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卧龍鳳雛CP崩壞
劉備滿懷着希望前往襄陽,然而現實卻總是與希望相悖。
成武侯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對劉備這個宗室遠親禮遇有加,不僅出了襄陽城,還渡過漢水來到北邊的樊城,在樊城北邊十里相迎。
與劉表一同出迎的有荊州上上下下數十名官吏,隨扈侍從數百,可謂是給足了劉備面子。
劉備被迎入襄陽后,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荊襄官吏名士競相作陪,風光無限。
劉備這些年顛沛流離患得患失,好久沒有過這種待遇,讓他憑白生出幾番期許來。
難道劉景升真箇與自己性情相合,欲要聯手重振漢室?除掉曹孟德這個奸賊,救出那便宜皇帝侄兒?
生出念想的劉備在言語中多次試探,然而劉表卻一直含糊其辭。
“宗兄,如今天子蒙蔽,社稷危殆,你我當勠力同心共舉大業啊!”
“呃……是當如此,不過曹孟德不可小覷,連袁大將軍舉河北四州之力亦奈何不得他,你我不過擁荊州一隅,還當緩緩圖之。”
“官渡之役殊為可惜,然袁大將軍雖敗而不亂,猶自秣兵歷馬整軍備戰,如果你我在荊州發動,河北必及時響應,如此大事可圖也!”
“玄德料得太過輕易了,試想數月之前好不容易才抵擋住了曹仁的進攻,若是輕易挑釁,反惹事端啊!”
“若是宗兄有所顧慮,不妨交給愚弟來做,只消集南陽之力準備個兩三年,加上宗兄的支援,定能一舉出兵奪取許都,救天子於困厄之中。”
“此事……從長計議從長計議,萬萬不可魯莽!”
如此這般的交談進行了三兩次,使得劉備也大抵揣測出了劉表的心意,那便是不想做出頭鳥,也不太支持他去做,以免受到牽累,只想佔着荊州一畝三分地自守而已。
從劉表這裏斷了念想的劉備又轉而尋求士人階層的支持。
他趁着大大小小的宴會與荊州官吏以及本地士族和南避士人頻繁地廣泛地接觸,打探他們的心意。
但耗費了一番工夫后的劉備發現,荊州上上下下的官吏大都與劉表的想法保持一致,根本就對劉表的提議不感冒。
而蔡、蒯、黃、習、向、楊等本地士族也差不多,談風月逸聞時滔滔不絕,談起振興漢室也能高談闊論,但落到具體的實施時卻顧左右而言他,反正沒一個人肯明確表示支持。
連連碰壁的劉備只能把目光投向那些從中原南下避難的士人,寄希望於能從裏邊找尋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
然而交遊了一圈也沒能找到幾個說得來的,只偶有幾個在襄陽混得不怎麼如意的士人願意投入幕下,還都是看在他豫州牧劉皇叔的名號上,根本談不上志同道合。
這其中的原因十分複雜,主要是劉表在荊州已經十餘年根深蒂固,本地官吏士族以及一大部分南避士人都已經與他關聯緊密思想一致。
與激進且新來乍到的劉備相比,荊楚士族自然願意信賴更穩健且根深蒂固的劉表。
凡事無絕對,荊州境內倒也有那麼一些人主張北上討逆,誅除漢賊曹操,振興漢室。
但無巧不巧的是,就在數月之前,有一個從常山來的交際花在荊州上下鑽營,仗着顏良在官渡之戰中連連挫敗曹操的戰績成功吸了一波粉,並假藉著學術交流的名義拐待走了好一批人。
這些人里有在荊州過得不如意的,但更多的是對振興漢室心存期冀的人物。
本該主動慕名投效劉備,在新野為了抵擋曹軍南侵建言獻策立下大功的徐庶走了,還順帶帶走了倆基友石韜、孟建和新結交的小夥伴陳靖。
本該被劉備倚為臂膀抵定荊州並死在入川征戰路上的“鳳雛”龐統走了,從此再無“卧龍鳳雛”CP。
本該被劉備收作馬仔的魏延和傅肜也走了,世上可能再無大罵“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的傅將軍,也沒了獻上奇襲子午谷奇謀的魏太守。
就連本該在曹魏幕下出仕的王粲、士孫萌、裴潛、司馬芝、蔡睦、劉廙等人也走了,荊州民間的人才儲備幾乎被顏益給掏空了一大半。
能待在荊襄之地的除了仰劉表鼻息的那一群外,就只剩下些庸庸碌碌的無為之輩,使得劉備只能嗚呼哀哉嘆曰:“人言荊楚多士,為何無一可為我所用哉?”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已經就任臨沮縣長的向朗向巨達回襄陽述職,在一次宴會中巧遇劉備。
此前在孫乾、糜竺前來襄陽溝通的時候,向朗就與二人頗為投契,此番經過孫、糜引見識得劉備,亦是言談甚歡。
也不知是否喝多了幾杯,劉備竟對向朗倒起了苦水來,遍述自己的心志以及遭遇的困苦。
向朗聞之也頗為唏噓,說道:“皇叔有此想法殊為不易,奈何時人安於逸樂,不願冒險啊!”
