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第587章

而豫州已近在眼前。

橫連七城,那是進豫州的起始點,就像是盤距在豫州門戶的巨龍,若制其首,挾其尾,斬其腰,豫州之境將全境陷落。

而且若控制住橫連七城這易守難攻之地,將切斷進豫州的所有援兵,還可把援兵放進來,關門打狗。

所以橫連七城的地位,就等同於進涼州的烏鞘嶺。

就像董杭征涼州之時,破烏鞘嶺都不能強攻。

強攻那就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打法,所以只能用計取烏鞘嶺。

袁術當然也深知橫連七城的重要性,所以他出了奇兵,可惜,孫祥託了雷薄幾天,生生扭轉了敵我雙方的戰局。

橫連七城已在我軍手中,袁術已喪失佔據絕對優勢的戰略。

其實,不能說劉勛和雷薄帶兵能力不行,只不過他們和袁術學的目中無人,驕傲自滿。

上行之,而下必效之,所以將為軍中膽,這句話並不是空說的。

這膽如果破了,那全軍也必然崩潰。

你看曹操的軍中,哪一個是弱兵,這也是將的緣故,而曹操一向以治軍有方著稱。

所以若這兵力不成,就算有致勝之機,也不過是錯失良機。

而時間拖的越長,對袁術則越不利。

董杭沒有後顧之憂,可是他呢。

董杭有董卓的西涼精銳駐守長安,袁術後方,連他自己都上前線指揮來了,這困在戰場,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

橫連七城,第四城,有孫祥依舊駐守在這城中,而第四城和第五城由於正是進豫州的門戶,所以第四城和第五城只駐兵甲,而在路口,還有哨台,那是孫祥的副將,駐守在這裏。

可以說,這裏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之地,若大將軍敗,這橫連七城將成為他們反攻的據點。

不是孫祥要這樣想,而是為將者,不僅要考慮勝了該如何,還要考慮,若敗當如何。

當然,孫祥覺得董杭不會戰敗,因為他見過董杭帶出來的兵,令行禁止,軍紀嚴明,更主要的是,董杭這隻由黃巾殘軍拉起來的十萬人,其戰績輝煌。

當然,戰績是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制宜嘛,可是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袁術是客場作戰,而董杭是朝廷的天策大將軍,更兼有曹操弟子姻親這層關係,這讓全豫州官民的抵觸情緒會小一些。

而董杭雖是雙線作戰,能夠抽調的本部兵力很有限,可是樊稠也率兵參戰。

當然,這並不是說袁術不堪一擊,實際上,曹操和袁術打了不知道多少場了,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最主要的就是袁術客場作戰,又想快速制勝,一旦這個戰略出現偏差,將打亂他的全部計劃,甚至是因為這次失敗,打敗他,甚至消滅他。

於第三日晚,董杭終於又來到了橫連七城,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哪裏,都不會給守城的將軍和軍士添麻煩。

尤其是在這尊卑和層階分明的社會體系中,不知道都是什麼毛病。這下官見了長官。都要行禮,都要參拜。

而董杭則不會。將軍擔負著守土之責,意義重大,難道說就因為上官來見。這城就不守了嗎。

所以。董杭對各位將軍。哪怕是對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士兵。都是很客氣的。戰場上。沒有尊卑,只有兄弟。

真是兄弟啊。同樣都是在用命在拼殺,又何來的尊卑之分。將軍的決策,是用全軍將士的性命。E而將士們都是用自己的命在搏。

就如他去西涼的時候。每到一城。都不允許任何將軍。前來參拜自己。

而在豫州。這孫祥不僅有大功於朝。而且橫連七城的意義,責任重大。

就像他看到孫祥要下來。他趕緊擺擺手。喊道。“孫將軍不必下來了。我們只是隨便轉轉就好了。”

孫祥猛地一愣。他好像在這大將軍的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世人說。曹操是一代奸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世人說。曹操多疑。多一道離他身邊的近視都不敢相信。

