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在西漢出差(五)

第26章 在西漢出差(五)

常惠沒有想到,在西漢的手工業作坊里,每一個人的分工已經如此的細化。每一個人整天干同一樣的工作,不是專家也會成為專家的了,所以,細化分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了。好多的歷史學家,都說中國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可能嗎?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啊,很複雜的,在西漢就是既有奴隸社會、又有封建社會、還帶有一點資本主義社會的影子。

到了東漢,就更搞笑了。當年劉邦斬白蛇起義,就有傳說那白蛇當時跟他說,你要砍我頭,我就斷你尾巴;你要砍我尾巴,我就斷你的頭。反正就是一個字,你不能殺我。那劉邦也是一個狠人,不理這些,果斷地一刀將白蛇攔腰砍斷。結果,大漢王朝就從此一分為二,分成了東漢、西漢。兩漢都是二百多年的歷史。而這個將西漢終結的人,就叫王莽。後人都說他是當年那條白色的蟒蛇變的,也有人說他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去的。因為他一當上皇帝,就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社會主義的那一套,跟着***學的打土豪、分田地,在全國範圍之內全面推行社會主義制度,為此,不惜將自己的兒子都殺光了。

當然啦,他的這一套純屬於生搬硬套,一點也不考慮自己的國情。在二千多年前就想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是瘋了,全部起來反對他,他的腦袋也就變成了別人的收藏品。

常惠還是十分認同第二個觀點的。這個王莽啊,就是跟自己一樣,穿越過來的。只不過他穿越成了帝王,自己只穿越成了一個麻衣百姓。歷史的教訓,是值得吸取的,從王莽的悲劇上來看,作為一個穿越者,要想在穿越的年代能夠順利地活下去,得入鄉隨俗,不要腦洞大開。什麼隨身倉庫啊,什麼重生系統啊,都是不靠譜的。

不切合實際的蠻幹,也許當時可以爽一下,但終究逃脫不了被歷史懲罰的命運!因為歷史就是歷史,容不得人隨便去改變。

就在常惠思想開小差的時候,陳掌柜的又領着他與周老爺來到了另外的一個區域。這兒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着,每一個人跟前都放着一個臉盆一個絲筐,在進行繅絲。

陳掌柜道:“你們看到了吧,他們正在做的就是我所說的繅絲。這煮好的繭子,在水裏一泡,就能抽出一根完整無缺的絲來。每一個繭子的絲啊,至少有一千五六百步長。你們要不要也過去看一看?”

原來繭子就是這樣被還原成絲的啊!也不知道這個主意古人又是怎麼想出來的。這些都是中國古代人的專利技術啊,跟陶瓷、茶葉等製作生產技術一樣,都是中國古代屹立於世界東方而不倒的無形資產。

常惠很好奇地走上前去,陳掌柜又詳細介紹道:“你可別看這繅絲,看上去簡單,其實卻並不簡單。還可細分為索緒、理緒、繅解、生絲的卷繞和乾燥等活。你看,這索緒的水要是開水。將蠶繭放入鍋內,拿索緒帚與繭層表面刷幾下,就可索得絲緒。”

陳掌柜走到第二個人面前道:“索緒完成後,就是理緒了。理緒就是除去有緒繭繭層表面雜亂的緒絲,理出正緒。理得正緒的繭稱為正緒繭。這個盆內的就是正緒繭。”

看完理緒,他們又參觀繅解。繅解就是把正緒繭放入溫開水做成的繅絲湯中,以減少繭絲間的膠着力,使繭絲順序離解。一圈一圈的纏繞到絲筐上。纏好的絲筐還要拿去烘乾,那就是烘絲了。

接着,他們又參觀了捻絲、織布區域。捻絲比較簡單,純屬體力活,就是將繅好的絲線完成絡絲、並絲、捻絲的工序,為織布工序創造條件。

作坊里的織布區域,是整個作坊的重中之重。裏面,用到的器械就開始多了。具體的流程包括牽經、卷緯、織綢、坯綢檢驗、脫膠。

據陳掌柜介紹道,我國在遠古時是以“手經指掛”來織布的。所謂“手經指掛”是將一根根紗線依次綁結在兩根木棍上,再把經兩根木棍固定的紗線繃緊,用手或指像編席或網那樣進行有條不紊的編結。

後來人們發現用“手經指掛”的方法編結,不但費工而且柔軟的紗線極易糾纏在一起,給操作帶來困難。於是我們的祖先又發明出具有開口、引緯、打緯三項主要織造功能的原始織機----腰機,又叫“踞織機”。

織造時,織工席地而坐,將經紗的兩端分別綁在兩根橫木上,其中一根橫木(卷布軸)系在腰間,另一根由腳踏住,靠腰背控制經紗張力,利用分經棍形成一個自然梭口,用紆子引緯,砍刀打緯。織第二梭時,提起綜桿,使下層經紗變為上層,形成第二梭口,立起砍刀固定梭口,紆子引緯,砍刀打緯。織造就是這樣不斷交替循環往複進行的。

常惠看到這些織布機都並不是系在腰間的,笑着問道:“這些織機不是你所說的‘腰機’吧?”

陳掌柜答道:“對,我們以前還是用的這可是‘腰機’,現在這些可是我花了大本錢弄來寶貝,經過升級了的,是最新一代的織機。效率比‘腰機’要強多了。”

常惠仔細觀察了一下這款世界上最先進的織布機,只見它是由機架、經面、腳踏提綜板和提綜桿的部件組成的。

機座前端設有坐板,後端斜接着長方形機架。機架後端安置的兩根撐柱。機架是一長方形木框,上端設有一根經軸,下端設有一根被稱為“梭”的卷布軸。

經軸和卷布軸上還各設有一用以控制送經量和卷布量的軸牙。機架中間兩側各裝一根“立叉子”,其端裝有提綜桿。提綜桿前端繫着綜框,後端裝有一根用於將經線分為上下兩層的分經木。機座下有兩長短不一的腳踏桿,長者連結一提綜桿。通過提綜桿控制綜片的提升,短的一根與綜片下端相聯結。

織工坐在織機上,踩下長踏桿,提綜桿前傾上蹺,綜框將底經提高到原面經的位置之上,同時,中軸也相應地向下壓迫面經,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梭口,女織工趁機投梭送緯。投梭送緯這一工作完成後,織工的腳又迅速離開長踏桿,而踩下短踏桿,使綜框下降,底經失去拉力,恢復到原來的形狀,與此同時,提綜桿前端下垂,使面經也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準備接受下一個開口運動。織梭如此不停地穿梭着,毛坯織品就慢慢地織出來了。

時光在穿梭,日月在穿梭,原來穿梭就是這麼一回事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好男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漢好男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章 在西漢出差(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