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泰山封禪

第一百一十七章:泰山封禪

國破了,家亡了,對於兩國將士而言,可謂是晴天霹靂!

他們之所以要戰,之所以要逃,皆是因為身後有家有國,如今兩者被踩碎,他們毫無疑問的選擇了投降!

要說他們心中無恨可能嗎?顯然不可能,可是恨意便是傾天,那又能怎樣呢,面對不斷趕來的漢軍,他們只能選擇如此!

收降的步伐還在繼續,臨時的帳篷里坐滿了大漢基石,曹操也好,袁紹也罷,皆在為一事發愁!

俘虜的兵馬是殺還是抓,這是一個大問題,別看曹操是有名的屠夫,但是面對這近四十萬青壯,還是有些猶豫!

持抓為奴的是袁紹,他認為這些都是免費的勞動力,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持殺着是呂布,因為他只說了一句話,便讓眾人陷入了苦惱。

他說:縱觀番邦,皆王族盡滅,易皇上一統,化國為郡縣,為大漢再添數州!

就因為這句話,才讓眾人為難,確實,殺王族,滅精銳,消人口,這一連竄的刀斧加身,確實能夠短時間把番邦變為國土,可是……這乃不可多得的資源,如此戮盡,實為可惜!

將令難下,只能向洛陽請示,因為這些人的命運掌握在一人手裏!

一書飄越千萬里,當劉宏知道有四十萬青壯落在自己手裏的時候,登時便笑出了聲!

如今大漢完美的統一,便是藩國都變成了州郡,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猶如朝陽的大漢,自然不能虛度光陰,更何況,早就定下了西行之路,與其讓大漢精銳以身飼劍,還不如讓這些俘虜擋槍!

在溫德殿定下了這批俘虜的命運之後,劉宏正準備口吐下朝的時候,卻不知賈詡哪根筋搭錯了,居然開口說到:“黃巾滅,梟雄亡,清幽並,戮鮮卑,消旌羌,收唐發,納西域,定遼東!”

就在賈詡說完,朝中之人盡皆滿面紅光,就連劉宏都有些熱血沸騰!

“文和,朕知道自己功業卓著,但是沒必要在下朝之際言說吧,不如這樣,待開始上朝,直接開口誇朕,朕會很開心的!”

劉宏一臉得意,絲毫沒法下殿中諸臣激動中充滿嚴肅的面孔!

激動就是激動,嚴肅就是嚴肅,這兩種神情生在臉上根本不可能,因為這是兩種對立的神情,可是如今卻偏偏掛在了眾臣臉上,真是好生奇怪!

“皇上,身為天子,當彰顯有度,輕浮之事,當不了得,今臣之言,非是獨贊皇上之功,而是欲向天表彰聖皇功德!”

看着眾臣狂熱的眼神,劉宏頗有不解,而後說到:“嗯,文和說的是,繼續向天表功吧,朕同意你這麼做!”

廢話,誇自己難道自己還不同意?顯然是不可能滴,不但要誇,還要大大的誇,只要聽着舒服痛快,便是把這溫德殿誇塌都無所謂!

哪知,當劉宏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群臣激動的行了個大禮!

咳咳……這一禮行的如此突兀,着實讓劉宏不解!

“既然皇上同意,不知定到何時,讓何人跟隨,調幾何護衛,好讓詡着手準備!”

納尼?夸人還要準備,還要定護衛,這也太莊重,太嚴肅了吧!這到底要幹嘛?

“呵呵……文和,不要戲弄於朕,朕剛剛不是說了么,讓你明日好好誇,哪還要護衛吶!”

劉宏說完,殿中一眾的表情皆凝固了!

賈詡不愧與劉宏接觸最深,首先反應過來,而後說到:“皇上,向天表功非於溫德殿,而是太祖於封禪之地向天祈語!”

聽到這話,劉宏頭腦一嗡,瞬間明白了過來,這哪是單純的誇讚,這是要封禪,而封禪之地便是五嶽之首的泰山!

泰山自古以來被譽為天下第一山,當然,這乃古人認為。先秦之時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蔡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禪泰山禪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后又有秦皇登泰山,武帝表功績,可以這麼說,只要功績卓著的天子,皆會在泰山封禪!

這麼做,並非是向天帝表功,而是要神化天子,以便奴役臣民!

劉宏知道,但是他更明白,君權神授,只有行了泰山,才能更好聚攏民心,不然,深刻在骨子裏的奴性會讓大漢頃刻間分崩離析!

你想,一個帝王,連自己的功績都不敢向天帝祈言,又怎能會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天子,特別是在這個對鬼神充滿敬畏的時代,如果不行泰山,不去封禪,恐怕這大漢將會成為漂浮在水上的浮萍,稍有一絲波瀾,便是萬劫不復!

封禪之事既然有人提出,那便不能無視,更何況還是賈詡提出,群臣附議!

“咳咳咳……既然是要封禪,那便不能耽擱,如今四夷皆服正是時候,不過……兵甲未歸,朕心中不安,遂兵甲回歸,再舉封禪!”

遼東,袁曹諸將正在着急忙慌的收拾軍資。他們收到了洛陽的消息,說是把俘虜先壓送至渤海,着渤海水兵看管,而後划三國之地為遼州,着周瑜臨時坐鎮,其兩國王族盡滅,一個不留!

若只有這一點消息,眾人自然不會顯得着急忙慌,之所以如火燒眉毛,那是因為緊隨而來的錦衣衛傳書,上邊只有一句話:封禪在即,速歸!

自古以來,能夠行封禪之事者,除了帝王沒有任何人,所以眾將得知皇上將要封禪,自然不敢耽擱一分一秒!

