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兩個‘凡是’

第64章 兩個‘凡是’

王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身為霸主,再三強調‘尊王’的齊桓公,卻不聞不問,沒有一點反應。那麼,他到底在幹什麼呢?

前面也曾提起,遂國,出了大問題。

四年前,齊國佔領遂國后,名義上滅掉,實際並沒有把遂國的土地完全納入齊國版圖,也沒有把遂國人遷入齊國統一管理,而是派遣軍隊駐守,這就留下一個潛在的禍患。

公元前677年夏,遂國的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四族,用酒食招待在遂國戍守的齊軍,彰顯軍民同樂。

齊軍戍守遂國四年,遂國人並沒有奮起反抗,反而顯得很友好。因此,齊國守軍逐漸驕傲麻痹,放鬆了警惕;加上彼此長期相安無事,又思念親人,見到好酒好肉,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忘記了身處險境。

眼看齊軍醉如爛泥,四族人露出了兇惡的面孔,揮起屠刀,把他們殺的一乾二淨。

酒,不是什麼好東西,喝多了要命,甚至禍害國家;至於借酒澆愁,那是自暴自棄,強添煩惱。將來,我們會看到幾起酗酒禍害,造成個人身敗名裂,家族幾乎被滅,國家軍隊慘敗。

作為軍人,就是在刀口上生活,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必須時刻提高警惕,這是當兵必須記住的座右銘。這次被遂國人殘殺,固然是遂國人的復仇陰謀,但仔細想想,完全就是齊國守軍,自己軍紀渙散大意輕敵所致。

史書並沒有記載確切人數,守衛遂國城邑,估計有二三百人,在春秋時期絕對不是個小數目。遂國人殺光齊國守衛那一刻,不知是否考慮自己的未來。也許,他們寄希望於魯國,但是,魯國當初不敢救援,現在豈能發兵?

這消息,迅速傳遍諸侯,各國震驚不已!

齊桓公聽到這個消息后,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以想像,身為公認的武林盟主,平日在諸侯面前何其威風?現在,自己的部隊被人全部殺死,內心有多麼憋屈,多麼憤怒!

齊國人聽到這個消息,更是舉國震怒!竟敢滅掉齊國的守衛部隊,一個活口都沒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想幹什麼?

這是挑釁,是蔑視,是侮辱,是......必須找出真兇,嚴懲不貸。齊國內部群情激憤,發誓要踏平遂國,殺光遂國人,替冤死的戰士們報仇。

眼看多年的努力,轉眼要化為泡影,管仲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說服齊桓公,暫時壓下心中的怒火。

遂國的後台是誰?魯國。齊軍被殺,魯國脫離不了干係。

雖然魯庄公與齊桓公在柯地會盟,賺足了面子,得盡了好處,但是,他對齊桓公的霸業,並不完全信服。作為鄰居,齊國吞併魯國的野心,從未消散,不得不防。

公元前679年的鄄地之盟,齊桓公的霸業得到正式承認,但魯國沒有派代表參加;公元前678年的幽地之盟,諸侯國君親自參加,唯獨魯國,只派遣一個地位低下的去敷衍。

緊接着,公元前677年夏,就發生了遂人滅殺齊國士兵的事件。

一切都預示着,魯國,對齊桓公的霸業不滿意。

這次王室內亂,齊國沒有出兵,或許是不想介入王室內部紛爭;或許覺得周惠王自作自受;或許由於各種災害;其中一條原因,就是受困於遂國,特別是魯國,必須考慮如何應對,否則連內部的怒火都難以平息。

自從佔領遂國,齊國派軍隊駐守,其實跟滅掉差不多,魯國也無可無奈何。

柯地之盟后,齊國雖然還給魯國一些土地,卻並沒有讓遂國復國,故而遂國一直暗流涌動;魯國某些人心中不服,迫於齊國強大的軍事壓力,只能保持沉默,暗中卻與遂國人謀划復國。

現在,遂國人破天荒的,勇敢的,殺死了齊國的全部守衛部隊,這個婁子捅的太大了。按照常理推算,一定有幕後黑手,否則以彈丸遂國,絕不敢如此猖獗。

到底誰給了遂國人如此底氣,敢殺光齊國戍卒,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背後一定少不了魯國人的影子。因為遂國原來一直是魯國的附庸,被齊國霸佔不還,當然不甘心。《東周列國志》認為,幕後主使是魯庄公的大哥慶父,不知從何而來。

這次事件,讓齊桓公憤怒至極,也給管仲剛剛建立的良好環境,以沉重的打擊。因為按照管仲的路子,要以‘德’征服四方,武力則是輔助,戰端一開,後患無窮。

遂國發生如此重大殺人事件,魯庄公好像沒事一樣,也不知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假的不知道。

