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孫策陣前斬將
耗費十數日之久的大漢海軍終於抵達渤海,無數的珍寶被送回岸上,當這消息傳到洛陽傳到洛陽,劉宏只是口頭嘉獎一番,便令黃義三日內抵達洛陽!
得知前因後果的黃義拿敢怠慢,獨留周瑜護送珍寶之後,便同甘寧孫策先一步疾行洛陽。
并州西河郡,十數次的交戰新兵終於有了看頭,臨陣不懼,配合有度,頗含一絲精銳的氣息。不過這十數次的交鋒兵甲折損同樣不少,就連黃忠都吃了數箭,若不是大漢甲胄一流,恐怕老將亦要折戟!
看着城下遍野鐵騎,黃忠便讓人高掛免戰牌,拖一日是一日,反正他不着急!
羚摩單于領大軍至此已經數日,本以為到了之後耶羅沙已經被斬,可是讓他失望的是,面前的漢將並非是十年前那個持戟之人,以至於耶羅沙活到現在。
看着漢軍依舊選擇不戰,羚摩望着高大的城牆眼中精芒閃爍,他不知道這十年大漢經歷了什麼,他只知道大漢如今將老無人,若是一直不攻城,自己腳下的石頭便不可能踢的遠遠的!
“耶羅沙聽令,即刻率領麾下攻城!”
一旁的耶羅沙聽到羚摩單于的話,頓時眼瞪的猶如銅鈴,自己麾下可是騎兵,用騎兵怎能攻城,況且攻城便需要下馬,下了戰馬豈不是送死么!
彷彿感受到氛圍的陰冷,羚摩遂補充到:“十數日連翻大戰,損兵折將亦不在少數,然敵城依舊固若金湯,作為前鋒,其罪當誅,不過本單于也知非將軍之過,故此次攻城會讓騎兵弓箭相助,以震軍威!”
就在黃忠剛準備下城,蒼涼的號角聲便悠揚響起,聽的黃忠臉上如同開了染坊!
騎兵轉戰千里,破陣殺敵不在話下,可若是攻城,這與送死沒什麼兩樣。
聽到號角的黃忠猛然伏在女牆之上,見得城下鐵騎下馬向城下奔來,頓時眼中生出無限笑意!
“放箭!”
隨着黃忠一聲令下,組成黑雲的箭矢瞬間飛向天空,而後朝着攻城傻缺刺了過去!
刀槍劍戟的碰撞讓人熱血沸騰,然而數以萬計的箭矢卻讓心心底發寒!
一波箭雨落下,死亡以片而論,看着敵人無力的箭矢,黃忠伸手撫去,而後衝著城下兵馬叫到:“爾等大錯特錯矣,與其被逼來送死,不如放下兵刃降吾大漢……”
黃忠單人之聲不足以聲傳數里,可是當城上兵甲同語之時,即便是數裡外的羚摩都聽得清清楚楚!
俗話說,老而不死是為賊!經戰不下百次的黃忠,見到騎兵攻城,瞬間聯想到敵軍內部已生齷蹉,是以張嘴便是攻心!
而在後方的羚摩聽到悍將此言,頓時心中一驚,能讓耶羅沙下馬攻城本就是以勢所逼的結果,若真其選擇了投降,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於是倉促下令退兵,以掩飾自己本意!
見到敵兵盡退,黃忠越發覺得其中有貓膩,若心中無愧,怎會被一言而退……
虎頭蛇尾的戰事落幕,黃忠也迎來了洛陽的消息。
十數日前,黃忠不敵敵將的消息傳到洛陽,偌大的皇城為之震動,如今大漢年輕將領皆在西方,如果黃忠身死,洛陽將無名將可出,是以劉宏下令着其緊守城池,拖至敵軍兵疲再尋戰機。然而就在數日前,上天眷佑大漢,其侄黃義攜寶而歸,如今領命正向西河郡趕來!
得知消息的黃忠一聲長嘆,人老不中用啊,若是正值壯年,怎會讓敵人囂張,怎會讓天子擔憂!
清晨便帶着炙烤之意紅日悄然降臨,從洛陽馬不停蹄趕來的黃義終於入城。
看着被聖上一手捧起來的侄兒,黃忠不斷搖頭,若是武藝再強上數分,與身邊的孫策相當,這才有資格坐上年輕將領第一寶座,如今卻始終差着火候!
“擂鼓,出城!”
隨着黃忠下令,時隔數日的大軍再次列陣城下。
騎兵護衛兩側,步兵結陣中軍,而步兵中央則是重甲騎兵,戰鼓驟停,漢軍中衝出一將,青驄馬,虎頭槍,端得博人眼球!
