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大缺點

第52章 三大缺點

歷經九死一生,管仲終於回到齊國。

據說,為了防止魯國反悔,激勵士兵抓緊趕路,路途之上,管仲還編了《黃鵠》歌,讓押送他的士兵邊唱邊行,都不覺得疲勞。最終日夜兼程,逃出魯境,可見,管仲對人的心理把握非常微妙,唱歌就不覺得累了。

人才,全面發展的典型人才,不過譜曲填詞,只是雕蟲小技,治國惠民,才是人間大道。

到了齊國境內,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鮑叔牙早早在邊境迎接,倆人相見,唏噓感慨。

活着,不是目的;回齊,迎接大考。如果不能成就霸業,愧對鮑叔牙,愧對公子糾,愧對召忽,愧對天下百姓,愧對齊國先祖,那可真就成了齊桓公報仇的獵物了。

面見齊桓公之前,管仲三次熏香沐浴。

齊桓公聽說管仲回國,親自到郊外迎接,迫不及待地請他坐下,討論國家大事。

這次對話,《國語》記載詳細,雖然不如後來的漢中拜將、隆中訪賢的對話那麼精彩,也足以名垂青史。

齊國現在的結症在哪兒?管仲比誰都清楚,關鍵是怎麼解決。多年來,他一直在心中謀划,這次能回國,早已考慮好了,甚至齊桓公要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提前都已經預測。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一點準備沒有,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那是信口雌黃。

首先,齊桓公客觀地對他大哥齊襄公進行了一番評論,或者說是對那個死鬼一頓埋汰,接着提出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國家混亂,宗廟無人清掃,社稷沒有祭祀,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卻很複雜。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國家要想發展,要想強大,要想稱霸諸侯,必須先安定內部,搞好自己的大本營,這是必須的。

治國如此,治家類似。

對於齊桓公的提問,管仲搬出了周文王、周武王這兩座大山。那是周朝的兩位開山鼻祖,政績顯赫,後世敬仰,作為周朝子民,必須服從。

首先,要選擇百姓中有德行的人,以他們為榜樣,引導民眾。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百姓都懂得謙虛禮讓,那麼這個社會還擔心什麼呢?

這一點看似簡單,其實很不容易。

那時候等級制度森嚴,一級瞧不起一級,老百姓在金字塔的最底層,只能無條件的服從、服從、再服從。現在,從最底層的老百姓中,選出優秀代表,再加以擴大宣傳,讓大家感覺到溫暖,無形中就把官民之間關係拉近了。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賞善罰惡。

光樹立榜樣不行,要有實際行動,有人做了好事,要大力表揚,給出實惠獎勵,這樣別人都會願意做好事;對於做壞事的,一定要嚴厲懲罰,該抓的抓,該砍的砍,絕不能姑息養奸,這樣,百姓就不會去做壞事。

各位看過金庸的《俠客行》嗎?裏面有兩位‘賞善罰惡’使者,周文王、周武王就是原型。

說了這麼多,國家就能安定了嗎?不行,看看我們的管子是怎麼安排的吧!

士、農、工、商,四民不能雜居,否則會相互干擾,工作不安心。士人想發財,農民想做工,工匠想學習,商人想入士,人心不安分,社會豈能平靜?

士,就是士人,平日裏看書寫字談道義。這個階層很特殊,屬於上層貴族後代,但沒有家族繼承權,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接受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拿起武器,保家衛國,是他們的榮耀。

讓那些士人聚集在清靜的地方居住,空閑時談論禮義,談論孝道,談論克盡職守,談論兄弟和睦。從小就受到熏陶,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不再見異思遷。

這樣,士人的後代就一直是士人,整天聽的、說的、想的都是忠孝仁義,對外宣傳的都是報效國家,百姓就能安居,就不會去謀反。

方法不錯,不過,齊桓公的兒子們,似乎並沒有受到感化。

農,就是農民,田間地頭春耕夏忙秋收冬藏,一年到頭,忙忙碌碌。

讓那些農民一起居住在郊外,了解不同季節的農事,準備不同的農具。到了春耕季節,要深翻土壤,抓緊耙土複種,以等待春雨;春雨過後,就帶着鋤頭等農具,從早到晚在田裏勞作。

父兄的教誨不用督促就能實行,子弟的學習無須費力就能掌握。這樣,農民的後代就一直是農民。

農民,最辛苦、最貧窮的一個階層,種點糧食不容易。想一想,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哪一點不是來自農民?農民,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感謝他們!