可是。只有兗豫二州的將軍才知道。曹操多疑卻用人不疑。曹操不許將軍們擅離職守。哪怕他從此城路過。也不許將軍起來拜見。

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不是袁紹,陶謙之流可以相比的,就單單這一點。就知誰勝誰負。誰是庸才,而誰又是平天下的人。

孫祥已經看到董杭進城。這站在城牆看到的。是這天下。戰禍不斷。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天地一片荒蕪。到處都有哀鴻遍野的人。

誰也不知道。這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又是最後統一天下的那個人。

城牆上只有深深的嘆氣。而董杭的車駕已然進城,他並沒有在第四城多呆,駐兵勇的第四層,什麼都沒有。董杭只是隨意的看了看便離開了第四城。他要去的,真是第三城。

想想當初剛進豫州的時候。他們那一晚繞了很長很長的路。才繞到了這第三城。

因為當時和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當初。這第三城可是有袁術的大將駐守,而趁雷薄傾巢而出之時,他們一舉攻克第三城,斷了雷薄最後的歸路將雷薄困死在第四城。而雷薄一敗,劉勛的救援之路被切斷,斬殺劉勛和雷薄以後,從而讓袁術制首尾的戰略徹底失敗。

所以,董杭對第三城,應該還是有點感情的吧,尤其是戰略轉折的關鍵點。

就像在西涼,天谷之戰的天谷,狹穀道的進兵,擊潰了馬騰韓遂的黃河岸,一嶺制兩郡的烏鞘嶺,還有涼州城。

這第三城對董杭的意義同樣重大,不過對於橫連七城來說,第三城,卻是處於第一城和第四城之間,它屬於腹地。

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又怎能忤逆上天的旨意。隨意殺戮呢。

尤其是上位者更應該敬畏生命。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則不可活。哪怕你站在了權利的巔峰,可是卻鬥不過天。

所以董杭一直恪守着這個底線,他覺得吧,和當官的人打交道,那可真是費腦筋。還不如和普通的敦良百姓打交道,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彎彎道道,只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對誰更加好。

而豫州已近在眼前。

橫連七城,那是進豫州的起始點,就像是盤距在豫州門戶的巨龍,若制其首,挾其尾,斬其腰,豫州之境將全境陷落。

而且若控制住橫連七城這易守難攻之地,將切斷進豫州的所有援兵,還可把援兵放進來,關門打狗。

所以橫連七城的地位,就等同於進涼州的烏鞘嶺。

就像董杭征涼州之時,破烏鞘嶺都不能強攻。

強攻那就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打法,所以只能用計取烏鞘嶺。

袁術當然也深知橫連七城的重要性,所以他出了奇兵,可惜,孫祥託了雷薄幾天,生生扭轉了敵我雙方的戰局。

橫連七城已在我軍手中,袁術已喪失佔據絕對優勢的戰略。

其實,不能說劉勛和雷薄帶兵能力不行,只不過他們和袁術學的目中無人,驕傲自滿。

上行之,而下必效之,所以將為軍中膽,這句話並不是空說的。

這膽如果破了,那全軍也必然崩潰。

你看曹操的軍中,哪一個是弱兵,這也是將的緣故,而曹操一向以治軍有方著稱。

所以若這兵力不成,就算有致勝之機,也不過是錯失良機。

而時間拖的越長,對袁術則越不利。

董杭沒有後顧之憂,可是他呢。

董杭有董卓的西涼精銳駐守長安,袁術後方,連他自己都上前線指揮來了,這困在戰場,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

橫連七城,第四城,有孫祥依舊駐守在這城中,而第四城和第五城由於正是進豫州的門戶,所以第四城和第五城只駐兵甲,而在路口,還有哨台,那是孫祥的副將,駐守在這裏。

可以說,這裏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之地,若大將軍敗,這橫連七城將成為他們反攻的據點。

