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在西漢出差(一)

第22章 在西漢出差(一)

常惠從成衣鋪回來,剛進院子裏,就看到娟姑娘與楊媽正在忙個不停。

常惠便熱心地上去幫忙,“姐,我來幫你燒火吧。”

娟姑娘抬頭一看,見是常惠,有些驚喜,“不用,不用。你身體都還沒有完全康復,姐忙得過來。”

常惠道:“我都全好啦!我還答應了老爺跟他去齊地進貨呢!”

娟姑娘一聽,滿心歡喜,“真的啊?這麼說來,你打算繼續留下來了?”

常惠道:“嗯。反正也沒地方可去,又難得遇到老爺這麼好的主顧。今天老爺跟我一說,我就應下來了。老爺還說要給我薪俸二百石呢!剛才還讓我去做了二身衣服。”

“這可是大好事啊,常惠,你可得好好請我們吃一頓的。”楊媽在一旁邊聽了,笑着說道。

常惠道:“當然啦,不過,現在我還沒有錢。等我拿到薪水的時候,一定要請你們好好地到館子裏吃上一頓。”

娟姑娘笑着問道:“有我的份嗎?”

常惠答道:“當然有啦,少了任何人也不能少了你啊。哦,還有九叔。”

娟姑娘這才撇嘴道:“這還差不多,算你姐姐我沒有白疼你一場。”

常惠頓時就象一個淘氣的小弟弟問娟姑娘道:“姐,你這煮的是什麼呀?”

娟姑娘答道:“你們不是要去齊地進貨嗎?姐這是在幫你們做乾飯。”

常惠很是好奇,要知道,在現代社會,吃乾飯可不是一個好聽的詞彙,意思是指人只會吃飯不會幹事。於是問道:“這乾飯是什麼東東啊?”

娟姑娘撲哧一笑,“你說話好有意思。什麼東東都出來了。姐告訴你吧,乾飯就是先把稻米煮熟以後又晒乾你們可以帶到路上吃的一種東東。”

常惠恍然大悟,原來乾飯就是一種跟炒米、方便麵差不多的食品。古代的人們之所以製作這種食物,主要是便於長期保存。吃這種食物的人,應該主要是商人和士兵們,可以用乾飯作為旅行中的乾糧和軍糧。

店鋪里出去進貨,隨同的人員很多,路上要吃的東西不少,怪不得老是看到娟姑娘每天都要舂米的。

常惠又問道:“怎麼沒有看到九叔啊?”

楊媽道:“他啊,殺豬去了,出門就得殺幾頭豬的,做一些鹹肉的,路上吃。”

常惠初一聽,感覺到有些驚訝,老爺讓我們跟他出差,連吃的東西都要從家裏帶,這未免也太摳門吧。後來一想,憑周老爺的為人,應該不至於如此。想必是為不備之需準備的。這麼多人出去,萬一路上天黑的時候還找不到吃飯、投宿的地方,那怎麼辦?不就得靠這些東西充饑的了嗎?

常惠感覺到楊媽在周家呆了好多年,一定會知道有關這方面的好多事情,問道:“楊媽,依你判斷,我們這一趟大概什麼時候出發啊?”

楊媽道:“這個我可說不準的。哪天出發,那可得請人卜一卦,擇個吉日吉時的。不過,光是我們準備東西,就得十來天的。一定是在十天以後。”

原來古人出行前,都是要找人卜一卦,擇個吉日吉時的,怪不得老爺也說不出具體的日子來。

終於,選好的吉日吉時到了,周記綢緞鋪的進貨大軍開始按時出發。光是牛車就有五十輛。周松是個很精明的商人,平時家裏也不養閑人,這些牛車,都是他租來的,不過也大都是平時早就熟悉了的主顧。

阿九跟着周老爺在前面帶路,常惠領着幾輛車跟在後面。他的車上裝着好些從家裏帶出來的東西。有吃的乾飯、鹹肉,還有一些席子、被子等床上用品。當然,一些生活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茶葉,有蠟燭,甚至還帶了一些防蟲驅暑的中藥,就算是遇上個什麼傷風感冒的,自己熬一劑葯吃就行了。看來古人想得還是挺周到的。

常惠有些奇怪,他學過地理,知道從汾水下去,就到了黃河,沿着黃河一直往下走,穿過河南,就直接到了山東,直通入海口。雖然說繞了一點,但坐車顛簸、還要翻山越嶺,走水路就要愜意多了。為何不走水路呢?

帶着這個疑問,他追上了前面車上的周松,好奇地問道:“老爺,我們為何不走水路要走這陸路呢?”

周松笑道:“你這小子還真挺喜歡勤學好問的。告訴你也無妨。這水路啊,只通到都城長安。我們若是去長安,就可以從水路走。去齊地,還從未聽說過從水路走的。”

常惠終於明白了。也許,那個時候的條件,還無法征服黃河的兇險。想要征服黃河,就非得有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不可。好在這牛車雖然笨重粗陋,但還算平穩,人稱“太平車”。就是走得太慢了,每天行程也就是四、五十里。

常惠粗略地算了一下,從太原郡到齊地,有一千五百里路,這樣走下去,去得有三、四十天,回來還得有三、四十天,這一趟差下來,就差不多三個月了。這二百石的年薪也真的不是那麼好賺的。

前方的視野里出現了中國漢代的長城。都是很完好的,讓常惠特別的興奮。天下九塞,雁門為首。據說雁門關長城是山西最為壯觀的長城,票價還要90元人。那段長城較之眼前的長城似乎少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因為那可能是後代不知道是唐宋還是明朝修葺的,怎麼又比得上眼前這段用沙土夯牆的呢?

你們看,這個烽燧台就是用蘆葦、胡楊、紅柳等夯土外包土坯構築的,高者達十來米。站在高峻處,燧、墩、堡、城連屬相望,每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

每個烽燧台都有值勤的士兵。古代沒有電話、手機、衛星等現代通訊設備,聰明的中國人便發明了這一種軍事通信手段。一旦匈奴前來,就可以及時發出警報。白天放煙告警叫“烽”,夜間舉火告警叫“燧”。

每一座峰燧旁邊都堆有報警時用以點燃烽火的柴垛和干牛糞(放煙用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好男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漢好男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章 在西漢出差(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