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傳位
遠在千里之外的魏國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奪權遊戲,但此時的趙國上下對這件事關注的並不多。倒也不是他們不在乎這個對手,只是有傳言,趙國的開國君主呂布有了傳位給呂璟的打算。
隨着說書人的興起,趙國上下對這位開國君主呂布的事迹了解不少。老百姓對呂布的事迹並不關心,只是偶爾會說一下說書人拿出來念的橋段。世家和寒門對呂布的評價又分為兩個極端。
寒門覺得呂布敢用人才,世家則是認為呂布在針對世家傳承。
再加上漢胡一家的推進,涼州已經牢牢掌控在趙國的疆域中,但不少人對此頗有怨言。胡人和漢人平起平坐,在這個年代本來就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想不通,以破胡起家的呂布為什麼制定這樣的政策。
在掌握輿論的世家文人眼中,他們對呂布的觀感並不太好。
哪怕呂布有一個大儒蔡邕作為岳父。
縱然有千百種理由,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呂布乃寒門出身。其實這沒什麼,大漢四百年,從寒門擠入世家其實並不是沒有。但關鍵是,呂布出身寒門,取的如此成就之後,卻是沒有選擇融入世家。
他們想要的是像世家妥協的光武帝,所以光武帝英明神武。而不是打壓世家的呂布,所以呂布獨斷專權。
不過這些輿論並沒有影響到朝堂,畢竟朝堂的一群人基本上和呂布是同一條線上的。大多數人是寒門出身,明白自己若是沒有趙國提供舞台,那麼就不會有發光的機會。而好在趙國的商業發展不錯,百姓富足,所以社會還算是穩定。
然而流傳在朝野的傳言並非是空穴來風。
呂布已經熬死了魏國的三任皇帝了,若是算上曹操,那就是四位了。而眾多大臣早就能感覺到呂布的精力不濟。在呂璟還在晉陽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太子監國。但呂璟帶兵出去打仗,呂布處理政務便有些吃力。
為此,他不得不組建內閣。內閣有六位成員,閣首由三公擔任,其餘則是由皇帝任命。內閣的工作內容就是代皇帝處理政務,平時政務商議擬票表決,唯有遇見不決之事,交予皇帝裁奪。
新出現的內閣大大削弱了皇室的權力。但不少文人都為之歡呼。
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這是先秦之時便已有的主張。只是從來沒有皇帝會捨得拿出這樣的權力,唯獨呂布是個例外。
不過,他也不是無條件的放任權力。他註明,國家武事,事無巨細,都需向皇帝備奏。
事實上,這個提議是呂璟提出來的。他覺得當前的制度已經不適合國家的發展了。
曾經和紫虛上人修道的呂璟,對權力其實看的並不重。他在諸多典籍中看到過去,明白王朝更迭的問題還是利益問題,而利益問題一直是最難解決的。老百姓想要吃飽飯,地主想要更多的土地,官員想要更多的話語權,皇室想要長治久安。
但一個地方的資源有限,自然不會讓所有人的利益都能照顧到。
當利益不可調和,王朝的衰弱也就是不可避免。
秦如此,漢亦是。新生的趙國,同樣無法逃脫。
呂璟看的很開,既然一家萬世是不可能的,那何苦把權力牢牢攥在手中,還不如鬆開一些,讓自己和子孫放鬆一些。
想來,有了內閣,日後所謂的亡國之禍,也就怪不到皇帝身上了吧。
當然,他也想過內閣一旦組建會影響皇帝行政的意志,甚至架空皇權。所以呂璟正在構思組織情報機構,專門查探朝野的情報,直接對皇帝服務,就和漢代的繡衣一樣。呂璟連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錦衣衛。
錦衣衛的人只能出自於軍隊,而軍隊必須讓皇帝把控,這是底線。
當然,一項制度不可能完美的面面俱到,呂布精力不濟,他現在能做的就是趁着還在位的時候,把制度落實。然後交給自己的兒子一個完整的國家。
相比於呂布在朝野的形象分化,太子呂璟的賢明之聲則是傳遍全國。
世家當然會喜歡呂璟。郭淮是郭氏子弟、王凌是王氏子弟、郝昭出身也不差,可以說,呂璟用人,不會像呂布那樣特意先摒棄世家。
寒門自然也不會排斥呂璟,因為呂璟用人用才。
寒門子弟自然不會天真的以為使用了科舉制度的趙國,就是寒門的天下了。不論是底蘊傳承,還是知識廣度,寒門都遜色世家子弟太遠。能有一點稍微公平的環境,寒門子弟就已經感覺很幸福了。
若是在漢代的察舉制,寒門想要出頭可謂是難之又難。
呂布傳位的流言,在趙國算是席捲了一陣。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位年邁君主的心思。
而事實也正如流言所傳,呂布已經有了傳位的打算。
他已經七十二歲的高齡,不適合治國了。
呂布已經給了呂璟充分的時間,了解了國政,認識了重臣,培養了班底。如今呂璟差的,只是名正言順的一個位置。
晉陽宮中有聖旨出,春五月,趙帝呂布傳位太子呂璟為新任國君。
無數人感到驚詫,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
呂布在位的後面六年,就一直給呂璟騰位置,事實上朝中人覺得誰來治國,影響不大。太子幕僚紛紛感到欣喜,終於熬到了這一天,接下來該由他們輔佐新皇,踏上仕途了。趙國低頭的世家也感到欣喜,呂璟用人用才,這便是他們的機會。
內閣的制度讓世家看到了希望,他們已經決定推送人才入朝為官,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內閣,從而發展自己所在的世家。
寒門也很欣喜,他們知道一個年邁的國君,註定進取不足。換成了銳意進取的新國君,他們也才會有存在感。
百姓也很欣喜,只因為傳位之後,新任皇帝會大赦天下。而且有傳新皇會進行減稅。
減稅是呂璟收攏人心的一步。隨着商業的發達,農業稅佔據國家收入的比重逐漸減低。以往是農業稅七成,商稅半成,還有國家經營的鹽鐵收入兩成半。現在趙國鼓勵經商,互通有無,農業稅相應降低到國家收入的四成。
百姓的擔子可以稍微輕一些了。
呂布傳位的前一日晚上,將自己關在房間裏,命所有人都不許打擾。
他點香祭拜了許多人。
曹操、高順、張遼、劉備、檀石槐……
這些人中,有朋友,有對手。
他開始說著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呂布說的話很零散,有今生的,有前世的。有些東西註定不能說給人聽,只能說給鬼神。
比如他會和曹操說:“前世你贏了,這一世你輸了,倘若有朝一日趙國滅魏,呂氏不會對曹氏趕盡殺絕。”
他還會和高順說:“我曾提防於你,也視你為心腹,有時候我也不知道哪一個是真正的我,哪一個是真正的你。”
呂布講了很多,一個人念念叨叨,沒有條理。
唯有檀香青煙渺渺,是他唯一的聽眾。
“若有鬼神,請願讓我與諸位再次相聚爭鋒。”
不知過了多久,門外傳來叩門聲。
小黃門敲了敲門:
“陛下,天亮了。”
天亮了,該設朝了。
一代人該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