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以德服人
到了晚上,冉恪召集眾將議事。
“占婆人的戰象很厲害啊,比咱們的重甲騎兵,重甲步兵都厲害多了。他們的戰象一衝過來,咱們的陣形就被沖得七零八落的,萬餘兵馬衝上去,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就被衝散了!”
冉恪黑着臉喝道:“若是連佔婆人的戰象都對付不了,咱們就別想攻滅林邑國了。可惜咱們的紅衣大炮還沒拉到前線,不然依靠火炮的威力,管他這種大象多麼龐大,幾炮過去照樣撂倒了!”
聞言,在大帳裏面的將軍們都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一時之間都沒有什麼好的對策。
左武衛將軍耿繼出列道:“將軍,依我看敵人的戰象這麼厲害,兩軍對壘的話,無論咱們的兵馬再怎麼多,陣形始終都會被衝垮,也無法消滅林邑的軍隊。”
“耿繼,你的意思是,咱們要等到後勤部隊把火炮拉上來再打?”
“這個沒必要。”
耿繼回答道:“戰象一定是有弱點的。而凡是生靈,都懼怕陷阱!戰象也不例外!依我看將軍不妨明日繼續出兵與占婆人作戰,佯裝戰敗,退到後面,並在退路上設置好陷阱,等到占婆人追擊過來,他們的戰象都落到了陷阱裏面,到時候就是咱們魏軍反擊的時候了!”
“此計甚妙!”
冉恪覺得耿繼的這個法子不錯,於是就吩咐下去,軍隊埋鍋造飯,於第二天率領三萬兵馬與林邑軍在紅河附近的曠野上排兵佈陣,進行大戰。
林邑軍似乎膨脹了,自以為魏人沒有克制己方的戰象,而擅自出擊,於是就將所有的戰象都擺到方陣的前沿地帶。
戰鬥一大象,林邑軍率先發起進攻。
五十頭戰象宛如小山一般,“轟隆隆”地往魏軍的方陣這邊衝擊過來。隨後就有林邑軍的大批兵馬跟隨着,似乎想要一舉攻滅魏軍。
而冉恪為了把事情做得逼真一些,下令萬箭齊發,射殺了部分敵人,但依舊擋不住林邑軍的戰象的進攻。等到戰象沖入了魏軍的方陣,頓時就是一片屍山血海,大量的魏軍士卒撒開腳丫子往後面撤,抱頭鼠竄。
看到魏軍已經潰敗了,壓根兒就沒有反抗的餘地,那些占婆人欣喜若狂,都跟打了雞血一樣飛奔過去,想要乘勝擴大戰果。
於是魏軍的潰兵在前面跑,占婆人的兵馬就在後面追。
追到紅河附近的一片密林當中的時候,占婆人的戰象就紛紛摔入了魏軍原先佈置好的陷阱當中,一片哀嚎。戰象皮糙肉厚的,陷阱裏面的竹槍傷害不了它們,不過卻能把這些戰象都困住了。
前面摔下去十幾頭戰象,但還有一些戰象還好好的,不過冉恪這個時候不慌不忙地指揮軍隊包抄過去。
這個地方山高林密,不適合騎兵的縱橫馳騁,也不適合戰象的突擊,所以在被圍困的情況下,戰象的作用根本發揮不出來!
“放箭!”
隨着冉恪一聲令下,早就埋伏在山道兩側的魏軍頓時張弓搭箭,居高臨下的向下面的敵人放箭。
一時之間,萬箭齊發,許多佔婆人的士卒就都哀嚎着,紛紛中箭倒地,氣絕身亡。
等到占婆人還準備衝出去的時候,兩側的通道已經衝過來數以萬計的魏軍將士,他們憋着一股氣,宛如虎入羊群一般屠殺着被圍困在山道中間的敵人。
林邑軍的將士們死的死,逃的逃,傷的傷,投降的投降,根本就反抗不了魏軍的進擊。所以過了大概一個時辰左右,占婆人就向魏軍投降了!
消滅占婆人的主力軍之後,冉恪又繼續率領軍隊挺進林邑國的都城占城。不過冉恪並沒有衝動地直接下令軍隊攻城,而是先禮後兵,派出一個使者進入占城,去勸降林邑國的國君范雄。
對此耿繼感到很不解:“將軍,為什麼不直接攻下占城?”
