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都城的人才引進計劃
工程隊先用弓箭射麻繩的方式給懸崖兩邊建立了連接,然後再逐步的將麻繩換成鋼纜和吊索。
在懸崖兩邊建立好弔橋之後,再從兩邊同時施工,先把兩邊的橋墩地基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起來,然後在懸崖兩邊的橋墩底座上,同時搭起兩座鋼結構的高塔。
這個時候就需要在圖紙上測算出拱橋的具體弧度,測算好了之後將橋拱平均分成幾段,再按照每段的形狀,提前用木頭製作橋拱的模具,再紮好鋼筋骨架。
等這一切都準備好后,就開始從兩邊的橋墩往中間澆築橋拱,橋拱都是一段一段澆築的,橋拱的側面要留出凸出來的鋼筋環,然後用鋼索穿過鋼筋環,把這一段浮空的橋拱拉在兩邊橋墩的臨時高塔上。
等這一段澆築完后,再把下一段的模具和鋼筋龍骨吊裝過去,繼續澆築下一段。
整個施工過程,所有的鋼筋龍骨,澆築模具,還有混凝土,全都用最開始拉起的鋼索弔橋吊運到半空施工。
澆築一節,就用鋼索拉到高塔上一節,直到最後,整個橋拱在峽谷中間的半空中合攏,橋拱徹底成型,變成承力結構之後,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兩邊豎起來的臨時鐵塔拆卸掉了,之前連在橋拱上的那些鋼索,也可以全部撤掉,因為橋拱一旦完成,承力的重心就是兩邊的橋墩了,這個時候就算把鋼索撤掉,橋拱也能獨立支撐自身的重量。
就這麼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這座跨度一百二十多米的橋拱澆築好后,再從兩邊的懸崖邊上澆築一個平面的橋板出來,直接放在橋拱上面,這個步驟就比較容易了,因為峽谷兩邊已經連接起了橋拱,人都可以從這頭直接走過去的。
隨着漢部落的工業發展和教育發展,漢部落的施工能力也越來越高級,曾經這種想都不敢想的橋樑,現在也能修建起來了。
啟泰線的第二路段又是穿山隧道,又是峽谷橋、跨河橋的,雖然難度大,工時長,但卻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不過南邊的湯磐線就不一樣了。
湯磐線鐵路,也就是從湯城郡到磐石郡的鐵路,這條路線主要是平原加山地,不過建造難度是要比啟泰線小不少的,所以修建起來,速度也非常快。
從第一批築路工人和機械裝備,以及鐵路建材運到之後,湯磐線就在快速延長,如今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整個湯磐線的工程都完成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五分之一的山區路線,不過明年開春之前一定能完成竣工,這樣就不會影響羅沖繼續修建都城的計劃。
就在南方的兩條鐵路都在快速延伸的時候,早已送到磐石郡的採石隊伍也正在忙碌着。
他們先用挖掘機改的鑿岩機,在大理石的山體上摳出縫隙,再用少量的炸藥進行定向爆破,用這種方法獲取整塊或者大塊的大理石。
先把大理石從山體上切割下來,再送到一個蒸汽動力的石材加工廠。
那些從山上切割下來的巨石,會在這裏進行二次加工。
比如皇宮裏面那些走廊和階梯的扶手,就全是漢白玉的,這種就需要石材加工廠,先把巨石切割成比扶手柱子略大的石柱,也就是長條的石頭方碇,這樣就做成了扶手柱子的毛坯。
完成毛坯這一步,就沒他們什麼事了,只需要把這些石材毛料堆放整齊,等火車修通了之後直接運走就行。
除了這些扶手外,還有一些地方的護欄,也需要石材加工廠先做出毛坯,具體的雕刻,還要等送到都城之後,由都城的那些工匠進行雕刻。
再剩下的,就是一些成品石料了,比如廣場上的青石石磚,漢白玉的石磚,還有巨大的丹陛石毛坯,以及主要道路的路牙子,還有馬路上綠化帶邊緣的那個石條......
以上這些,都是有固定規格的石材,還有一些追求藝術性的東西,比如園林造景用的假山,這種都是直接挑選奇形怪狀的石頭,造型越奇怪的越合適,一旦發現,就可以單獨放在一邊,用水清理乾淨,等需要的時候,就吊裝到火車上運走。
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工作,現如今石材加工廠已經堆積了大量的石材,只需要等湯磐線鐵路通車,隨時就可以運輸到都城那邊去。
......
