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士兵屯田 西河郡的現狀

第十四章 士兵屯田 西河郡的現狀

屯田早在西漢便已經出現,那個時候是漢武帝的制度,屯田有軍屯與民屯之分,漢代以軍屯為主。漢武帝劉徹元狩四年(前119)擊敗匈奴后,在國土西陲進行大規模屯田,以給養邊防軍,這就是邊防屯田。民屯的開放是在曹操的時候,曹老闆為了籌措糧草開始進行屯田,最後的結果也是很好,最後得到了大批的糧食從而得到了足夠的士兵,為他統一北方提供了莫大的助力,當然了,這種屯田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需要官府手裏有着大量的無主土地,這樣的話,官府才能作為地主來向農民租出土地,農民雖然說名義上還是自耕農,但是事實上已經成了官府為僱主的佃戶,和佃戶也沒有多少區別,只是換了一種身份,而且還能夠免除徭役和兵役,東漢末年的大亂也是從義務兵役制走向了唐朝的募兵制的一個契機,這個契機也是能夠讓民屯的屯田制發展下去的基礎,兵役和徭役都是一個朝代的大事,和賦稅一樣都是在農民身上沉重的義務,這也是因為人口的不足和地域的開發程度不足的原因,一些需要更多人完成的或必須或是奢侈享受的事情分攤在每個人的身上那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人口的增加又需要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環境,而在生產資料的不足的時代裏面,農耕民族又需要時時的防着游牧民族的進攻,因此又是必須需要士兵和軍費的開支,等到陳逸自己開始處理政務的時候才知道這個錢啊,來得快去得也快,看似是張家那邊一車又一車的糧食再往郡城裏面運,但是陳逸知道這裏的糧食也是每天幾百石的向外支出,真的是錢和糧食全都不值錢,每天都是一車車的從外面來,在一車車的運走,陳逸都快麻木了。

值得一提的是,陳逸在西河郡已經開始暗中實行雙重貨幣制,其實就是糧食和現在通行的五銖錢,為了避免糧食和貨幣之間的兌換價值差價太大,陳逸在發放工資的時候不只是發放貨幣,還間接地用錢不多為借口該用糧食抵價,用這種方法間接地控制住西河郡的糧價,現在陳逸的四個縣下屬的都是小地主,他們也沒有哄抬糧價的本事,至於別的家族,林家和胡家現在並未知道自己的存在,他們現在完全摸不清李汾的底細,也並不知道現在李汾只是陳逸的一個下屬,所以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待在家裏細細的想着要不要派遣家族子弟來這裏擔任官職,因為這派了子弟前來,就相當於是投資和站隊了,萬一現在的官府和匈奴人作對並且大敗最後被人屠了城,那麼這些家族也要有所牽連啊。

各大家族們一直擔任着一個非常合格的官府和匈奴人之間的牆頭草的角色,既是在兩邊勢力的夾縫中生存,又是在兩邊的對戰中發著戰爭財,從中取利,所以也是一種很令人不恥的行為。只是現在國事衰微,不懂得這種生存之道的人早就被滅了滿門了,早就從這個世間消失了,這樣也是一件無奈的事情,總結到最後,大家都是為了生存嗎,這實在是在這個窮苦時代生而為人的一種無奈,陳逸只想着讓大家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就好了,這是自己這幾十年的人生最大的意義。

陳逸立馬開始跟戲志才商量屯田的事情,戲志才也很高興,這樣他們就能夠得到更多的糧食,也能夠把閑散的土地和人口全部都利用起來,而且還能通過這個活動增進農民和士兵之間的關係,陳逸會藉著兵屯這個契機,促進軍民之間的感情,讓百姓自發地擁護軍隊,讓軍人體會到在陳逸手下當兵的光榮,之後在這一年之後就可以慢慢的募兵了,而且這樣的士兵不僅是為了餬口,他們也有了更高的信仰和更好的榮譽感,在作戰時也會更加的勇猛,也更難以出現膽怯之氣,士氣不會因為小事情出現什麼樣的波動,高漲的士氣會讓陳逸在戰鬥中佔到極大的便宜,一支有着作戰榮譽感的軍隊的戰鬥力是極其強悍的,不管這種戰鬥榮譽感是來自於軍工和獎金(參考秦軍的戰鬥力),為了保衛家國揚我國威,驅除韃虜(參考漢軍),這些不同的榮譽感的來源方式雖然各有不同,但是他們所帶來的巨大戰鬥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就像是現在的邊軍一樣,明明每天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但是仍舊有着大量的士兵堅守在邊關作戰第一線,陳逸很幸運自己的第一支隊伍的主力就是這些榮譽感很強的邊軍,現在陳逸手下的軍法官正在積極的發揮着作用,在訓練中間間隙的休息時間向士兵們宣講着美好生活的嚮往,霍去病衛青擊敗不可一世的匈奴的故事,還有很多的一些光榮故事,陳逸還搞出了故事演講大賽,讓這些臉生的士兵們從軍法官哪裏學習這些故事,然後在全軍官兵面前進行演講,獲得名次的除了物質獎勵還能得到特別頒發的榮譽。以及為了照顧個別戰士的體能上前期的缺陷,陳逸制定了一套較為嚴密的考核機制,讓每個班每個排為單位進行考核,不是以每個班排的第一名為標準評價第一,而是以每個班排的平均成績作為給每個班排的評分標準,按照排名有獎有罰,而且從每個班排的指戰員做起,號召他們組織同個建制的戰士們一起為成績落後的戰士們的訓練課程想辦法拿主意,在這種氛圍中提高單兵的作戰素質,同時也是培養了良好的戰友情,增進他們之間的友誼以及協同作戰的默契配合度,在這種訓練的氛圍下,陳逸和宋亮崔化高明等人,開始着手指揮士兵編練陣法。

