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這大聖收了金箍棒,捻訣念咒,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海東青,颼的一翅,鑽在雲
眼裏,倒飛下來,落在天鵝身上,抱住頸項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孫行者變化,急忙抖
抖翅,變作一隻黃鷹,返來嗛海東青。行者又變作一個烏鳳,專一趕黃鷹。
牛王識得,又變作一隻白鶴,長唳一聲,向南飛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變作一隻丹鳳,高鳴一聲。
那白鶴見鳳是鳥王,諸禽不敢妄動,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將身一變,變作一隻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
行者認得,也就落下翅來,變作一隻餓虎,剪尾跑蹄,要來趕獐作食。
魔王慌了手腳,又變作一隻金錢花斑的大豹,要傷餓虎。
行者見了,迎着風,把頭一幌,又變作一隻金眼狻猊,聲如霹靂,鐵額銅頭,復轉身要食大豹。
牛王着了急,又變作一個人熊,放開腳,就來擒那狻猊。
行者打個滾,就變作一隻賴象,鼻似長蛇,牙如竹筍,撒開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通過六次的變化——海東青對天鵝、烏鳳對黃鷹、丹鳳對白鶴、餓虎對香獐、狻猊對大豹、賴象對人熊、從飛禽到走獸、從溫順到兇惡,體現的是變化之相層出不窮,變化之術爐火純青。
這樣的描寫與第六回中孫悟空鬥法二郎神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孫悟空也是經過六次變化,變成麻雀、大鶿老、魚兒、水蛇、老鴇及土地廟來逃避二郎神的追捕。
“六”在古代中也頗有深義,六為三之倍數,三六九在古代數目中有多數多次之含義。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4],《戰國策》“魯仲連辭讓者三”,“三”為有限之極,又為無限之始,乃萬物生化之關鍵。
由此也更證實了牛魔王有着多般變化的神通。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二人鬥法的描寫中,牛魔王始終是逃避應對的一方,對於孫悟空的高超本領只能顯示出招架之力。
可以說也是由於善必勝惡的必然規律,牛魔王在與孫悟空的鬥法變身中成為了必敗的一方。
原身鬥法階段是牛魔王更為被動的階段。
十分特殊的是,在《西遊記》中多數妖魔在招架不住化成原身之時,多被直接打死或者被馬上收服。
但牛魔王在眾多天兵天將的圍捕中,化成原身,依然大施法力,極力脫身。
由此推論,他是集天地之靈,修鍊多年而有着非比尋常的強大實力的魔王。
在對他變身的描繪中,先是突出了其外形上的煞氣鄙人、強壯無比。
文中有“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現出原身,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岭,眼若閃光,兩隻角似兩座鐵塔,牙排利刃。
連頭至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
其次,他是靠着兩隻硬角,一條硬尾進行群擊,雖不如人形靈活,但強調的是力大無窮,正應了“大力王”這一名號。
牛魔王的兵器和法術均屬上等,但他以力為本,因此在運用混鐵棒時能更好的發揮強大的力量,能與孫悟空和豬八戒一夜相較不下。
鬥法階段以一敵眾就顯得比較被動,最終只能以原身來抵抗,用的也是最原始的衝擊之力。
由此,牛魔王稱大力之王,可以說是不枉此名的。
最後他寡不敵眾,在哪吒太子用斬妖劍斬下十多個頭顱後方才降服。
