,如今操練結束,只留五萬兵據守,其餘兵馬回到原地,以防秦燕偷襲。”沈約點頭道:
“沈鈞大軍,五萬先頭部隊還是如期趕往建康旁邊的鄴城,與守軍聯合兵演,另外十萬兵隨輜重緩行,逐步撤回戍邊。五萬先頭部隊與鄴城守軍兵演完畢后,也擇機退回原地戍邊。”祖雲知道,沈約之意是,你撤退多少兵馬,我就相應撤退多少兵馬,你把兵馬全部撤離建康,沈鈞大軍才會全部撤回。祖雲只得同意。沈約覺得這也是個很好的結局,既避免了內戰,又防止秦燕趁火打劫。雙方既然沒有真正開戰,那就讓一切恢復原狀,只當沒發生過。至於今後的爭鬥,只能以後再說。
五日後,劉亞和鄭曉的北方軍開始陸續回撤,沈鈞大軍也開始緩慢行進,局勢迅速緩和下來,趙皇楊瑞的身體也在此時恢復過來,親理朝政,太子不再監國。十日後,沈鈞隨軍到達離鄴城不遠的許昌,想到大戰已休,心思倦怠,於是帶着幾個侍衛,到江心垂釣散心。江面霧氣繚繞,沈鈞望着魚漂,心事重重,難以平心靜氣。正在此時,一葉扁舟,來到離沈鈞不遠處,一人帶着斗笠,也在靜靜垂釣,一盞茶功夫,便釣上不少魚。沈鈞見狀,頗為欣羨。不久,那人身旁的家僕,划船過來,說是他家主人請沈鈞去舟上共享鮮魚美酒。沈鈞一行人劃到那人船邊,那人舟小,沈鈞讓侍衛留在自家船上,獨自一人登船拜訪,那家僕也很識趣,拿出美酒鮮魚到沈鈞船上,與其侍衛邊吃邊聊。沈鈞進入船艙,見一人背對他,正在翻烤鮮魚。沈鈞只覺此人身形相熟,走進一看,竟是於信,不由驚呼道:
“於兄,是你!你我相見,怎麼還弄的如此神秘兮兮?”於信笑道:
“不如此,何以掩人耳目?”船外霧氣彌重,兩人邊吃邊聊。於信道:
“沈兄千里迢迢,帶兵急趕而來,戰事已休,是不是有些沮喪?”沈鈞道:
“是有些沮喪,不過大哥在此險境之下,還能轉危為安,實屬不易。”於信道:
“這次祖雲本可趁你兵馬未到,將我們一鍋端掉,可惜韓裕領兵十萬,卻龜縮歷城,拒不出兵建康,祖雲眼見這大好機會喪失,只能同意講和。所以說,祖雲有了韓裕這個豬隊友,再好的機會也把握不住。”沈鈞心念一動,笑道:
“於兄不辭萬里而來,還要掩人耳目,有何大計?”於信笑道:
“沈兄果然是一點就透。”於信低聲道:
“根據協議,祖雲已撤走多數主力,只留有五萬兵馬。沈兄此時若率十五萬大軍全力進攻,祖雲必敗,沈兄再領兵入建康,擁立沈約為帝,大事可成。”沈鈞大驚道:
“大哥也是如此想的?”於信嘆道:
“令兄尚未表態,不過他一向過於謹慎,此等大事,需要旁人極力推動才行。”沈鈞道:
“與祖雲協議已成,這麼做,豈非不守信用,既惹天下人恥笑,又恐引起北方軍騷動。”於信道:
“師出有名清君側,祖雲這等奸佞,人人得而誅之,與他只需兵不厭詐,何必談什麼信守承諾?”於信見沈鈞不語,冷笑道:
“沈兄與韓裕情形相仿,難道還想步韓裕後塵嗎?”沈鈞道:
“擁立一事必須得到大哥默許,以免將來不可收拾。”於信道:
“這好辦,你我斟酌,以你的名義修書一封,我帶給鄴城主將高勝,由他轉交給沈約,探探口風。高勝是令兄岳父,是最合適的信使人選。”三日後,高勝前來拜會沈約,沈約見岳父前來,便奉上上好香茗,談談國事,也聊家常。高勝道:
“沈鈞托我轉給你一封家書,你看看。”沈約展信一看,上書“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尤其是下聯這句“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沈約一見,可謂觸目驚心。因為問鼎就是問鼎中原、問鼎天下的意思。沈鈞的意思很明白,眼見祖雲撤軍,形勢對我們極為有利,我們應該藉機滅了祖雲,清除楊氏,奪取天下!若你要反,我唯你馬首是瞻!這封信由高勝轉交,意思很明白,沈家的所有親戚都支持你。
沈約看完信后,面色沉重,沉吟半晌不語。後來過了很久,才拿起筆來在這八個大字上改了一個字,然後交還高勝,高勝又轉給了沈鈞。沈約到底改了哪一個字呢?是那個“似”字,他把“似”字改成了“未”字,於是這句話就成了“鼎之輕重,未可問焉!”意思也很明確:我現在無意造反!高勝在轉還這封信的時候,嘆道:
“一似一未,我何詞費!”他和沈鈞一樣,也想勸沈約造反,但見沈約改字表明不反的心跡后,也頹然無話可說。
於信得知情況后還不死心,專門寫了封密信給沈約,信中只有一句話:“江南並無明主,我公豈有意乎?”意思是,如你願趁此大好機會謀反,於家莫不捨生相從!可沈約還是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