管仲讓農民幾乎與城市隔絕了,但有一點好處,居住在郊野,不沾染壞習氣,其中品德優秀者還能入仕做官,這給農民進入上層社會,開了一扇小窗。

工,就是工匠,專門從事某種技能,比如木匠、瓦匠、石匠、鐵匠等。

這些工匠一起居住在官府安排好的地方,從早到晚互相交流技藝,展示成果。他們的後代從小受到熏陶,無須費力,就能掌握各種技能。這樣,工匠的後代就一直是工匠,技藝也越來越高。

工匠,很辛苦,給公家幹活,身不由己,質量差了還不行。所以我們現代的淘寶者,都喜歡古人的工藝,那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結晶,比現代成批量生產的精美多了。

商,就是商人,辛苦但有利可圖。與前面的類似,讓那些商人在市場附近一起居住,掌握市場的行情。或背負肩挑,或車載畜駕,把貨物運往四方,用已有的東西來換取缺少的物品,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從早到晚做這些事,互相談論生財之道,交流賺錢經驗,展示經營手段。從小就受到金錢熏陶,無須費力就能掌握賺錢之道。這樣,商人的後代就一直是商人。

要想稱霸,必須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打仗打的是什麼?除了生命,就是金錢,純粹的消耗品。

管仲當過商人,做過買賣,對經商很了解。齊國從姜子牙時期,就非常重視商業,而且靠近大海,盛產魚鹽,擁有極佳的地理優勢。

中原各國,只要是人,就需要吃鹽,這是人體必不可缺的成分。不吃鹽,身體就腫脹無力,就什麼也幹不成。通過大力發展鹽業,讓齊國的經濟迅猛增長。

除了這些安排,必須還要整頓已有的法令,選擇合用的施行,救濟貧困,安撫百姓,隱藏甲兵,齊整軍令等。管仲說了一大堆,可以說把齊國的未來,規劃的井井有條,聽得齊桓公心潮澎湃。

霸業,有望!

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麼。要想成就霸業,必須捨棄很多,最糟糕的是無法安逸享樂了。於是急忙問管仲:“寡人有三大缺點,還能把國家治理好嗎?”

缺點?管仲是聰明人,立刻說道:“我還沒聽到過您的缺點,說說看。”

齊桓公也不隱藏,說:“很不幸,我愛好打獵。每次狩獵,都夜幕降臨,直到田野看不見野獸才回來,諸侯使者不能當面致意,百官也不當面報告。”

沉迷狩獵,耽誤國家大事,不好。管仲聽了,想都沒想,說:“這雖然不是件好事,但還不算糟糕。”

看來打獵不影響霸業,好!齊桓公又說:“很不幸,我這個人愛好飲酒,白天黑夜沒完沒了,常常因此誤事。”這是大實話,齊桓公確實能喝,而且沒節制,有時候甚至很過分。

貪杯誤事,容易迷亂心性,不好。管仲卻說:“這也不是什麼好事,不過影響也不大。”

這都不影響治國,好,齊桓公心情舒暢不少。但是,還有一件最關鍵、最致命的,齊桓公接著說:“我還有件丟人的事,就是愛好女色,連表姐都有不嫁人的。”

有點不講究,兔子還不吃窩邊草,但比他大哥姜諸兒強。齊桓公好色,這也不是什麼秘密,後來‘如夫人’(類似夫人)就有六位,其餘妃嬪也不少。

管仲聽了,搖搖頭,微笑着說:“這也不是什麼好事,不過也不要緊。”

美女禍國,這都不影響霸業,好啊!雖然管仲認為好色影響不大,但是,其危害是致命的。齊桓公死後,內部幾個公子爭權奪利,直接導致齊國霸業衰落,幾代人都沒有振作起來。

打獵、飲酒、愛好美色,男人的三大諱忌。這對治國都沒有影響,齊桓公並沒有喜出望外,反而充滿懷疑,說道:“這三件事都不影響治國稱霸,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

他覺得管仲的話有點兒不靠譜,沒這麼忽悠人的。

已經為齊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讓人很振奮;然而,自己的‘三大缺點’,不會影響霸業,齊桓公將信將疑。管仲斬釘截鐵地說:“作為國君,只有優柔寡斷和懶惰狂妄不可以。優柔寡斷則無人擁護,懶惰狂妄則不能成事。”

以上對話出自《管子》,本身這本書不是管仲所寫,內容只能參考,但大致故事還是可信的。

像齊桓公這樣的胸襟,既然能接受射鉤的管仲,為了富國強兵,為了稱霸諸侯,完全可以敞開心扉,無所不談,沒必要隱藏自己的缺點,而不敢自揭其短。

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刻意隱瞞自己的缺點,那樣則永遠成不了大事。

管仲,終於碰到了齊桓公,從此結束自己的霉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章 三大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