耶羅沙見漢軍斗將之人不是白髮黃忠,頓時起了輕視之心,本不欲出戰,奈何羚摩催促,只能縱馬入場!
戰鼓擂動,雙方之將初交手便各有驚心!
孫策感嘆,此人不愧是敗老將之人,一手鋼叉收放隨心,稱得上對手!
而耶羅沙此時眼中的輕視早已消失不見,只短短數回合,他就能感覺到此人的強大。
兩馬相錯,耶羅沙一改先前蠻力,以巧而戰,沒想到這一改卻麻煩了!
孫策幼虎初成,一桿長槍就是甘寧都不敢直視,更是與趙雲鬥上數百回合而不落下風。
趙雲以巧入武,能與趙雲相都數百回合而不敗的孫策怎會怕使叉的耶羅沙!
見其放棄以力奪人,孫策一聲暴喝,手上之力又加了數分!
狀若瘋虎,用來形容此時的孫策一點都不為過!
黃忠見之,滿目的回憶,當年他何嘗不是如同孫策這般,可是現在,無能為力了!
“不過百回合,敵將必敗,屆時興霸帶着重騎沖陣,若所料不差,敵軍定然後撤!”
說完話的黃忠好像看懂了黃義眼中的疑惑,於是把之前騎兵攻城的事說了一下,這才打消黃義的困惑!
如黃忠所料,百合之後耶羅沙只能疲於抵擋,根本沒有反手之力。
又數十回合,耶羅沙身中數槍,由於不是要害,遂虛晃一槍撥馬欲回,怎奈他小覷了孫策的殺心,就在其剛回頭,虎頭槍瞬間脫離孫策之手,攜帶破天之勢命中耶羅沙后心!
抽回虎頭槍,還不待孫策咆哮,越發急促的鼓聲伴隨着滾滾鐵蹄傳遍整個戰場。
大漢重騎兵出動了!
而羚摩大軍見耶羅沙身死,頓時一陣驚慌,又見重騎兵出陣,皆欲向後退去,但是由於軍令的存在,他們只能備受煎熬的立馬陣前!
然而,就在此時,一聲號角自中軍響起,聽到之人個個面上泛喜,瞬間大軍崩潰,向各處散去!
漢軍見此,並沒有進行追敵,而是聞聽鳴金返回河西郡城。
此時匈奴大營,敗了一陣,損失悍將的羚摩正在吃酒,而帳外則上演着殺戮!
這千餘人乃是耶羅沙的鐵杆,如今耶羅沙陣前授首,這些人自然不能留,不然怎麼能讓丁令真正的歸附!
匈奴營中的兵戈之事並未傳到西河郡城,當然,即便傳來,發現被人當成刀使,黃忠眾人也會一笑而過!
“此處乃敵軍大營,其營兩側一面高坡,一面低谷,正是藏兵之所,因此騎兵可盡歸此處!”
看着黃義數人沒有異議,黃忠接著說到:“今夜伯符與興霸各領騎兵五萬,酉時填腹,戌時出城,亥時隱於兩處,待次日其眾兵臨城下,立刻行奪營之事,而後結陣直道,勿使敵逃脫!”
“吾等接令!”
二人出帳之後,黃義猶豫開口說到:“叔父……”
“放心,明日汝領城中十萬騎藏於左側,待聞鼓聲,可盡數衝出,屆時叔父會讓三萬重甲全力配合汝!”
次日天初放亮,城中僅余老將的黃忠便全部令兵甲結陣城下,鋪天蓋地的旌旗絲毫不見比匈奴兵少!
掐算着時間的黃忠,正準備讓重甲出動,不料敵軍陣中衝出一將,正是悍將枯耶爾!
黃忠雖然不認識此人,但見此人氣勢,就知道不下於耶羅沙,於是嗤笑一聲,直接下令三萬重甲壓上!
此時作為對手的匈奴兵馬見漢軍如此下作,個個破罵出聲,隨後便蜂擁衝來!
戰馬相撞,人頭紛飛,三萬重甲騎兵相對於數十萬匈奴兵一點都不起眼,剛入敵海,便被淹沒其中。
然而就在大漢戰鼓急促的催促下,戰場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左翼突然出現無數騎兵,這讓羚摩憤怒不已!於是下令中軍力壓左側,暫緩對重甲騎兵的殺戮,着重消滅輕騎為主!
然而事實告訴羚摩,遇戰不要慌,特別是面對大漢,更不能慌!