大命二年的冬季,就在這樣的忙碌中悄然度過,就連這年的正旦春節,羅沖都是和一家人在拓海郡度過的。
也就在這個過年的檔口,葉英那邊終於傳來了好消息,有喬氏部落的所有人口,共計七千餘人,還有一些和有喬氏通婚的部落,四千餘人,合計一萬兩千餘人,現在已經全在船隊的管理之下,不日便可抵達都城的西邊湖岸,葉英來信詢問羅沖,該怎麼對這些人口進行安排。
一萬兩千餘人,按照平均每四口一家,那也是三千戶人口,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葉英的想法是,要不要把這些人直接全部塞到都城裏,反正都城現在也沒什麼人,正好用來填充都城的人口空額,不過羅沖卻不這麼想。
這些人一不會說漢語,二不會種地養殖,工匠更是一個沒有,這樣的人要他們待在都城裏幹什麼?
因此羅衝下達的命令是,直接把這些人分成兩批,一批四千人,直接送到瓊州島上去,主要輸送到觀海郡,朝陽郡,也就是瓊州島的東部和南部沿海。
這一帶本來人口就少,現在正好用這些人來移民實邊。
剩下的八千人口,全部送去北邊的漢陽八郡地區。
這是安排新人的去處,再有就是都城人口的來處。
羅沖直接命令,從瓊州島東北部的崖山郡,西北部的架海郡,還有中間的新化郡,共抽調三千人的移民,年後陸續遷徙到都城居住,願意報名來都城的,可獲得都城郊區的房屋和土地,用這些人來建立都城郊外的大型農場。
不過這麼點人肯定不夠塞滿一個都城。
從長遠角度來看,羅沖死前,漢部落的人口一定能突破千萬大關,到時候漢部落的都城少說也會有五十萬人口,多的話甚至會有上百萬人口,但是短時間內肯定不會有這麼多了。
那麼短時間內,都城這裏都需要什麼呢?
首先,都城肯定是政治、文化、軍事中心。
那麼要滿足這三個條件,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官員,所以將來需要提拔哪些人,現在就可以讓他們的家人或者家族,提前搬到都城來居住了,光是這一條,就能遷移過來不少的人口。
然後是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是什麼,就是教育,就是學校,還有研究所。
漢部落的幾個研究所可以直接整體搬遷到都城這邊來,所有的研究員,包括他們的家人,一起搬過來,這又是不少的人口。
再有就是教師,都城這裏肯定會建設新的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城這裏肯定都要有,那麼就肯定需要大量的師資力量。
不過這個不是短期內能做到的,都城的人口規模沒起來之前,那些移民家裏的孩子,能不能填滿一個學校都不知道,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並不需要那麼多的老師。
再有就是都城的那些超級大學,各種學科的頂尖學府,這種學校的老師,從民間也招不來,乾脆讓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兼職大學教師,一邊搞研究,一邊教學。
而那些小學和中學的老師,就從北方漢陽八郡的普通老師里則有錄用。
從現在開始,可以在教師群體中搞一個職稱評比機制,比如優秀教師,精英教師什麼的,叫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要分出級別,然後每年根據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的成績,再加上老師自己的行為好壞來評比職稱。
比如初級教師,中級教師,高級教師,優秀教師,精英教師等等,再設定出一套評選辦法。
最後每年選出來一批優秀教師,精英教師,全都送到都城這邊來定居,來的時候要把全家人口都帶過來,這樣都城每年的人口就會越來越多。
再有就是都城的學校建設,等各種高等學府建起來之後,都城這邊就可以開始招生,所有能考入頂級大學的學生,就可以授予都城的戶籍,讓自己一家人在都城落戶。
這樣一來,隨着漢部落的人口增長,還有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以後能考上頂級大學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如果每年都城的大學能招收兩千人的話,這兩千人都拖家帶口的搬過來,按照每戶四口人計算,也也能遷移來八千人左右。
鑒於北方安穩了那麼多年,百姓生孩子比較積極,一家只有四口人的情況基本上是等於沒有,所以別說是八千人,到時候搞不好直接出來一萬多都有可能。
當然,短時間內肯定是不可能的,不過這卻可以當作一個都城人口吸納的長期計劃來做。
再往後一段時間,等都城有了一定的規模,人口也達到幾萬的時候,到時候這麼多人的生活問題也需要解決,還可以從全國各地招商引資,吸引各地的富戶前來開店做生意,投資建廠等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頂點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