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北杏之盟

第57章 北杏之盟

自從長勺之敗和乘丘之敗后,齊桓公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把整個國家都交給了管仲,自己幾乎什麼事兒也不管,打獵、飲酒、尋歡作樂,這國君當得,跟神仙一般。

君臣之間,信任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沒有國君掣肘,國家終於按照管仲的思路,步入正軌,一蟄伏就是三年。

宋國,自從被齊國拖進戰爭泥潭后,在戰爭與動亂中熬過三年。

齊國雖然無聲無息,但是對諸侯動態了如指掌。公元前682年,宋公子御悅即位,恰好周僖王也剛剛即位,管仲立刻認識到,最佳的機會,來了。

當時,周王室已經衰弱不堪,諸侯各自為政,根本不去朝見。

周僖王即位之初,各國都忙着擴張地盤,早把王室忘到九霄雲外。沒人來祝賀,沒人來送禮,沒人來朝拜,沒有一點兒當天子的威風和快感,他的內心缺少興奮。

齊桓公是否派人去朝拜?《左傳》、《史記》沒有記錄。想稱霸,最好得到天子的支持,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相信管仲不會錯過這種與王室聯絡感情的機會。

《春秋穀梁傳》明確記載:周僖王並沒有任命齊桓公為霸主,但是,已經把事情授權給他,只不過還有疑慮。至少,齊國已經與王室聯姻,對於新任周天子,必須朝拜,順便以‘尊王’的名義,會盟諸侯。

齊國使者的到來,讓周僖王喜出望外,特別是‘尊王’的主張,讓他更加興奮。

自從東遷以來,王室一代不如一代,鄭莊公甚至敢跟周天子刀兵相見,‘繻葛之戰’,更是導致王權一落千丈。現在,齊國提出‘尊王’,必須全力配合。

於是,周僖王授權齊桓公,允許他召開諸侯會盟,代表周王全權處理各種事情。

御悅雖然即位宋公,但屬於亂中取勝,一沒有得到周天子的詔命,二沒有得到諸侯認可,終究不合禮制。但話說回來,這類事情,各國都有,別人管不着,比如齊桓公姜小白,他也是亂中取勝,才奪取了齊國權柄。

如今,有周天子授權,情況就不一樣了。齊桓公以周王的名義,先邀請宋國參加會盟,提出要為他正名分。

這是好事,宋桓公沒有多想,雙手贊同。

同時,齊桓公還以周王的名義,邀請中原各路諸侯,前來齊國北杏參加會盟。當然,待遇優厚,只要能來,包吃包住包遊玩,大家共同商議尊崇王室。

齊桓公滿腔熱情,積極張羅,現實卻給他潑了一桶南極的冰水混合物。最終應邀而至的,只有四個國家,分別是:宋、陳、蔡、邾。

各位注意,這裏的邾國,雖然弱小,對齊桓公大力支持,自始至終,多次會盟都參加。整個春秋時期,邾國都成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由於沒有爵位,甚至被當做‘東夷’對待,後來還是齊桓公張口,在王室給申請了子爵,正式成為諸侯一員。

相對而言,到會的國家,少得可憐。據說,齊桓公挺鬱悶,來的太少了,準備重發英雄帖,改天再聚;管仲則認為,‘三人成眾’,如今來了四個國家,加上齊國,足夠了。

萬事開頭難,此時的齊桓公,號召力確實有限。畢竟第一次會盟,能來四個,已經很不錯,如果一個都沒來,那可就真的失敗了。

公元前681年春,齊、宋、陳、蔡、邾五國國君,會於齊國北杏(今山東東阿),這就是著名的‘北杏之盟’。

後世稱齊桓公‘九合諸侯’,‘北杏之盟’排列第一。

至於盟約的內容,沒有流傳下來。一般都是有災害互相幫助,有戰爭彼此救援,有婚喪嫁娶等大事,互相通知。這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王。