不是孫祥要這樣想,而是為將者,不僅要考慮勝了該如何,還要考慮,若敗當如何。

當然,孫祥覺得董杭不會戰敗,因為他見過董杭帶出來的兵,令行禁止,軍紀嚴明,更主要的是,董杭這隻由黃巾殘軍拉起來的十萬人,其戰績輝煌。

當然,戰績是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制宜嘛,可是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袁術是客場作戰,而董杭是朝廷的天策大將軍,更兼有曹操弟子姻親這層關係,這讓全豫州官民的抵觸情緒會小一些。

而董杭雖是雙線作戰,能夠抽調的本部兵力很有限,可是樊稠也率兵參戰。

當然,這並不是說袁術不堪一擊,實際上,曹操和袁術打了不知道多少場了,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最主要的就是袁術客場作戰,又想快速制勝,一旦這個戰略出現偏差,將打亂他的全部計劃,甚至是因為這次失敗,打敗他,甚至消滅他。

於第三日晚,董杭終於又來到了橫連七城,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哪裏,都不會給守城的將軍和軍士添麻煩。

尤其是在這尊卑和層階分明的社會體系中,不知道都是什麼毛病。這下官見了長官。都要行禮,都要參拜。

而董杭則不會。將軍擔負著守土之責,意義重大,難道說就因為上官來見。這城就不守了嗎。

所以。董杭對各位將軍。哪怕是對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士兵。都是很客氣的。戰場上。沒有尊卑,只有兄弟。

真是兄弟啊。同樣都是在用命在拼殺,又何來的尊卑之分。將軍的決策,是用全軍將士的性命。E而將士們都是用自己的命在搏。

就如他去西涼的時候。每到一城。都不允許任何將軍。前來參拜自己。

而在豫州。這孫祥不僅有大功於朝。而且橫連七城的意義,責任重大。

就像他看到孫祥要下來。他趕緊擺擺手。喊道。“孫將軍不必下來了。我們只是隨便轉轉就好了。”

孫祥猛地一愣。他好像在這大將軍的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世人說。曹操是一代奸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世人說。曹操多疑。多一道離他身邊的近視都不敢相信。

可是。只有兗豫二州的將軍才知道。曹操多疑卻用人不疑。曹操不許將軍們擅離職守。哪怕他從此城路過。也不許將軍起來拜見。

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不是袁紹,陶謙之流可以相比的,就單單這一點。就知誰勝誰負。誰是庸才,而誰又是平天下的人。

孫祥已經看到董杭進城。這站在城牆看到的。是這天下。戰禍不斷。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天地一片荒蕪。到處都有哀鴻遍野的人。

誰也不知道。這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又是最後統一天下的那個人。

城牆上只有深深的嘆氣。而董杭的車駕已然進城,他並沒有在第四城多呆,駐兵勇的第四層,什麼都沒有。董杭只是隨意的看了看便離開了第四城。他要去的,真是第三城。

想想當初剛進豫州的時候。他們那一晚繞了很長很長的路。才繞到了這第三城。

因為當時和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當初。這第三城可是有袁術的大將駐守,而趁雷薄傾巢而出之時,他們一舉攻克第三城,斷了雷薄最後的歸路將雷薄困死在第四城。而雷薄一敗,劉勛的救援之路被切斷,斬殺劉勛和雷薄以後,從而讓袁術制首尾的戰略徹底失敗。

所以,董杭對第三城,應該還是有點感情的吧,尤其是戰略轉折的關鍵點。

就像在西涼,天谷之戰的天谷,狹穀道的進兵,擊潰了馬騰韓遂的黃河岸,一嶺制兩郡的烏鞘嶺,還有涼州城。

這第三城對董杭的意義同樣重大,不過對於橫連七城來說,第三城,卻是處於第一城和第四城之間,它屬於腹地。

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又怎能忤逆上天的旨意。隨意殺戮呢。

尤其是上位者更應該敬畏生命。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則不可活。哪怕你站在了權利的巔峰,可是卻鬥不過天。

所以董杭一直恪守着這個底線,他覺得吧,和當官的人打交道,那可真是費腦筋。還不如和普通的敦良百姓打交道,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彎彎道道,只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對誰更加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是董卓之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是董卓之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587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