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三足鼎立

第48章 三足鼎立

管仲年輕的時候,不受重視,多次碰壁,甚至非常倒霉,換作一般人,早就意志消沉,隱居林泉了。

據《管子》記三足鼎立載,在齊國,他有兩個關係要好的朋友,一個是前面介紹的鮑叔牙,另一個則是召忽。這三位,都志向高遠,目標遠大,絕不甘心在這個世上默默無聞。

但是,在那個‘家族式管理’的年代,想踏入上層機構,想施展才華為國效力,難!非常難!

可以說,春秋時期,除了晉國,由於廢除‘公族’,導致異姓位居‘六卿’,其餘國家,基本都是同姓貴族掌權。如後來魯國的‘三桓’、鄭國的‘七穆’、宋國的‘桓族戴族’等。

當時,齊國國君是齊僖公,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就是前文被弒的齊襄公姜諸兒,老二是公子糾,老三是公子小白。

齊僖公也看出,管仲、鮑叔牙、召忽這三位才華橫溢,絕對是好的輔佐者。雖然沒有重用他們,也沒有浪費,他請管仲和召忽當公子糾的老師,請鮑叔牙當公子小白的老師。

如此人才,不知為何,沒有去輔導太子諸兒。可見,齊僖公對自己的太子,也不完全看好。

給國君的兒子當老師,多少人夢寐以求。上可以接近國君,下可以照顧公子,說不準什麼時候,公子變成國君,師傅則成為國師,也能跟着飛黃騰達。

但輔佐公子小白,這讓鮑叔牙非常鬱悶。因為按照順序,小白排列第三,君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前途無望啊!他認為齊僖公看不起自己,於是裝病不往。

聽說朋友生病,管仲、召忽一起來看望。見面之後,發現鮑叔牙雖然苦着臉,根本沒有一點病容,只是因為不願意給公子小白當老師,故而情緒低落。

管仲與召忽問他:“為什麼不願意當公子小白的老師?”

鮑叔牙為人正直,眼裏揉不得沙子,屬於敢愛敢恨敢做敢為一類,不合心意,國君的命令都敢抗拒。他長嘆一聲,說道:“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啊!現在國君認為我不行,所以才讓我輔佐小白,我是不想幹了。”

他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可不想當一輩子老師,他要在齊國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要為齊國的強大建功立業。然而,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現在要給沒有希望的小白當老師,心情鬱悶至極。

如果小白當一輩子公子,自己也就掛牌一輩子老師,前途暗淡無光。

鮑叔牙內心只想輔佐太子,那是未來的國君。將來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至少為了齊國的發展,可以發揮自己的全部力量。

面對朋友的鬱悶,召忽比較實在,立刻說道:“你要是堅決不幹,那就別幹了。我暫且跟國君說,你得了重病,快要死了,就一定能把你免掉。”

這也太實在了,一點兒顧忌也沒有。

管仲在旁邊立刻反對:“不行。主持國家大事的人,不應該推辭工作,不應該貪圖安逸。將來繼承君位的,還不知道是誰呢,你還是出來好好乾吧!”

不同的人,眼光就是不同。

召忽相信這兩位朋友的能力,不希望大家分開,他堅決反駁,並且做出一個精彩的比喻:“不行。我們三個人對齊國來說,好比鼎的三足,去掉一個,就立不起來。我看小白一定當不上國君,我們一起輔佐公子糾吧。”

這意思很明白,邀請鮑叔牙也來輔佐公子糾,大家共進退,一定能成就大事。

管仲的思想活絡,對齊國的形勢很了解,立刻分析了三人的優缺點,對將來作出了自己的預測。

他說:“諸兒這個人,雖然是長子,但品質惡劣,前途如何還說不定;國人憎惡糾的母親,以至於影響到糾,反而會同情公子小白沒有母親。將來統治齊國的,除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沒有別人。小白的為人,不耍小聰明,性急但有遠慮,不是我管夷吾,沒人理解他。不幸上天降禍加災於齊國,即使公子糾立為國君,也將一事無成,不是你鮑叔來安定國家,還有誰呢?”(《管子》)

鮑叔牙向來看重管仲,這幾句話如醍醐灌頂,讓他茅塞頓開,消除了原來的顧慮。他立刻打起精神,決定接受任命,輔佐公子小白。

作為政治高手,管仲分析的不錯,但是,還沒有輔佐公子糾即位呢,卻先判斷他一事無成,這有些不講究。‘食人之祿,忠人之事’,何況作為公子糾的老師?

召忽接受過正規教育,絕對尊崇‘周禮’,忠君思想第一。

他對管仲的觀點很不滿意,說道:“參與了齊國的政務,接受君命就不能改變,侍奉君主就不讓他廢除,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違抗君命,廢棄我之所立,奪去糾的君位,即使得了天下,我也不願苟活。這是我的道義!”

幾句話擲地有聲,任何人也無法改變他的觀點。他很忠誠,很實在,這也註定了他的悲劇。

管仲,可以說就是那個時代的叛逆,他的觀念不拘一格,不受束縛,就像作戰一樣,衝鋒在後撤退在前。但是,他的核心思想,永遠不變,那就是:愛國。

召忽的觀點,其實也是鮑叔牙的觀點——絕對忠君,這讓管仲很沒面子。面對兩位朋友,自己成了不仁不義不忠不信的小人,將來怎麼面對世人?

他並不介意,敞亮地說:“我接受君命,奉國家以主持宗廟社稷,豈能為糾一個人而犧牲?只有國家破、宗廟滅、祭祀絕,我才會去死。不是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來。我活着對齊國有益,死了對齊國不利。”

這話,很自信,很霸氣,治理天下,唯我獨尊。

人和人就是不一樣,貪有貪的理由,逃跑有逃跑的理由,活着有活着的理由,一切的一切,都有充分的理由。

非常人說非常話,做非常事,這是建立在真才實學仁義道德基礎之上的。如果不能建功立業,不能稱霸諸侯,不能推行仁義,管仲這些大話,就是空談,將成為後世的笑柄。

三個人,為了齊國這隻大鼎,做出了不同的抉擇:召忽寧可殺身成仁,絕不違背忠義;鮑叔牙忠心耿耿,甘願隱居幕後;管仲則一心為了齊國社稷,鞠躬盡瘁。

八百多年以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輔佐劉備成就另一番事業,真正的確立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章 三足鼎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