劉備道:“此路難,亦需人為,吾欲先行,奈何從者寥寥!”
向朗感嘆道:“皇叔志向高遠,在下敬佩之至!皇叔若覺得人才難得,不妨去沔水邊峴山下拜訪吾師水鏡先生,及江心魚梁洲上龐公,不少年輕彥士經常出入二位先生門下,其中不乏有魄力者,如徐元直、龐士元之輩,徐、龐雖已在數月前北上冀州,然二公門下俊彥如過江之鯽,想必會有入皇叔眼者。”
劉備在襄陽待了一陣子,自然聽說過司馬徽的大名,可惜一直缺人引薦,又不敢貿貿然前往攪擾。
如今聽向朗如此說,立刻欣然而起道:“備久仰二公盛名,還望向君引見。”
向朗道:“些許小事,朗自當帶皇叔前往。”
劉備是個行動派,第二天就讓人備足了禮物邀了向朗前往沔水邊拜訪,途中自然打聽起了向朗口中的徐庶、龐統等人北上之事。
在得知了徐、龐等人的才能后,劉備也是頻頻扼腕嘆息,恨不能早來數月得以一晤,甚至引為我用。
“顏立善此人驍勇善戰,聽聞又擅長治政,端得是個能臣良將,只是徐、龐諸君慣在南土,驟然北上,會否不適應水土?”
吃不到葡萄,酸一下還是可以的,此時的劉備絲毫沒察覺自己是妥妥的幽州人,來到荊州也沒有絲毫不適應。
向朗道:“那卻不知,只是我聽聞顏立善屢建奇功,倒頗有些為袁大將軍所忌,才授了個常山太守的差遣,卻不知如今怎樣了。”
劉備回想起在鄴城時所見的各個派系鬥爭,以及袁紹的小肚雞腸,十分贊同道:“袁大將軍能用人而不能盡信之,顏立善想必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吧!看來龐士元、徐元直到了常山也不能盡展才華啊!”
向朗點點頭道:“或許如此,皇叔也不必計較龐、徐,據我所知,吾師倍加推崇的年輕俊彥之中就有另一人絲毫不下龐、徐,甚至更有過之。”
聽聞此言,劉備瞬間就來了興緻,問道:“哦?還有如此大才,敢問是何方俊彥,可能代為引介?”
向朗微微笑道:“吾與其只見了寥寥數面,並未深交,倒是吾師目其為小友,時常來往,皇叔大可求吾師引見。”
劉備道:“正合如此!水鏡先生推崇的人才必是極佳。”
走在峴山之下,劉備回憶起當初在黎陽袁紹帳中曾經對自己頗為無禮的顏良,心道:“這顏良都能把手伸到荊州來,我身在此處,怎能弱過了他去!此番定要好好招募幾個賢才,為我匡弼政務,謀划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