“陛下不是說了嗎?咱們要以德服人!”
冉恪笑吟吟地道:“我們此番南征,其實是來征服南蠻的,而不是來攻滅南蠻的。”
“這……陛下不欲滅林邑國?”
“西南之地,本就不是華夏之地,其人又桀驁,不服王化,帝國想要治理這些地方十分困難。昔日秦始皇曾兩次派兵徵辟南越,第一次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五十萬大軍,發動了征服嶺南越族的戰爭。其中,攻佔番禺的這支秦軍最為迅速。他們經九嶷要塞,順北江而下,佔領了番禺。”
”但秦帝國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南征卻是以失敗而告終了。原因何在?在於以屠睢為首的一些秦軍軍官採取歧視越人的政策,推行暴政,引起了越人的全面反抗,連秦軍的統帥屠雎也戰死了!史載南越土著與禽獸處也莫肯為秦虜。”
這秦帝國第二次南征的過程和結果,誰都知道。
第一次徵辟百越的戰爭失敗之後,不得不讓秦始皇重新調整征服南越的戰略:穩紮穩打,攻心為上,移民實邊,長期駐守。
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命監御史史祿在今廣西興安縣境內開鑿溝通湘水和灕水的靈渠。由於靈渠總長僅34公里,工程的勞動量不大,秦軍很快就完成了。
靈渠溝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軍的糧餉能夠絡繹不絕地運到嶺南。
到了公元前214年,任囂、趙佗統軍第二次南征,秦發諸嘗逋亡人、贅婿、商賈隨軍,不僅為秦軍建立了穩定的軍事據點,也在很大程度了開發了嶺南地區,使得秦軍順利攻佔該地,設置三郡。
為了保持嶺南的穩定,秦始皇命進軍嶺南的將士留守當地“屯戍”,任囂為郡尉統管一郡的政治、軍事、監察,龍川縣由於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委趙佗任龍川縣令。
趙佗到龍川上任后,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他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中原人與嶺南人同化;又上書秦始皇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加強漢族、越族的民族融合以傳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8年,正值中原戰亂之時,任囂突然病重,與趙佗共商割據嶺南以避戰亂,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
秦朝滅亡后,前204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國才被漢朝所滅。
說起秦軍當年徵辟百越的失敗的原因,冉恪不得不嘆息道:“要我說,征服百越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應該是一筆吃虧的買賣,軍事上用去三分之一的秦軍兵力,削弱了對六國的掌控,南方五十萬軍,僻在南荒,交通不便,關中一旦有險,數月亦救之不及,後來都成了趙佗的嫁衣。”
“而從經濟上來說,秦帝國五十萬大軍全部駐紮在象郡、桂林郡、南海郡三郡,這些地區土地貧瘠,農業發展十分落後,五十萬南軍根本無法像蒙恬北軍那樣大規模屯田,所以只能靠修一條靈渠從巴蜀與漢中調糧,結果幾年下來,五十萬人幾乎耗盡了天府之國的糧倉。”
“不過對於後世可是大大的有利,極大的促進了南北的融合,為以後的統一和疆土打下了基礎,畢竟都可以稱之為華夏兒女了,融合力還是很強的。”
耿繼聞言,亦是長嘆一聲說道:“是啊。當年不可一世的秦帝國費了好大的氣力,這才把百越打下來的,現在帝國四面,每日糧食動輒百萬計,這打仗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錢糧,倘若還想要治理這些不服王化的地方,真不是一般的困難。”
冉閔早在眾將出征前,就已經跟他們說了大致上的方略,以及對待所征之國的策略。
魏軍基本上不滅國,要以德服人,恩威並濟。
因為魏帝國沒有這麼多的人口去消化這些地方,只能讓他們在名義上併入大魏的疆域,待到日後魏帝國的人口更多了,這些地方的百姓也都漸漸接受漢家的文化,對於魏帝國的認同感更高了,魏帝國才能毫無顧忌地在這些地方設置州郡治理。
想想看,征服一個地方實在是不容易,因為你滅國可以,但是你無法將他們徹底斬盡殺絕。而一旦斬草不除根,就會春風吹又生,到時候人家在山林之中打游擊,不斷侵擾魏軍的糧道,也足夠魏帝國喝一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