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壽辰宴的前戲
見到躬身立在一旁的司馬長青,司馬琛慢悠悠地說道:“許是人老了,總會不經意地回想起許多以前的事。昨夜父皇猛然間想起一件很久以前發生的事。”
司馬長青不慌不忙地躬身問道:“不知父皇想起了什麼事,可要兒臣幫父皇分憂?”
司馬琛說道:“朕想起了慶安之亂。”
“慶安之亂?”司馬長青有些莫名。慶安之亂是慶安帝的皇后賈氏妄圖掌權,聯合賈氏及賈氏一門的姻親發起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政變,後由趙家幫助慶安帝平了內亂。趙家也因此得封輔國公的爵位,興盛兩百餘年。
司馬長青回想起這段從史冊上看到的記錄,說道:“難道父皇是在擔心趙昊彥和他的那支軍隊?”
黃得貴已經幫着司馬琛將龍袍穿好,正在幫着皇帝系腰上要的白玉龍紋腰帶,司馬琛正好轉過身來面對着司馬長青。
聽了司馬長青的話,司馬琛說道:“趙昊彥就算要打回來,不通過靖南,便得從冀北打過來。最有可能的是靖南,因為他以前統領那裏,最為熟悉靖南五州。朕已經在邊境佈置了足夠多的兵力,又將盧慎林派去了靖南。只要大慶朝穩定,隆安城不生亂,趙昊彥想要進入大慶的領土,還需要時間。”
聽了司馬琛的解釋,司馬長青好似聽明白了自家父皇的意思。躬身想詢問,卻又看着正在幫皇帝掛佩飾的黃得貴。只得轉着彎地說道:“慶安之亂的根源,實是賈氏一門手中的權力過盛。”
司馬琛聽了司馬長青的回答,甚是滿意地看着司馬長青,點了點頭。說道:“朕昨日已經下令讓長寧的母妃李氏出了冷宮,回慶寧宮居住,恢復妃位,賜良妃。至於貴妃之位嘛!你的母妃的德和行才是這六宮的表率,朕打算在今日的宗親宴時,當著宗親和宗婦的面,封她為貴妃,統領六宮。”
將自己的母妃封為貴妃,雖然離皇后還差那麼一點,但是卻是目前後宮位份最高的宮妃,對於自己登臨皇位更有益處。司馬長青心下開心和激動之餘,立時躬身說道:“多謝父皇恩典。”
司馬琛又說道:“朕昨日還將李輔靈放出了天牢,他已然將致仕的摺子遞了上來,侍中的位置空了出來。你看,今日的壽宴上,父皇讓杜永靖接了這個位置可好?”
侍中、中書監和尚書令雖同為三司史,但尚書令卻總要低那麼一點,是從一品的官。司馬長青不明白自家的父皇前面才舉了一個外戚權大幹涉政事的例子,如今又說要升賞杜永靖,他妻子杜謹瑜的父親,他的正經岳父,這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只得問道:“父皇,那尚書令由誰來接任?”
司馬琛看了司馬長青一眼,說道:“以後六部就不設尚書令,各部均設一個尚書,從二品,分而治之。”
聽了這話,司馬長青立時便明白了司馬琛的意思。這是要對杜永靖明升暗降,將他管理六部的實權分散出去。正在猶豫時,又聽得司馬琛說道:“這對你接位以後行事有莫大的方便,但杜永靖畢竟是謹瑜的父親,你接位后不方便做,就由父皇來替你當這個惡人吧!”
司馬長青想着近年來杜永靖對自己的掌控程度,以及在自己面前一直以長者自居,只當自己是他一個普通女婿來看待,壓根沒有一點對皇嗣的尊敬,只覺得父皇的這個提議,實是為自己的今後鋪了一條易走的路。遂躬身問道:“只不知,這六部分設尚書的人選上……”
司馬琛知道司馬長青的意思,是想在六部亦安上他自己認為忠心的自己人。遂啟發性地說道:“在隆安城混跡的朝官,誰都有一些裙帶關係。表面上你覺得是自己的人,實則,可能他與別人或別的世家的利益關係更深。”
司馬長青聽了這話,猛然間想起許多平日裏對自己點頭哈腰的人,在對自己禮敬的時候,總要時不時地帶一句‘下官是杜大人的門生……’、‘得恩師老大人的指點……’不由得一個激棱,身子哆嗦了一下。問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司馬琛道:“朕將四品以上的外官都調了回來,在那些外面官裏面,有許多是沒有世家、與隆安城的世家也沒有姻親關係的窮官。”
“父皇是想啟用這些沒有關係的窮官?”司馬長青疑惑地問道。
司馬琛說道:“世家大族對皇權的牽制想來你也能夠體會,有時甚至逼着皇權讓步,就好比當初的姜家、趙家。沒有關係的窮官,雖然沒有好的出身,卻有一定的能力。他們在官場上,就好比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像一張素白的宣紙,誰先在宣紙上塗上色,他就是什麼色。”
聽了這句話,司馬長青的大腦猶如醍醐灌頂,豁然清明起來。躬身說道:“一切全憑父皇做主,兒臣定當全力配合。”
此時,黃得貴已然幫司馬琛穿戴完畢,司馬琛舉步朝外走。得了司馬長青的這句話,司馬琛在經過司馬長青身邊時,滿意地拍了拍這個兒子的肩,說道:“走吧!這就隨父皇一起去接受朝臣的恭賀。”
司馬長青忙躬身應‘是’,然後緊跟上司馬琛的腳步,向寢殿門走去。
寅時末,早已等候在宮門外的王公大臣、宗親、宗婦、有品級的外命婦等被放進宮……
今次皇帝的壽辰慶賀由德妃操持,與貴妃李氏操持時自然也不同。不再是所有的群臣都賜宴,那樣時間太長,司馬琛的身體不一定頂得住。
具體的流程安排:卯時正,將四品以上的官員引至太和殿正殿畢見皇帝,朝官的女眷、有品階的外命婦則在側殿由德妃代為接見;巳時,三司使、宗親、宗婦等前往太正殿,皇帝會在那擺一個小型的家宴,皇室宗親小範圍地慶賀一下……
卯時正,當趙卓恆隨着朝臣的人流被引至太和殿正殿中。因為只是四品的刺史,所以他們的位置極為靠後,幾乎到了殿門邊。。