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倭國的結局

第四百四十四章倭國的結局

帶甲之士百萬,騎兵部隊二十萬,海軍炮艦上千,不要說全部出動,只需要出動十分之一,都不是倭國能夠抗衡的。

不要說大漢了,就高麗這個狗腿子每天都盼望着倭國作死,他們好替大漢爸爸教訓教訓他!大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曾經多麼囂張多麼牛氣哄哄,結果還不是大漢爸爸一紙詔書,現在舉國飄着白幡。

所以倭國上下一致認慫,慫到史進真的不好意思再揍他一頓,史進只好下旨要求張順帶人去倭國談判。

對於談判的事情史進直接寫了條約共五號,二十一款:

第一號,關於大漢在倭國九州四國兩島嶼及本州島外所有島嶼的特權,共四款:

自條約簽訂之日起,大漢軍民等在九州四國島嶼及本州島外所有附屬島嶼擁有居留權,軍隊可以自由駐紮移防,倭國不得干涉。

除大漢之外,倭國所有島嶼不許租借轉讓給別國。

倭國所有採購在大漢商人價格最優物品無質量問題的情況下,不得使用它國物品。

來往於九州四國的倭國人員,需要在大漢治倭司下報備,得到准許的情況下才允許來去。

第二號,關於“大漢軍民在本州島享有優越地位”,共七款:

自簽訂條約之日起倭國本州島瀨戶內海所有城市均要對大漢商人開放,不得對大漢商人正常的商業行為加以干涉。

大漢百姓在本州耕地開礦養殖等所購買土地,倭國不得干涉,並必須承認其土地所有權。

大漢百姓在本州島任便居住往來,並經營商工業各項生意。

倭國把本州島所有採礦業務許給大漢百姓,所有造船業務均需大漢百姓入股參與。

倭國允許他國在本州辦理開採礦物和經商種植行為的,軍需徵得大漢治倭司的同意。

如果倭國軍隊聘請教習教官參謀等人,需要提請大漢治倭司同意,從大漢調遣。

倭國現有礦產開採活動,均需要注入大漢資本和技術提高生產能力,並給出合理價格。

第三號,關於採礦公司,共二款:

倭國所有新發現礦產,大漢商人有同等競價權,並且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有優先開採權。

倭國所有礦山股份不得轉賣大漢以外的國家和個人。

第四號,關於“蝦夷州及倭國領土範圍”一款:

倭國領土包括本州島及九州四國兩座島嶼,蝦夷州為大漢領土,倭國不得追索。

第五號,共七款:

倭國必須聘用有力之漢人充當政治、財政、軍事等項顧問丞相以及六部主要官員必須有在大漢留學經歷方可任職。

所有在倭國設立的大漢醫院、寺院、學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權。

倭國所有的衙役捕快必須聘請大漢軍隊退役軍官進行指導。

倭國軍械必須從大漢採購,不得自行生產組裝,不得自行生產彈藥。倭國海軍船隻只允許從大漢退役軍艦中挑選購買。

倭國必須取締所有反漢的組織,並且不許倭國百姓參與反對漢人的活動,如有此類活動或者組織應當立即予以鎮壓。

大漢居民商人在倭國犯罪,倭國不得審判扣押,只能交予治倭司處置。

倭國不得在九州及四國島駐軍,兩島的治安工作交給大漢託管,倭國每年需支付託管費若干。

反正史進就是在二十一條的基礎上進行的刪改,比二十一條還要狠,要是倭國同意了,那史進真的是沒啥好說的,這都同意,那倭國還有個屁的前途。

當張順帶着條款來到倭國的京都奈良城之後,倭國上下果然一片嘩然,但是喧嘩的內容確讓大漢的軍民驚呆了。

倭國人看到這二十一條紛紛覺得這個是大漢抬舉倭國,要把倭國變成大漢的一部分,他們看到大漢要在倭國修建寺廟、醫院、學校、都覺得這個是給他們的福利。

至於軍隊還有官員什麼的倭國人更是覺得這是大漢在教他們,當然也有所謂的有識之士,覺得這些東西會把倭國變得國將不國。

反正現在也沒有殖民地的概念,所以這些聲音就被一片應和呼籲同意的聲音淹沒。

所以張順是帶着喜悅去的,結果是帶着失望回來了,儘管有些波折,但是倭國還是全盤同意了大漢擬定的二十一條。

其中爭議最大的竟然是要求給予九州島和四國島百姓大漢國民待遇,這個倭國就是自作多情了,張順當然知道史進的意思。

史進是從骨子裏討厭倭國,從這些條款就可以看出,史進根本沒有把倭國人當成人看,也不知道倭國這群變態是怎麼看到史進有善意的。

所以最後倭國期望的大漢國民待遇就泡湯了,所以接下來的幾個月,有一部分倭國就開始試圖偷渡到蝦夷州冒充蝦夷人,還有偷渡到琉球冒充琉球人的。

對於這種行為史進要求海軍堅決打擊,抓住之後直接送去勞工營,接着史進只得改變策略要求各部直接在在倭國設立招工點。

這個政策一出來之後,立刻引爆了倭國的國內,招工點外排起了長龍,大家一聽說去大漢做工甚至表示不要錢也願意去。

這種神經病國家史進是徹底的服氣了,當即出台政策,要求所有到大漢的倭國人不得說倭國語,不得保留倭國習俗,不得過倭國自己的節日。

然後只要學會漢語,通過漢語考試不僅給漲工錢,還能獲得大漢國民待遇,史進的政策一出來,高麗頓時就不樂意了,憑啥倭國人可以到大漢當勞工,俺們高麗人不行。

於是就帶着大量的禮物賄賂官員希望高麗也能獲得一視同仁的待遇。

高麗人這邊剛開始活動南越國也聽到了風聲,也想獲得同等待遇,於是建國的第一年時間,史進處理的外交爭端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爭搶到大漢務工的名額而爭吵起來的。

而這一年大漢也充分的修養生息,首先軍隊調動調整之後,把一百萬陸軍縮減到了八十萬,騎兵則擴充到了二十萬,異族騎兵擴大到了十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水滸之史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水滸之史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四章倭國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