從多個頭顱被斬,顯示出原身的鬥法體現的是最原始之力,暗示出了牛魔王的多命之身。
最終牛魔王的此等法力法術也讓他令仙界刮目相看,在佛祖的點化下歸於正道。
至於場景設置的作用的話。
像是《西遊記》中崖洞嶺壁、江海湖泊,可謂是五光十分、奇態萬分。
無論神仙還是妖魔都有其固定的駐地,這些場景也都是和他們的身份相對應。
神仙之地,自然雲霧繚繞,仙樹奇花遍佈;妖魔之地,則多是窮山惡水,陡壁峭岩。
但關於牛魔王的活動場景,可以用虛與實的角度更加清晰的看出它們的作用與意義。
這裏所謂的實虛,是指人物是否真實出現,也就是牛魔王有沒有真實的現身此場景,不是由孫悟空變化偽裝。
《西遊記》中有提及牛魔王的場景,有花果山、枯松澗、火雲洞、火焰山、芭蕉洞、積雪山、摩雲洞、亂石山和碧波潭。
比如以下是根據牛魔王在《西遊記》中諸多場景的出現先後,進行的一個實虛場景的分類。
實:花果山(結拜兄弟)虛:火雲洞(猴王偽父)
↓
摩雲洞(小妾訴苦)
積雪山(大斗猴王)
↓
碧波潭(聚會龍精)——↓
芭蕉洞(山妻訴苦)
火焰山(騙回寶扇)
火焰山(勇斗被降)
↓
↓
碧波潭(猴王偷獸)芭蕉洞(猴王騙扇)
由此來看,實虛場景就顯得清楚可見。
在這些場景中,實場景包括花果山、摩雲洞、芭蕉洞、碧波潭、火焰山;虛場景則包括枯松澗、火雲洞、芭蕉洞和碧波潭;其中芭蕉洞和碧波潭則是實虛兼具。
由此,我們可以根據場景的轉換來觀察牛魔王的特性。
在實場景中,花果山、碧波潭、摩雲洞和芭蕉洞是牛魔王親情體現的場景,積雪山和火焰山這兩個大場景則是牛魔王與眾神比法鬥武的場景。
由此可以看出,牛魔王在不同的場景中顯現出不同的角色特徵,而這又與孫悟空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猴王兩次偽裝,在三個場景中以牛魔王的姿態出現,最終在眾仙家的合力之下降服魔王。
牛魔王與孫悟空,在虛實的場景轉換之中,不斷形成新矛盾,兩者鬥智斗勇,這也最終使牛魔王大顯身手,勇猛抗敵而達到故事的高潮,最終推進故事發展結局。
還有像是牛魔王“至尊”論。
總的來說,《西遊記》中對牛魔王的描寫有着縱線貫穿、正面描摹、由淺入深的特點,牛魔王在《西遊記》的眾多妖魔中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妖中之魔,魔中之異。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牛魔王的名號不能被輕略忽視,名號上的不同代表的是門類的不同。
這也是《西遊記》中妖魔鬼怪系統里分門別類的標誌,體現了我國古代神怪文化的發展,同時也是蘊含著佛教思想的深刻意義。
就名稱而論,“怪”、“精”、“魔”是《西遊記》中最多的妖怪門類,黃風怪是屬於擁有特殊能力的“怪”;黑熊精、蜘蛛精、蜈蚣精、蠍子精都是動物所變之“精”類。
牛魔王與前兩類相較,名號上十分不同,直接被稱為“魔王”。
名號對於人物而言起到了區別他人的作用,同時所包含的意義也相去甚遠,就《西遊記》中的這些妖魔鬼怪的名號就有着區別動物屬性,實力強弱的意義。
第一類為“怪”,俗稱就是“妖怪”,多與妖合而統稱。
意為不同之類,眾生中無論人魚鳥獸,異於尋常之物皆為“怪”。
像是《左傳》“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這樣的釋義比較籠統。
“怪”在《西遊記》中所指代的多是長相特殊身世不凡的妖怪,譬如黃風怪、黃袍怪等等,多是屬於佛祖及眾仙的靈物或者神仙私下凡,並擁有仙家法寶法術的一類妖怪。
第二類的“精”,中國古代相關作品均提及天地萬物皆有靈性,吸收天地之氣而成精。
《周易·繫辭》上有“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王充《論衡·訂鬼篇》中這樣闡述“鬼者,老物精也。
夫物之老者,其精為人;亦有未老,性能變化,象之人行”,以上兩家其意在指出成精者所修時間之長,王充則進一步指明成精之形態就是人形。