陣法這個東西,如果說士兵之間的默契度夠高,陣法的功能和作用也會隨即得到極大的提升,陣法就是中國人的智慧,不依賴於擔任的強大作戰素質,而是依靠群體的力量,合理的利用每個人的力量,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重要作用。這樣即使是人數不足也能夠發揮出足夠的力量擊垮敵人,這就是所說的陣法的奧秘。不過這些東西很遺憾,大多數的陣法現在陳逸並不知道,而且崔化她們幾個也不太懂這些陣法,因此現在並未有任何可以編練陣法的人,不過陳逸還是按照現在的編製開始指揮大家訓練和學習鴛鴦陣,這也是為了適應現在十人為一小隊的情形,這種情況下陳逸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十一個人就能組成一個隊伍的鴛鴦陣,只不過不能繼續沿用老式的鴛鴦陣了,戚繼光的鴛鴦陣是為了對抗倭寇而創製的,現在陳逸的首要敵人是匈奴人,也就是說是針對騎兵的重要陣型,雖然陳逸想到了很重要的卻月陣,但是因為陳逸現在在這裏而且沒有水軍,現在又沒有製造戰車的條件和想法,因此後來陳逸想到了這個不僅可以對付騎兵,而且對於步兵來說也很有用的陣型。所以陳逸經過和大家研討之後研究出了新的鴛鴦陣:新的鴛鴦陣依舊是一人擔任隊長,不過人數成為了十人了,而且對於武器進行了改動,隊長手持長槍,擔任隊伍先鋒的位置,之後兩人為刀牌手,一手持鐵盾一手持環首刀,鍛煉肉搏的本事,之後四人為長矛手,主刺殺和結陣抵擋衝擊力,後面兩個人為勾鐮槍手,也是針對於騎兵和步兵都可以的兵種,還有一人為弓手,負責遠程攻擊的支援工作,把精銳的弓兵調去參加步兵,不過依舊保留弓弩兵的編製,因為現在的弩的射程還不如一般的弓,因此現在依舊保留弓箭手,不過他們不再是弓弩兵的主力了,弓弩兵的主力正在向弩兵靠攏,不過弓兵就算是弩解決了射程的問題也是必須保留的,因為弓和弩的不同構造,弩的攻擊方式主要為直射,雖然也有利用拋射的原理,但是基本為直線的攻擊方式,但是弓兵不同,弓的攻擊方式依舊保留着拋射,也就是可以利用拋物線進行攻擊,在有些地形的條件下,弓箭手的作用比弩兵更強,所以現在弓的生產也在繼續,只不過從木弓轉向了使用難度更高的鐵胎弓,劍身所用的竹子則是從張家手裏進行購買,同時陳逸也用這些竹子開始製造一定的紙,用處嗎,製作良好的就拿來做書寫用紙,製作不好的就拿去,嗯……如廁,就是這樣,陳逸已經受夠了廁籌了,21世紀的人總歸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只不過和陳逸這邊的精製食鹽一樣,完全沒有辦法保證產量,造紙還好,陳逸後來就交給教出來的徒弟們了,但是這些徒弟也都是從部隊裏面調出來的年齡大點的,但是不想離開軍隊的人陳逸就安排他們擔任這些需要保密的工作,現在陳逸還不打算讓這些陳逸掌握的技術公開,因此知曉陳逸帶來的技術的所有人都簽訂了保密協議,他們的個人和家人都受到了暗部嚴密的監視,根據陳驤上次提供的報告,現在已經有兩個人想要拿陳逸的技術出賣然後被秘密解決了,陳逸雖然奉行仁道但是不代表他會心慈手軟,對於這種關鍵性問題陳逸一向是心狠手辣的性格,唯恐這樣的人殺不絕。“阻擋絕大多數人們美好生活的傢伙,我絕對會讓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這種時候陳逸永遠是嗜血的一方,永遠都是。