就在大軍向左側偏移之時,大漢步弩終於進入戰場!
有了步弩的加入,再加上攪屎棍一般的重甲騎兵,強悍的匈奴大軍瞬間被搞的一團遭!
若不明戰事的人見到如此情況,定會認為大漢此戰必勝,可是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匈奴後方的兵甲一直未動,看似這些兵甲不多,但是若這些人真的進入戰場,情況瞬息可變!
西至黑海,東臨汪洋,北踏寒湖,南入大漢,縱橫在廣袤大地的匈奴,顯然不是易於之輩!
然而就在戮戰正酣的時候,匈奴後方直道上出現數百染血的匈奴兵甲,不過盞茶的時間,勝券在握的匈奴吹響了撤退的號角聲!
而此時兩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那麼容易撤退。是以漢軍見匈奴兵甲無心戀戰,皆緊咬不放,以求戰果的無限擴大!
羚摩見此,再次讓令兵吹響號角,聞號兵甲凡是沒與漢軍交手的盡數後撤,顯然已經放棄了戮戰的兵甲。
見到敵軍撤退,黃忠頓時面現焦急,他可沒忘,匈奴後方結陣十萬騎,以十萬騎兵對付近三十萬的匈奴鐵騎,着實有些困難,況且騎兵也並非百戰老兵。
只是如今焦急也沒有用,唯有滅了餘下兵甲才能前往增援。
看似勝了,若是不能留下來犯兵甲,那就等於敗了!
黃忠這邊心焦的清理敵兵,而另一處大戰剛剛爆發!
襲營過後的十萬騎兵依計陳兵直道之上,就等着殺戮匈奴殘兵,沒想到匈奴兵出現后,並非是意想的殘兵敗卒,而是戰意蓬勃的兵甲!
面對這些敵兵,孫甘二人對視一眼,眸中盡生癲狂之意,隨後便領着兵甲飛奔在直道之上!
面對攔路虎,匈奴兵甲並未畏懼,同樣策馬撞向漢兵!
衣甲破碎,兵戈斷裂,前一刻還嬉皮笑臉的兵甲,后一刻恐懼挂面而亡。
再次出槍,孫策臉上充滿了震驚,他本以為能敗老將的敵將死後敵軍再無悍將,可沒想到是自己想錯了!
躲過面前掠面鎚頭,孫策心有餘悸的看了看怒目圓睜的敵將,只見此人身材高大,膀闊腰圓,一桿鐵棒兩頭凝聚着醜陋的鐵疙瘩,頓時明白此人以力大著稱!
就在孫策愣神之刻,一條鐵索瞬間抽向這員敵將!
“伯符莫慌,某來助你!”
有了甘寧的加入,孫策怒吼一聲,虎頭槍攜帶破山之力砸向枯耶爾!
枯耶爾見此,亦不甘的發出一聲虎嘯,抬兵便擋下孫策全力一擊,而就在這緊要關頭,泛着血紅的鐵索瞬間跨過空間,狠狠地抽在枯耶爾腰間……
看着敵軍破陣離去,孫策終於忍不住噴出一口鮮血!
十萬騎兵想擋住三十萬鐵騎,哪有那麼容易,若沒有意外發生,根本攔不下,而如今,就是沒有意外,所以只能望着敵騎離去!
不過值得安慰的是,敵軍大將被俘獲,就因為此人,孫策才口吐鮮血!
“末將無能,未能攔敵於此,還望將軍軍法處置!”
聽着孫策有氣無力的話,黃忠搖了搖頭,沒能留敵於此,並不怪孫策,要怪只能怪自己太過驕傲!
“來人,抬伯符回城修養,輕騎出陣,隨本將追敵!”
離西河郡五十計處的坡凹里,冒頓聽聞強敵沖陣而出,臉上並無意外,畢竟兵甲差距太大,一方新兵,一方血煉老兵,想盡數留下來犯實在不太容易,這也是為什麼自己伏兵十數日不肯出現的原因,再說了,自己只有三千不足殘兵,即便出去又有什麼用!
“看來還得回去啊!眾甲上馬,趕在敵軍之前抵達河水!”
三千不足的殘兵聞言,盡皆翻身上馬,盪起煙塵向河水之處行去!
日落時分,聽着并州傳來的消息,劉宏一臉肉疼之色,出兵近四十萬,二十萬騎兵不足十二萬,三萬重甲不足兩萬,十五萬步兵只剩十萬,這損失也太過大了些吧!
更重要的是,這一戰只殺敵不足二十萬,大漢何時有過如此巨大的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