從《西遊記》來看,黑熊精、蜘蛛精、蜈蚣精、蠍子精都是經過多年修行而成精,從這點而言是符合上述闡釋的。
第三類的“魔”也稱“魔王”,印度梵語為魔羅。《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列舉四魔之說,即:
(一)五蘊能生起種種苦惱,為奪命之因緣,稱為五蘊魔,又作陰魔、蘊魔、五眾魔、陰界入魔。
(二)能招感從生至死之煩惱,稱為煩惱魔。
(三)死本身稱為死魔。
(四)障礙解脫生死者,稱為天子魔,又作天魔。又四魔加上罪魔,則為五魔;或四魔加上無常、無我等四顛倒心,則為八魔。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二十九則舉蘊、煩惱、業、心、死、天、善根、三昧、善知識、菩提法智等十魔。
以上可以看出,佛教對“魔”的概括不僅是修鍊后本體形態和能力上的強大,重要的是在於心智上能夠使佛法者煩惱心亂,從而對其修行進行阻礙破壞。
因此,可以從這個方面來體現“魔”在本質上與“妖”和“精”的區別。
牛魔王屬於“魔”這一類,且在眾魔王顯示出自身的與眾不同,這主要體現在他的出身和實力上。
從出身來說,他算是由天地之靈而生,自身修鍊而成魔。
這點和孫悟空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孫悟空的修鍊過程是《西遊記》故事的主要脈絡,在文中並沒有對牛魔王的修鍊有相關的直接描寫,但卻能從側面描寫中進行確認證實。
孫悟空在未去尋仙之前便與牛魔王結拜,這在第三回中有這樣一段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犭禺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
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
這時的牛魔王的“魔王”是與蛟、鵬、獅駝等並稱,並沒有顯現出他的與眾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在結拜之時孫悟空已是神通廣大,同牛魔王的結拜就可以證實牛魔王的本領肯定非比尋常。
此後孫悟空西天取經之路上,磨難重重,經歷了大大小小許多妖魔的惡戰,從能力的修鍊上來說應該進步明顯,而牛魔王在孫悟空再次遇見之時,能與之大戰數百回合不分伯仲。
從這點上來推敲,牛魔王的法力並不遜色於任何有着仙佛本源的妖魔,也可以說牛魔王是靠自身的修鍊而日趨強大。
但需要指出的是,《西遊記》中的妖怪名號雖各有不同,但由於文章篇幅之大,人物之多,並且妖魔鬼怪的概念在定義上本就有重合之處。
譬如說在第三十迴文本中對黃袍怪的稱謂處處不同,有稱其為“怪”,如“說那公主不知,梳妝方畢,移步前來,只見那怪怒目攢眉,咬牙切齒”。
又有稱其“老怪”,如“老怪道:‘你還強嘴哩!現拿住一個對頭在此,卻不是證見?’公主道:‘是誰?’老妖道:‘是唐僧第二個徒弟沙和尚。”’。
還有稱其“妖精”,如“多官見他生得俊麗,也不敢認他是妖精,他都是些肉眼凡胎,卻當做好人”。
另有稱其“妖魔”、“怪物”,如“又選十八個宮娥彩女,吹彈歌舞,勸妖魔飲酒作樂。那怪物獨坐上席,左右排列的,都是那艷質嬌姿,你看他受用”。
黃袍怪一個人物,卻用到了“怪”、“老怪”、“老妖”、“妖魔”、“怪物”這些稱謂。
但這些稱謂是作者在旁白中對妖怪的稱呼,並不是妖怪的本身名號。一定意義上說符合作者語言口語化的特點。
每一個妖魔鬼怪在九九八十一難中都有着不同的法術法力和性情特點,因此他們的名號是固定且帶有自身特性的,並不能為他者所並用的。
如“黑風怪”、“金角大王”、“黃袍怪”才是真正體現他們自身特點的名稱,以上的分析均是針對這樣的名號來做分類。
由此來看,牛魔王的“魔王”也是作者認真思量所下名號,與此同時,牛魔王所代表的一類妖怪及妖怪之王也是有其自身特點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