在經過一番商討之後(我不想要寫商討的過程,只是任性罷了),陳逸最終敲定了士兵屯田的方案,採取部隊組織責任田的方式,每個排分配五畝土地,由每排的士兵負責耕種,這樣基本上是一畝地有一個班來耕種,也是為了考慮士兵們的訓練時間,這樣也好輪換來耕種土地,兵屯的土地和百姓的土地稅收不一樣,現在的東漢朝廷的稅收是田稅十稅一,人頭稅則是非常的重,漢朝朝廷的人頭稅最多的時候佔了所有稅收收入的90%左右,而且人頭稅收的都是錢,鑒於現在的實際情況,陳逸決定進行改革,削減人頭稅,改為田畝稅為主要的稅收來源,而且田畝稅的徵收則是從繳納錢財改為了直接向官府繳納糧食,不僅如此,還可以用糧食來代替兵役徭役,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和錢財就可以不用服兵役和徭役,這就是後來唐朝的租庸調製帶來的經驗,只要繳納稅就可以免除繁重的徭役,對於必要的工程官府則是採用雇傭人的方式來進行,從原來的義務走向了雇傭,只是由於考慮到戰爭的需要,現在不能用錢財免除兵役,從十六歲到四十歲的男丁都必須參加士兵訓練,也就是後世常說的軍訓,這也是為了方便後來戰爭士兵不足的時候他們就不是簡單的民夫而是合格的預備軍了。

由於四輪耕作制度的強力推行,對於糧食的徵收也發生了變化,小麥和大麥等糧食作物採用十五稅一的方式,蔬菜等採用二十稅一,大豆則是十稅一,牧草苜蓿的稅收最重,採用五稅一的稅制,看似是比原來重了,但是事實上經過陳逸的一整套耕作方針的貫徹履行,農民得到的糧食會更加的多,而且減少了人頭稅和徭役,再加上陳逸廢除了朝廷隨意加上的各種苛捐雜稅,所以百姓不僅沒有不開心反而還有些人主動向陳逸進言請求增加稅收,陳逸在百姓面前宣講了新的稅收的意義,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大家紛紛表示要好好春耕,為了自己的家人和新來的太守李汾大人(陳逸並未實際出面,由李汾但當傳話筒的角色也是讓他覺着自己在陳逸身邊更有價值),加上新生產的犁和鐵制農具,大家也更有了信心,只是陳逸對於曲轅犁採取了壟斷的方式,農民可以向官府租借耕牛和耕犁,但是必須承諾多向官府提供更多的糧食,而且糧食並不多,但是陳逸要求必須上交所有的牧草和苜蓿,也是為了戰馬的培養和養育更多的耕牛,現階段百姓家中大多沒有需要養育的牲畜,所以老百姓們答應的很痛快。就這樣,幾乎所有的自耕農全部簽訂了租借耕牛和耕犁的協議,陳逸手裏不多的耕牛和耕犁也是得到了最充分地利用,這是對於民田來說。

對於軍屯,根據正規軍和預備軍的不同,雖然也是按照每個排分配五畝土地,但是最終的稅收制度完全不同。正規軍的軍餉照發,飯照給,同時必須參加自己的義務田的耕種,小麥大麥徵收一半,大豆征半,牧草苜蓿八成,蔬菜完全不徵收;預備軍則是小麥大麥取半,牧草苜蓿全部徵收,大豆不徵稅,蔬菜征半,看似好像兩邊待遇一樣,但是事實上預備兵是介於正規軍和民夫訓練軍的一股力量,他們雖然也有軍餉,但是和正規軍根本沒法比,只不過依舊是管飯就對了。這也是現在依舊有預備兵的原因,大家也都願意加入陳逸的麾下充當訓練兵的原因。陳逸這個命令下發過後,全軍歡騰,因為他們原來大都是農民,干農活自然也不差,而且現在陳逸不僅管吃管住,而且還給大家發放了責任田讓大家耕種,除了稅收之外的地方所有收穫的東西全都歸集體所有,由集體共同分配或是換取錢財,這個都隨便,相當於是另一項需要投資的福利制度,不過投資的對象是勞動者自己罷了,陳逸這邊屬於樂得其成,同時也是雙贏,你付出的多就收穫的多,你們排要是無人耕種那就沒有收穫,而且沒有收穫的排還要懲罰,除了利益驅動之外,還要適當地給予鞭策,恩威並施,這才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隨着柳樹的復蘇,大家都知道,春天來了!在陳逸的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下,春耕穩步進行,半個月之後,西河郡官府下轄四縣的春耕工作全部完成,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陳逸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製造的新型農具幫了大忙,不僅幫助大家正確的播種耕作,而且還有施肥和灌溉,為了治癒鹽鹼地,除了想辦法緩解災害之外,陳逸還改革了以往的灌溉制度,變大水漫灌為有量的灌溉,進一步緩解鹽鹼化的現象,陳逸的一年改造計劃終於是進入到了起點的階段。好戲,才剛剛要上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 士兵屯田 西河郡的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