另外,讓諸侯與宋桓公見一見,承認他的君位,也為齊國爭取一個強力支持者。

這次會盟,還有一大特色。齊桓公聽從管仲的建議,為取信諸侯,自己不帶軍隊,請別的諸侯也不要帶軍隊,明確指出,大家是為了和平而聚到一起,故而美其名曰:衣裳之會。

為了這次會盟,齊桓公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上面討好周天子,下面聯合眾諸侯,雖然來得諸侯不多,卻也如願組織了這次盟會。

對於盟主之位,他當仁不讓。

當時,秦國遠在西戎,不與中原並列;晉國還是小國,而且內亂不息;楚國雖然正走向強大,向來被視作蠻夷,還不與中原溝通;其餘魯、鄭、衛、曹等幾個稍大的中原國家,連代表也沒派,甚至小小的遂國也抗命不至。

為什麼魯國沒去?周朝建國之初,按照爵位等級,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後面還有零爵位的附庸。其中公爵不是很多,魯國,因為周公旦的功勞,世襲公爵;宋國,是商朝後裔,出身高貴,直接被封為公爵;而齊國,雖然姜子牙功高蓋世,卻只是侯爵。

魯庄公是一國之君,爵位高出齊桓公一個等級,怎能甘心聽齊國調遣。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馬虎不得。

再者,雙方亦友亦敵,沒少開戰,魯國對齊國缺乏絕對信任。雖然實力不如齊國,魯庄公也曾兩次打敗齊軍,豈能甘願讓齊國主盟,自己當配角?

另外,鄭國內部不穩,與衛、曹等國,都持觀望態度,對於會盟的前景,並不看好。

唯獨宋國,內亂平息,宋桓公剛剛即位,有求於齊桓公給他正名分。否則作為‘公爵’,比齊桓公爵位高,豈能甘願當綠葉?就好比讓下級指揮上級,讓河南省高官,聽從山東淄博市市長指揮,誰肯信服?

在宋桓公內心,齊桓公並非周王冊封的‘方伯’,只是‘侯爵’。按禮,應該把主持會盟的重任,託付給爵位更高的,就是現場的自己。

但是,齊桓公在盟會上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藉著周天子的大旗,自任盟主,旁若無人發號施令的做法,深深地刺痛了宋桓公。

他嘴上不說,內心非常不滿。

北杏會盟后,宋桓公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回去不久,就背棄盟約,給齊桓公添了不少麻煩。

不過,齊桓公並沒有急於討伐宋國,而是先把目光,瞄向身邊的魯國。魯庄公沒有參加盟會,不給齊桓公面子,就是不給周天子面子,必須討個說法。

而且齊、魯是近鄰,如果不能讓魯國順服,後患無窮。

齊桓公有心伐魯立威,但是,齊魯交戰,難以預測,已經輸了兩次,再輸就太丟人了。在管仲的謀劃下,避免了兩國戰士的直接交鋒,他們轉而把目光,瞄向魯國的附庸——遂國。

齊、魯,將圍繞遂國,再一次交鋒。

許多史籍都稱齊桓公‘九合諸侯,衣裳之會三,兵車之會六’,其實會盟次數遠遠不止於此,大約二十多次。‘九’只是表明次數多,這裏列出其中更重要、更著名的九次,加以印證。

北杏會盟是齊桓公第一次召集諸侯,沒有用兵車,以顯示誠意。雖然來的國家不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是,霸業之門,已經開啟了一絲縫隙。

創業之初,向來艱難,正如歌詞所唱: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但是,這次會盟,也產生了一個很惡劣的後果: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在此之前,或者說整個西周,‘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只有周天子,才握有軍權,有資格指揮各路諸侯,有權力組織會盟、討伐叛逆。

從此之後,‘王道’衰落,‘霸道’興起,‘五霸’接連走上歷史舞台,打着周天子的旗號東征西討,演繹着春秋的精彩歷史。表面尊崇王室,實際則是成就自己的霸業,內心則根本不把王室放在眼裏。甚至一些野心家,要滅了王室。

周王,成為象徵,勉力維持。

這就是一個打打殺殺的江湖,昔日的江湖規矩已經過時,齊桓公站了出來,打着‘尊王’的幌子,自己擔任‘武林盟主’,制定新的江湖規則。

‘北杏之盟’后,齊桓公的霸業,開始走向正軌,一直維持了三十多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57章 北杏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