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推斷
眾人沿着傾斜的墓道走了很久,越往下越悶熱,吳先生叫停大家。
看了看彪子和土行孫手裏檢測儀的數據,示意大家可以吃點東西喝點水,歇息一下。
土行孫問道:“您老估計還有多遠?咱們不是遇到鬼打牆了吧?”
吳先生喝了口水說道:“筆直的墓道又沒有拐彎,哪來的鬼打牆。根據歐洲核子研究所的測量,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漢舊儀》記載了陵墓修建者李斯的奏摺,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將隸徒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狀。”制曰:“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意思就是李斯上奏說:已經開鑿到地下最深處,鑿不進去,也燒不着火,敲打地下卻什麼也沒有,感覺好像已經挖到了驪山的底部。秦始皇聽了李斯的稟報后,下令再從底部向旁邊挖300丈。”
土行孫吃驚道:“這麼深這麼大的話,會不會地宮已經被地下水淹了?”
吳先生沒有答話,而是吃了一塊巧克力。慢慢的像是要把土行孫的疑慮也一起咀嚼、消化掉。又點燃一支煙才開口說道:“《秦始皇本紀》記載:“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漢書》又云:“下徹三泉合採金石,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被以珠玉,飾以翡翠,中成觀游,上成山林。”在古代“三”不一定指數字3,很可能是指很多。也就是說修建陵墓時就遇到很多層地下水,匠人們把熔化的銅汁澆灌在底層,填充地基的縫隙。還有三百丈大概一千米,底部一千米頂部不會少於一百米。在兩千多年前的工匠是如何用巨石修築如此跨度的龐大建築呢?已發掘的秦陵兵馬俑陪葬坑中,還沒有出現磚與磚之間的錯縫技術。所以我推斷整個地宮都是青銅灌注修建的,所以才能屹立兩千餘年而不倒,經歷八級地震而無損。如果只是用來阻擋地下水的青銅箍為什麼要漆塗其外,被以珠玉,飾以翡翠呢?《禮記》上說:“天子之棺四重”這個青銅地宮也許就是秦始皇的外槨,也稱大棺。”
聽得精精有味的“小狐狸”插道:“那得用多少銅啊,古代開採技術又不行,可能嗎?”
吳先生笑了笑答道:“《過秦論》中說:“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有人造反,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銷毀兵刃和箭頭,冶鍊它們鑄造十二個銅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關於銅人高度史料記載:“坐高三丈”;“有大人長五丈……鑄而象之。”說明這十二個銅人或站或坐大小不一,“高三丈,鍾小者皆千石也。”按最小數字一千石計,大約二十四萬斤,合今30噸以上,大的則在87噸以上。後人認為十二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愛之物,它們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着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這座墓中了。我想以秦始皇的性格,與其陪葬品里多十二個無用的銅人,不如把它們化為堅固的棺槨保護自己的肉體以及靈魂無虞。而前面的“金門”應該就是一扇青銅門。我也是看了劉從善的筆記后,非常詫異秦始皇為什麼會給自己的陵墓鑄造一扇“金門”。查閱了很多史料,也請教了幾位“高人”才隱隱約約有了這個推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