看着俘虜盡皆上了戰船,曹操一眾這才鬆了一口氣,因為俘虜太多的緣故,足足運送了三趟,費了近十日之功,如今搞完,自然放下了心中的這塊巨石!

“諸位,遼東之事已畢,耽擱十數日,吾等應戰馬疾蹄,儘快行入洛陽!”

看着短粗的曹操,坐到馬上扯的面紅耳赤,眾人朗聲一笑,催動着戰馬躥了出去,絲毫不管被煙塵蒙蔽的曹操!

不多時,身後傳出了一陣曹屠夫的惡罵,眾人對此,只是寥寥一笑!

戰馬的七日飛騰,終於盪起漫天煙塵來到洛陽,之所以這麼快,自然少不了連夜前行的原因,當然也因為沒有拖後腿的步兵!

縱馬入城雖然沒有罪,但是卻遭人不恥,可是面對大漢兵將,百姓卻難以生出口誅之言,因為他們明白,能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離不開這些被血水浸泡的兵將!

行至皇宮,眾人剛勒停戰馬,宮中便疾走過來一人,見是蹇碩,皆以禮迎之!

看着面帶疲乏的眾將,劉宏立馬讓人賜坐,而後言到:“看來汝等皆知封禪之事了,不然不會這麼快趕回來,汝等辛苦了!”

袁紹激動的插嘴說到:“封禪之事非同一般,吾等不敢耽擱,不知皇上封禪何人跟隨,若是……”

看着袁紹一臉諂媚,劉宏豈能不明白他想什麼,於是輕笑一聲說到:“本初且安心,同行之人怎可少得了汝,這次封禪依文和之意,不但汝為同行,朝中之眾皆隨朕前往!”

劉宏說完,眾臣懵了,自古以來,君王封禪哪有全挑的事,不過看如今外夷渙滅,百姓安居的情況,朝堂之眾同隨亦沒什麼不可!

仲夏之初,帝出洛陽,欲行泰山封禪,隨行者王臣百工,強卒悍將,車馬轔轔,旌旗耀天,共計二十萬人,每逢之地,百姓擔漿提壺者不可計數,而聖每每走出,皆飲百姓漿水,以示親近!

泰山東威滄海,西鎮大河,山勢挺拔,奇峰突兀,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岳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云:“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

行至月余,終見泰山,這時的群臣,非但沒有一絲疲態,反而更加精神!

班固《白虎通義》說:“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又言: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父之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着己之功績以自效也。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梁父之阯以報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於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因此,當劉宏剛入泰山,先到的賈詡便將其引至行宮,並且讓其沐浴三日!

直到三日後,劉宏才從行宮中走出,順着石階向峰頂行去!

封禪為兩步,第一便是刻石告天,寥表功績,而後便是在山下鑄泥台以祭大地,完成這兩個步驟才算封禪完成!

由於寅時初向山上行進,當劉宏行到目的地,太陽正好剛剛跳出雲海難得的日珥現象卻呈現在眾人面前!

明代于慎行在《游泰山記》中說:“頃之,平地湧出赤盤,狀如蓮花,蕩漾波面,而燁煒不可名狀,以為日耶!又一赤盤大倍於先所見,側立其上,若長繩左右汲挽,食頃乃定。”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此乃祥瑞雙龍銜日,欲為皇上佩戴天冠!”

聽着賈詡的話,劉宏嫌棄的翻了個白眼,什麼雙龍銜日,分明不過是日珥罷了!

不過,劉宏雖然不在意,可不見得別人不在意,在這個君權神授的時代,如此神跡,怎能會讓他人無視!

聽着身後一陣陣高呼,劉宏身上映滿了光輝,平天冠閃耀着琉璃之光,還別說,真有一絲神聖充斥在裏邊!

到這裏,不是為何觀光旅遊,劉宏痴迷美景,他人可不會沉迷其中,於是賈詡便示意蹇碩,而蹇碩登時明白何意,伸手掏出一份蓋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字眼的娟黃布匹!

“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三十有六年,開疆擴土,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特此祭天,彰顯功德,庇佑之下,萬道昌順!”

祭天之言讀完,劉宏身後再次想起跪拜之聲,這個時候,劉宏才恍然驚醒,待回頭,紅日正落其頂,猶如萬道光輝為其所撒!

如果說之前雙龍銜日這種神跡讓其充斥着一絲神聖,那麼這一刻的紅日置於腦後卻讓他徹底被神化!

群臣激動的無以復加,不管是腹有韜略的文臣,還是浴血破敵的武將,每個人眼裏都充滿了激動與敬畏,他們的眼神不再像看一個凡人,而像是看一個神人,這一刻的劉宏,當得起天子二字!

看着石壁上刻着六合盡滅,八方皆服的功績,劉宏對這紅日躬了三身,而後撇了撇嘴出言說到:“如今祭天已成,是否可行於山下了?”

“回皇上,可行山下!”

隨着劉宏離去,眾人盡跟隨而至,然其丈內,卻只有蹇碩一人跟隨,至於他人,皆不敢進前,顯然之前那種天子印象已經烙印在了他們心中!

費了近三個時辰,眾人才到山下,不得不說真是上山易,下山難!

山下祭地的一應東西除了五穀三牲皆為黃泥所做。待劉宏把香插入黃泥鼎中,蹇碩便又掏出一張娟布!

“承天之帝,以告後土,人皇統神州,近滅肖小,遠退蠻夷,擴土萬里,囊括數州,五穀三牲,以奉後土,飄搖萬境,今入神州,無以遠近,皆以安之!”

蹇碩讀完祭地之言,劉宏隨後行三禮,這便是對大地的尊敬,而後群臣跪拜呼喚,這才禮成!

直至行筆記錄的官員把所看到的東西以文字交到劉宏手上,眾人得見劉宏點頭,封禪之事這才結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泰山封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