公元前676年夏,戎人襲擊魯國邊境,魯國竟然沒有發覺。雖然戎人搶劫不擊鼓不敲鑼不通知不講究,但魯國的防守實在太鬆懈,沒有一點兒警惕性。

魯庄公聽說后,勇敢地率軍前去追擊,一直追到濟水之西,結果是一無所獲,沒追上。其實,魯庄公追擊的時候,戎人早就撤退了,上哪兒追去?就是故作姿態,走個形式,給別人看看自己的勇敢。

也不知他是裝作輕鬆,還是真有閑心?好像遂國的事件,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公元前675年秋,王室發生動亂,這個特殊的季節,武林盟主在幹什麼呢?原來,齊桓公正和宋桓公在鄄地,鬼鬼祟祟結盟。

為什麼?因為遂國的事情,齊國國內一片沸騰,恨意滔天。不僅僅是滅掉遂國,而是要殺光遂國人,然後再攻入魯國,懲罰真兇。這一情況,連管仲也難以控制,必須快想辦法,給國人一個交代。

如果施行殺光政策,那將滅絕天理,齊桓公的霸業就成了水中花鏡中月,半途而廢。因為,天下人不會相信一個不夠冷靜、慘無人道的劊子手,管仲的一番心血,也將就此終結。

滅絕遂國容易,再收服天下人心,難!

史書雖然沒有明確遂國的結局,可以想像,沒有外援,絕對好不到哪裏,那四大家族的結局,恐怕不妙。從此以後,遂國,徹底消失,完全併入齊國的版圖。

在管仲等人的壓制下,齊軍暫時沒有出兵伐魯。如果直接與魯國交戰,後果難以預料。

但是,不能就這樣不了了之,死了那麼多戰士,必須給國人一個交代。遂國人敢殺害盟主的戍卒,顯然得到魯國人支持。所以,齊桓公邀請宋桓公,謀劃出兵伐魯,二打一,基本穩操勝算。

齊、宋暗中會盟的時候,事有湊巧,當時,陳國國君準備娶衛國公主。

在古代,某諸侯娶別國女子,另外兩個同姓國家要派人送嬴妾作為陪嫁,一般是哥哥或弟弟的女兒,也可以是姐妹。

當時,魯庄公派遣公子結,護送本國姑娘作為陪嫁的嬴妾去衛國,正好路過鄄地。

路過的時候,突然發現,原本安靜的地方,變得非常熱鬧,還有軍隊駐紮;派人一打聽,原來是齊、宋國君在舉行會盟。咦?奇怪啊!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一點兒消息都沒得到呢?

再一打探,原來因為遂國事件,他們正在商議如何攻打魯國。

按規矩,公子結頂多是個看客,因為級別相差太遠。他連卿都不是,根本沒有資格跟兩位國君見面。而且他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給衛國送嬴妾。國家大事,耽誤不得。

但是,公子結聽說齊、宋的目的后,大吃一驚,難怪沒有聽說這次會盟,原來是背着魯國搞陰謀,要攻打父母之邦啊!

國家受到威脅,不能置之不理。因為這關係到國家社稷、百姓安危,既然遇上了,就必須管,不論多大代價。於是,公子結拿出大量彩禮,強烈要求拜見兩位國君,並且強烈要求參加盟會。

這純是死皮賴臉,但為了國家,公子結豁出去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齊桓公也不好推辭,為了掩人耳目,防止走漏消息,只能允許他參加。

公子結當然明白齊、宋結盟的目的,參加完盟會之後,他立刻放棄送嬴妾,把新娘子的陪嫁扔在半道,獨自回魯國報告情況。

不顧國君的命令,放棄職責所在,臨時決定改變策略,膽子不小。

公子結的做法,有利有弊,但為了國家,關鍵時刻當機立斷,值得點贊。而且,他得到後來的大聖人孔夫子的肯定,認為:凡是可以安定社稷,凡是對國家有利的,就可以獨斷專行,儘力去做。

任何人,都應該記住這兩個‘凡是’,為國家,死而無憾。

雖然公子結放棄了自己的職責,但是,為了魯國,值。在《春秋》的歷史之中,作為一個小人物,公子結佔據一席之地。

不過,他的做法,同時又得罪了陳國。畢竟,陳國國君娶親,你把人家陪嫁的嬴妾扔在半路,這事輪到誰,也咽不下這口惡氣。特別對於陳國來說,是侮辱,所以,陳國也加入了伐魯大軍。

公元前675年冬,齊、宋、陳三國伐魯,到達魯國西部邊境。

這次討伐,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戰果,似乎只是象徵性的,在魯國西部邊境掠奪一番,沒有大規模入侵。主要是展示一下盟主的威嚴,平息一下齊國內部的怒火。

第二年,齊國又發生大的災害,通知了魯國。《公羊傳》解釋為大瘟疫,甚至傳染到魯國,所以齊桓公更加顧不上王室。

一次很好的勤王固霸機會,就這樣溜走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64章 兩個‘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